书城文化“和合”文化下的崛起与发展
16017800000014

第14章 策略篇“和平崛起”的考量(4)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在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条件下产生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正是这种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促使中国与东盟求同存异,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但是,东盟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小国和弱国,它们在与中国合作时,不能不更多地考虑相对获益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和强国,在与东盟合作时,一定要照顾到小国和弱国的心态,使它们从合作中得到更多的相对获益。东南亚国家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只是为了经济发展才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而且被台湾问题所牵制,暂时与东盟国家搁置领土争端。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解决了台湾问题,中国必将会关注其领土主张。”东盟各国是中国实施“富邻”政策的对象,也是消除“中国威胁论”,使之变为“中国机遇论”的重要对象。在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方面,应更多地考虑政治利益,即通过让渡经济利益来获取它们的政治支持,这对中国和平崛起非常宝贵也更加重要。

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之间的区域合作虽然区位优势和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很好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受制于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历史纠葛和现实的地缘政治情势,区域合作始终徘徊不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当前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它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的东南亚经济战略意图,而且有利于构筑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整体战略,同时还将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和东亚经济圈的形成,有利于我国维护在该地区的海洋资源权益,最终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外部崛起条件。因此,中国必须用大战略的眼光来用心经营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

(三)“和平崛起”与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半岛和平进程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韩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核问题一旦猝发变故,对中国国家安全将造成直接冲击。换句话说,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朝鲜半岛问题的外交困局,从表面上看是如何缔结一个各方均表满意的和平协议,从而使朝鲜半岛进入和平状态。即朝鲜主张美国给予其安全保证,保证未来不会主动进攻朝鲜。而美国则不希望这成为缔结和平协议的先决条件。但其实质在于如何构造一个全新而稳定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日本以《日美安保条约》和“周边有事法案”为基础强化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针对的对象主要就是中国大陆。美、日、中、俄、朝、韩各方均各有所图,朝核问题不过是各方在新的利益格局构建中讨价还价的平台而已,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不易协调、不易平衡,这才是导致困局的最深层的原因。

中国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当然不希望这里出现这种局面。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后,首先,美国在韩国驻军就失去理由,民众也不会接受自己的土地驻有外国军队的现实;其次,南北间的军备竞赛也就不存在了,各大国欲参与朝鲜半岛事务,只能是通过建设性的经贸关系,而不是集团政治和军火交易;再次,朝鲜半岛将历史性地成为自主自为力量,同各大国建立正常的平等关系,东北亚局势将会趋于稳定。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这种良好的周边环境。

在这场利益博弈中,中国应如何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的利益所在,搞清什么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什么则不是;哪些是原则性不可触碰的,哪些是可以妥协的。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应尽可能避免采取战争等暴力手段。当然,这不是说绝对不会有战争。未来是否一定会爆发与中国相关的战争、战争是什么规模的、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些问题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揣测和研究的阶段。笔者认为:为了营造中国和平崛起的东北亚安全环境,中国应明确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无核”。主张朝鲜半岛成为无核区,反对除中、美、俄外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中、俄、美、日、韩五方观点一致,立场相同。朝鲜如拥有核武器,则韩国与日本都会以此为由拥有核武,中国周边态势会严重恶化,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朝鲜拥有或者开发核武器。

其次“反战”。对于任何试图对朝鲜发动进攻的企图给予清楚明确的警告,在国际法的层面为朝鲜提供可能的安全保障;同时,在现有态势下,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反对任何一方的军事冒险和进攻企图。关于朝鲜统一的问题,中国应明确反对武统,而对和平统一则看机行事,争取和平统一后的朝鲜倾向中国或保持中立。同时,中国应在尽可能有求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同时,尤其要提防朝鲜的极端表现,防止被朝鲜拖入朝鲜半岛的战争中。

再次“促进”。积极帮助和推进朝鲜的经济变革,帮助朝鲜回到国际大家庭,实现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正常化。一个稳定和温和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一个政治上更加透明、经济上更加繁荣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朝鲜适当地实施一些能让国际社会认同的改革。

最后“协作”。在涉及朝鲜半岛各项问题上,韩国毫无疑问是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为此中国应重点加强与韩国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加强与其他各方的正常沟通和了解,争取在协议框架下妥善解决问题。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离不开俄罗斯,前苏联已逝,但余威尚存。中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朝鲜问题上打好俄罗斯牌。

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可排除大国势力对这一地区的干预,东北亚局势将趋于稳定。只要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半岛对峙双方为了加强自己在对峙对抗中的地位必然从外部寻求支持,而外部势力也会充分利用这一局面介入其中,谋求利益。这样,朝鲜半岛便会成为大国势力的交汇点和撞击点,这种复杂的国际政治结构和动荡的局势使东北亚地区充满了危险。从目前东北亚的情势来看,未来极有可能形成美日韩台与中朝俄两大利益主体对峙的局面。

鉴于朝鲜政府多少自处于国际规范和国际体制之外的特殊性质,也鉴于朝鲜拥有核武器将造成的多方面非常严重的破坏稳定效应(例如可能引发美朝战争和朝鲜南北战争、刺激日本政界和舆论界内的核武装化欲望等),并且考虑到中朝关系在历史上和当今的复杂性质,笔者认为中国的利益指向应该侧重于防止朝鲜或美韩一方的极端行动,比如防止朝鲜研制核武或美国突袭朝鲜之类使事情急速失控的事情。朝核问题最终能够解决,对中国有利,拖而不决维持现状对中国不利,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六方会谈,适当地在美韩日朝俄等国之间斡旋,努力不让朝鲜半岛局势失控。

(四)“和平崛起”与中亚

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据统计,“中亚地区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排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预测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可达130亿吨,天然气6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为63亿吨,天然气15.5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3亿吨和2万亿立方米。”中国虽然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而稳定的发展,中国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充足、稳定而且安全的能源供应地。中亚地区既与中国临界,又有丰富的能源储藏,自然成为中国首选的能源供应基地。而中亚地区的各国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希望大力开展对外能源合作,通过输出能源换取其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和外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这种相互需求,无疑有助于推动双方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合作,这对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安全系数,确保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纵观中国同中亚各国的合作,尽管因为在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关系比较密切,并形成了上海合作组织。但在经贸合作方面,由于双方国内经济状况的约束,投资环境不理想以及交通运输和口岸的限制等原因,使得双方的合作没有像中国与东盟国家那样密切,造成了双方关系中政治、安全先行,经济贸易落后的局面。这种状况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在制定中国新世纪对中亚的地缘战略时,应着重考虑如何利用双方密切的政治关系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具体构想是:在继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安全等方面的职能的同时,增加经贸合作的内容,使上海合作组织不但成为一个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组织,而且成为一个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机制。此外,要充分挖掘双方在建筑、冶金、航天、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化工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加强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还要充分发挥新“丝绸之路”的联结作用,改善双方的交通、通讯设施,加强口岸建设,健全法制,改善投资环境,为双方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和平崛起”同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政治、外交与军事等许多方面。要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必须寻求一个安全的机制。一方面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减少对抗,寻求合作,为石油供应安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间的石油贸易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与外交地位。谋求供应地的多元化、通道的多元化、进口方式的多元化,通过资源与市场的结合、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方针和目标应当是“深化石油工业体制改革,推进国内油气可持续发展,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石油长期稳定供给,保障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24为此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油气勘探,保证国内石油基本供给。应形成石油勘探领域的竞争机制,发挥国际国内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大勘探力度,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民间和国外资金的参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南海和东海的油气资源,加大对两海域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力度。

2、大力发展新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要“扩大煤炭工业的开发,采取措施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工业发展,大力促进煤化、液化产业的进程;有序扩大非煤炭能源生产,充分利用水能,发展燃气能源,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发展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应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贸易,努力实现进口来源、方式、品种、渠道的多元化,分散风险。除海上通道外,要积极开辟和建设陆上进口通道,引进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形成跨国资源供应通道,弥补国内资源不足。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改善与石油出口国,特别是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关系,争取签定政府间的长期石油合作与贸易协议。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合作,重点在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等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境外石油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国政府、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

4、加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当前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和各种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下,为规避石油供应不足或中断的风险,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储备,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由于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石油市场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应尽快建立较为充足的国家石油储备,以便适时调配市场供需平衡。

5、开发节约并重,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中国人均石油可采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2%,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0个百分点。125必须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使能源需求向大幅下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