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华五千
16051600000017

第17章 西施何去何从

春秋末期的越国美女西施位居我国“四大美女”之首,因貌美被越国将军范蠡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到吴国之后,乱吴国政,让吴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同时离间吴王夫差与吴国大将伍子胥,削弱吴的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越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王夫差矛·春秋

吴王夫差的专用兵器,矛中间起脊,有血槽,内中空,器身两面有黑色暗花。此矛不仅做工精美,且锋利无比,是吴国兵器中的珍品。吴越战争之后,西施回国,与越国大将范蠡一起隐居,泛舟五湖。

西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同时凭着自己的美貌与才识,赢得了美满的爱情。关于西施,千百年来传说太多,对于这样的一代红颜,后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总是那么完美。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父亲以在芋萝山上砍柴为生。芋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同时也是在溪边认识了郑旦。郑旦也是个很美貌的女子,两个女孩一边浣纱,一边嬉耍打闹。虽是贫困,倒也自得其乐。

但是很快,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国家的灭亡也影响到了这两个生长在偏僻小山村里的女孩子。她们大概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成为“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

不过西施的美倒是有目共睹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就讲了西施的美是其他的人难以企及的。

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知道了,她想:“人人都说西施美,怎么就没注意我呢?还不是她会装样,谁不会呀?”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于是东施成了大家的笑料。

西施令人炫目的美丽把她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这么一位单纯的浣纱女被卷入国家间的战争,真是应了“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话。

此前的一场吴越战争,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在吴国过了十年奴隶的生活。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志,一心要打败吴国。于是,他一方面训练军队、发展农业,一方面想从吴王夫差那里寻找缺口,于是在全国大肆搜罗美女,打算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虽胸怀大志,但又异常好色,所以“美人计”在他那里应该是非常奏效的。

而想出这个“美人计”的人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做人质三年。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想到了施“美人计”。

范蠡被越王勾践派往民间寻觅美女,经过千挑细选,选定了西施和郑旦。一开始,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但是为人一向机智冷静的范蠡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压抑制住内心的感情,带着西施和郑旦回京了。国都的人听说来了两位艳冠全国的姑娘,纷纷想要一睹芳容。据说范蠡还曾利用他们的心理为国库积聚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他对那些人说,想要见美人的,先交一文钱。顷刻之间,装钱的梳妆盒就满了。

勾践亲自把西施和郑旦送到土城,让她们师从老乐师学习歌舞,并让一些人教她们化妆和礼仪。过了三年,西施和郑旦已是才艺俱佳了。勾践决定把她们送往吴国。

恰逢吴王夫差要在苏州建一个高台用于赏军取乐。利用这个机会,勾践派人从深山采伐了两百株大树,带上精心妆扮过的西施、郑旦,令范蠡送往吴国。

吴王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妹喜、妲己误国”之类的劝谏他根本充耳不闻,立刻将两位美女纳入后官,对她们宠幸有加。特别是西施,越来越受夫差宠爱。不久,受冷落的郑旦就郁郁而终了。“美人计”的主角只剩下一个西施了。

西施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她为人聪明伶俐,而且颇具爱国情怀,从来也不敢忘记自己来到吴国的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吴王夫差命令王孙雄在灵岩山为她建了馆娃宫,又修了响屎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一口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屟在上面走,铿锵有声,所以叫响屟廊。如此挖空心思的玩乐,可见吴王夫差此时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

吴王夫差带命人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泾和打猎用的长洲苑,以及养鱼的鱼城、养鸭的鸭城、养鸡的鸡陂和造酒的酒城。

春天到了,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四周百花吐艳,夫差还亲自摘花给西施戴。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南湾有十多里长,三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一个方圆几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尽兴后方才返回。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而西施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豁,伯嚭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与西施两个一道说越国的好话。

而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训斥驱逐,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也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西施使吴王不问朝政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要吴王与伍子胥交恶,必须要自己与吴国宠臣伯鼢联合才行。后人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负责。”

当时,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范蠡像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豁巧言阻挠。后齐与吴交恶,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豁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由于平日里西施和伯嚭一起,总是讲越国的好话,说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吴王,必无二心等等。此时的吴王夫差也就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一心要攻打齐国,但伍子胥坚决反对。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乘机挑拨吴王和伍之胥之间的矛盾。

伍子胥在攻打齐军的途中称病先归,伯豁以此事借题发挥,让吴王杀了伍子胥。吴王于是将伍子胥赐死。进伯嚭为相国,还要给越国增加封地,被勾践谢绝了。

至此,西施出使吴国的任务已经完成。越国伐吴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听说吴王已出兵攻齐,越王勾践与将军范蠡就计划出兵,但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就暂时放弃了。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之师在浙水誓师后,从北海出发。驶在前面的是勾践所乘楼船,紧跟在其后的范蠡和舌庸所在的翼船。经过两昼夜航行,船队到达江水人海处,勾践率领满载阵音师、楚女师甲兵的船队,由海上进入吴江,再溯流而上,至姑苏城外抛锚停泊。此前,畴天余、欧阳已率师同吴都留守的太子友、王子地接战。勾践到后,把英勇无比的君子兵投入战斗。按照范蠡事先的谋划,把吴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围,弓弩齐发,剑戟相逼,呼啸厮杀,势如风雨。吴军大败,太子友身中数箭,自刎而亡。吴王夫差亦兵败自杀。越军大胜。

伍子骨范蠡终于和自己的心上人见面了,长期的相思之苦化作了重逢的喜悦。想当年,范蠡对西施动情的时候,西施的心里对这位气概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在心里展开了斗争:是将西施留在身边,还是将她献给吴王,成就一番大事?最终他选择了后者。他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爱国热情感染了,为了自己的爱人,她愿意作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

三年歌舞礼仪训练之后,范蠡送西施去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倍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已经能呀呀学语了。后来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只可惜孩子已经送人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如今西施终于回到自己的越国。为了表彰这位对国家有功的女子,也为了嘉奖范蠡以国家为先的精神,越王勾践亲自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这一年范蠡35岁,西施25岁。这两位对越国复兴做出很大贡献的人,并没有在越国享受越王赏赐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归隐。

长期的相处,使范蠡明白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自己只能选择功成身退。于是他带着西施,乘勾践不备,在夜里乘一叶轻舟,逃入五湖之中。西施这个一代红颜,此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关于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让人不禁感叹红颜的薄命。在这种说法里,范蠡与西施不是相恋很久的情人,范蠡成了杀死西施的刽子手。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的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把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溺死于太湖中了。

西施是沉江还是随范蠡泛舟五湖,成了后人争论的一桩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