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这一天叫中秋节。
据清代《镜花缘》作者李汝珍考证,中秋节的习俗最晚起始年代应为唐朝。《镜花缘》里描述林之洋等人的漫游,是在武则天时代进行的。该书第三十一回就提到了水手们在智佳国度中秋节的盛况。
中秋节之所以成为“团圆节”,还在于月亮之中的种种神话故事。传说唐明皇在八月十五梦游月界,月宫中水晶莹莹、银光闪闪、如入仙境,他抬头见一匾额,题书“广寒清虚之府”。此后人就以为月中有月宫,名曰:“广寒宫”。又相传月宫中有美丽的嫦娥,她原是古代传说人物后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处得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偷食,就飞奔到月亮中去了。
当然,传说和神话则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愿,也是他们智慧火花的结晶。想像并不等于现实,1969年美国载人“阿波罗”号登月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打开了月亮的秘密。月亮上既没有吴刚、嫦娥,也没有其他生命,是一个绝无生气的世界。月球上有蜿蜒曲折、连绵不断的环形山,有宽广的大平原,没有空气,没有水分,昼夜温差二三百摄氏度。但月岩、月壤中有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有些矿物是发展尖端科学不可缺少的原料。据生理学家研究,人寿命由于心脏与重力搏斗而缩短不少,而月球重力仅是地球六分之一,故月亮上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可延年益寿,是疗养胜地。在月球上还可建立天文台、核电站等。到那时,人们真正可以遨游“广寒宫”,饱赏月亮上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