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意味着,成熟、完善的制度有助于防治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并实现社会的稳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制度问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制度建设的意义尤其重大。尽管我国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制度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美欧政治体制最好、最优越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甚至成为碰不得的“政治正确”。按照这种政治逻辑,所有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都可能是政治体制引发的,而美欧出现问题什么原因都可能有,唯独不会同政治体制联系在一起。
制度的创新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中国实行的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也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将从中国国情出发,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培育国家形象内涵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能决定这个国家的道德状态和道德取向。没有对一个国家民众生活文化形象的整体性认同与模仿,就无所谓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其价值观体系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就是要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和完成价值整合,以增强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就是要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输入”,以提高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一是培育国家形象的人文内涵。“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其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通过割断自己的文化传统而走向现代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在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学中的“中和”、“诚信”、“爱仁”、“民本”、“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公生廉、廉生威”等思想、信念、品格、情操、智慧、精神,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多个方面都给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以宝贵的启迪。重建儒家人文信仰有助于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当然,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难免有糟粕,面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赋予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必然能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添品位和魅力。
其三是突出主体性教育。文化的核心是道德精神,文化最好的体现是人,无论是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最终的核心是人。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通过强大的国防力量集中体现出来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是通过国民的整体性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所达到文明程度体现出来的,因此,文明举止也是软实力。而改变不文明的行为,有赖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培育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娃娃抓起,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关心和参与公共生活,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理中播下优良道德的种子。这是我们民族之根,文化之基,“软实力”之源。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拓展“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通过具体的文化产品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质量,扩大其传播覆盖面。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只有有效地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效传播出去,才能称得上“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文化体制的基础上,良好的文化体制是文化创新的基本保证。在推动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尽快而全面地推动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清除掉文化体制中那些阻碍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以便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调动人们从事文化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投入其中,在全社会形成文化创新的新热潮。
其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为了切实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维护我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实力、体现中国文化理念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传统,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引领好中国整个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提高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三是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西方经济实力和传播手段拥有绝对优势,导致信息和文化单向流动。我国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因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和竞争力,从而无法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国家“软实力”。因此,提高国家文化传播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切实途径。一要构建对外传媒体系。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大国,但中国处于话语弱势的境地,不时成为全球媒体批评的对象。为了扭转我国在全球新闻领域中的劣势,抗衡西方话语,维护我国的文化价值观,扩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观念影响力和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必须深化传媒行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传媒业管理体系,形成能够与发达国家大型传媒集团相抗衡的国际传播能力。二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新阵地、新平台、新空间。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注意网络等高新技术的研发,舍得在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尽快建成一批能够传播本民族主流文化传统与理念的门户网络平台,使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有更多渠道了解中国,从而消除对中国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