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华五千
16051600000018

第18章 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吗

《孙子兵法》,相传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该书阐明了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取胜、出奇制胜、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因势利导、主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战略思想,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现代军事战争都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孙武本也被称为“兵圣”、“东方兵学鼻祖”。

人们一方面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一方面也产生了疑问:《孙子兵孙武像法》的作者真的是孙武吗?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详细记述了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进谒吴王,令吴王阖闾赞叹不已。孙武被拜为将军,整肃军队,全面迅速地提高了吴军的战斗力。于是,吴国西伐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称霸中原。千百年来,大多数人一直认同这个史实。

但是,宋朝陈振孙、叶适,清代姚际恒却把《孙子兵法》定性为伪书,否认兵书的成书年代及兵书的作者,原因如下:

一是《左传》成书春秋,早于汉代《史记》,然而,《左传》记述阖闾征战大事并未提及孙武之名,可见,春秋时未必有孙武其人。

二是《史记》除记载孙武用兵,也记载了孙膑用兵事例,清楚地谈到《孙子兵法》,模糊地叙述孙膑兵法理论。是否把二人兵书混为一谈,也许《孙子兵法》的真正作者是孙膑。

三是《孙子兵法》使用了春秋末期不适用的词语或不存在的情况,因此,此兵法可能是后人伪造,假托孙武之名。例如:春秋时期,仅称大夫为主,而兵法却屡称国君为主;春秋各国征战,规模不大,大的战役也不过兵车几百辆,而兵法却提到兵车千辆,军士十万人,描写的应是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春秋时代,国君经常亲征,与将帅一起带兵打仗。并未有兵书所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再有,兵书曾提及“矢弩”。而“弩”是战国时代才发明的兵器,春秋时期,“弩”并不存在。“谒者、门者、舍人”都是战国时的官名,春秋时都不存在。但兵书却在用它们。因此人们怀疑《孙子兵法》是战国之人所作。

有一些学者坚持《孙子兵法》确系孙武所著,《汉书·艺文志》就把兵书作者分得十分清楚:《齐孙子》(孙膑),《吴孙子》(孙武),司马迁以治史严谨著称,为什么会搞混孙武和孙膑?《左传》偶有遗漏孙武之事,也有这种可能性。至于《孙子兵法》出现了一些后世才有的文字,极有可能性是后人编录中增加进来的。但丝毫掩盖不住原著的思想光辉,更改变不了原著作者是孙武这个事实。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也有学者认为《孙子兵法》应为孙武及其门徒共同撰写。孙武协助吴国,壮大军力,成为中原霸主之后,隐退乡下教书授徒,孙武一边传授自己的军事思想,一边总结完善《孙子兵法》。众门徒一边学习军事理论、技战术方法,一边帮助孙武整理抄录兵书。经过几代门徒共同努力,使《孙子兵法》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体系更加科学完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兵法不可避免地被增删一些与当时时代背景不符的文字,白璧添瑕。可这并不影响原著的精神实质。孙武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没有任何改变。《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的事实无庸置疑。

1972年2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银雀山一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证明了孙武、孙膑两个著名的大军事家的军事著作确实存在。虽然考证出了墓葬年代为西汉初年,但不能确实《孙子兵法》成书的年代,也无法证明孙子就是孙武。

《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孙武呢?舆论界仍然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