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16051800000037

第37章 神农架“野人”夫妻

在1977年的考察中,不仅神农架山区不少群众、干部向考察队反映目击“野人”的情形。

当时任湖北省水利局设计院副院长的翟瑞生同志,就向中共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领导小组成员李健谈到解放战争时期路过神农架时,和战士一起看到“野人”的情况。

翟瑞生说:“1944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9旅,那年秋季,我们离开延安南下,走了84天,过冬的时候我们才到大悟县,大约休整了两个星期就分散到江汉军区。1946年秋,五师突围,先在随县安居、历川驻、整军,我们又经当阳进南漳,走保康、房县进入大山区,用了将近六七个月的时间。”

“1947年春节前,我们走到房县与兴山交界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那一带都在海拔二千米左右,峰峦绵亘,山势险峻,森林密盖,一眼望不到边。部队在崎岖的山道上艰难地行军。”

“有一天,我们早晨走了几十里路,没有看到一户人家。中午太阳很高,我们走到一条山沟里。发现在靠山坡边上树林旁,有一个用树枝搭的窝棚,不高,是‘人’字棚,宽约二米,长约三米,搭得不整齐。”

“在离这个窝棚两三米的地方,站着两个‘野人’,正抬头看我们在山岭走过的部队,还望着我们笑!满身是毛,高的那个是母的,两个乳房很大,好像还用树叶围着下身。身上的毛是黑红色,头发比较长,是淡棕色的,披头散发,个子比普通人高得多,蛮大个块头,体形也很胖,脸和手都显得很脏。另一个‘野人’矮一些,也矮不了好多,是公是母看不清,毛色也是红色,头发也很长,手是黑的,‘野人’的脚是大片子脚,它的脸和人的脸差不多。”

“当时,我们与‘野人’的距离大约二十几米,我们一个团在山岭上走。‘野人’在山沟里。我走在队伍的中间,那时我才二十多岁。是排长。走过之后,我和前后一起看过‘野人’的同志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这是原始人’,有的说:‘这是人熊’,有的说:这是‘野人’。”

“当时一起行军的有一二千人。‘野人’说不出话,光望着我们笑。”

“‘野人’的脸不同于猴子的脸,它身上的毛比较稀,不像猴子身上的毛那样密。‘野人’形状像人。五指和人的差不多,站着和人一样。它的眼睛大,不同于猩猩,完全像人形,披头散发像疯子。那一带的山岭是东西走向,山上有不少的大树,可以说是林茂草深。‘野人’搭的那个棚子向南,我们自东往西走。‘野人’在左手下面山沟里。山是石灰岩,那时是三九天,‘野人’的脚趾是张开的。”

翟瑞生所讲的经由路线和方位,在神农架酒壶坪的原兴山、房县交界的皇界的界垭一带。这里高山峻岭,地形复杂,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是长江、汉水分水岭。森林中有山道经兴山境内往西进入川东地区。神农架开发前,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一片片、一排排墨绿色的冷杉,树杆胸径均在1~1.5米之间,原始森林之中,可谓树荫浓郁,遮天蔽日。

在如今的神农架,过去的皇界已被现在的乡界所代替。公路经红坪峡谷,穿过海拔1800米的垭口,在森林中盘旋直落设在山脚下的山城木鱼镇。著名的香溪河水之源,亦来自山腰密林中一山洞之消泉。木鱼镇建在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宜人,已成为神农架的旅游开发区和对外开放区。

这一带,1942年在长岩屋,1968年在温水河,1972年8月,在木鱼镇附近的车沟,1981年在关门山,曾多次有人见到红毛“野人”的活动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