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大球盖菇
16079100000039

第39章 如何培养原种和栽培种?

(1)料瓶的放置,接上菌种的原种和栽培种料瓶(袋)送入 培养室后,最初应直立竖放于菌种架上,以保证接种块在料 面中央的接种穴内,以利菌种定植成活;当菌种萌发,菌丝 向四周培养基蔓延时,应改为横卧叠放。这是因为竖放久了 ,棉塞上容易积尘和感染杂菌,培养料中的水分容易沉积于 瓶底,使上部的培养料缺水干燥,瓶底积水,上部菌丝因缺 水、下部菌丝因水多和缺空气,发菌不好,再则竖放占地方 大,横卧叠放占地方少。横放的菌种瓶(袋)要经常转动, 使瓶内料中水分均匀分布。如果使用罐头瓶培育菌种,不能 竖直叠放,因为在培菌过程中,菌丝呼吸所产生的蒸汽在上 层,瓶底冷凝成水,下层瓶子的封口纸往往吸潮后发生霉变 。

(2)调节温度,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的关键是调节温度,使菌 丝在适宜的温度下健壮生长。那怎么调节温度呢?

第一,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适温。即菌丝生长蔓延需要的最 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又好,即 菌丝健壮。温度高了,菌丝生长速度虽然很高,但菌丝纤细 无力;温度稍低,虽然生长速度减慢,但菌丝粗壮。可是温 度也不能太低,不然菌丝生长太慢甚至停止生长,会造成菌 龄过长而老化,也不能使用。

第二,要了解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菌种瓶(袋)中培养料的 温度即料温和培养室中空气的温度即气温(准确叫室温或室 内气温)不完全相同。当菌种料瓶(袋)刚进入培养室,菌 种块上的菌丝还没萌发,进室后的最初几天虽开始萌发,但 菌丝量还不多,新陈代谢还比较微弱,料温要低于室温2℃~3 ℃;随着发菌量的增大,新陈代谢逐日旺盛,料温会高于室 温,再加上菌瓶处的位置不同,保温、散热程度也不同,料 温和室温差异会更大。据观察,750毫升的菌种瓶内菌丝旺盛 生长时,培养料中央的温度比室温要高1℃左右。用塑料袋培 养的菌种,因装料多,料中心温度比室温要高1.5℃~2℃。 当菌种瓶成行紧密排列在菌种架上时,前排菌种瓶中心料温 要比室温高1.5℃~2℃,中排要高2℃~3℃;塑料袋在紧密排 列状态下,前排要比室温高2℃~2.5℃,中排要高3℃~4℃。 如果菌种架底板不透气,热量不易散出,温度还会高。一个 能容纳6 000瓶菌种的小型菌种培养室,菌种发热量最大时, 室温比室外自然界大气温度要高出4℃~5℃,中排的温度还要 比室温高2℃~3℃。若将塑料袋堆积叠放培养,内部温度不易 散发,中心料温要比室温高6℃~10℃。当了解了这一现象和 规律后,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以上差异调节培养室的温度。如 在冬季和菌种初发期,必须加温;当菌丝大量发生时,可利 用菌丝生长所产生的热量稍加热或不加热。在节省燃料的投 资的情况下,还能使菌丝在适温下正常生长。

在气温较高时节培养菌种,则要加大瓶间距离,经常转瓶、 翻堆,早、晚推开门窗通风,以散热降温,最好使用冷暖空 调,调节到适宜温度培菌。

第三,在原种、栽培种培养期间,始终要注意防治杂菌和灭 鼠工作。接种后3天就要开始天天检查,察看菌丝发不发菌, 如果7天后仍不萌发就要重新在无菌室补种。若发现有杂菌污 染,应及时剔除远离培菌室深埋,并要注意培养室的消毒, 加大通风,保持室内干燥、空气清新和室内卫生,要悬挂门 帘、窗帘,不得让太阳直射到菌种瓶上,还要做好杀虫和灭 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