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16102700000012

第12章 古代马球运动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一)政治稳定是马球兴盛的条件

马球运动的兴衰,与当时科学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政治的稳定与否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受政治的影响较多。稳定的政治环境不仅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马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而且还对充分调动人民大众进行马球运动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是马球运动发展兴盛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唐代马球运动的发展中略见一斑。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为了促进国家政治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建立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民族自治,加强文化交流,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少数民族文化,推动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等等。太宗的一系列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就使唐王朝强盛起来。由于国家的强大和政治的稳定,各族之间的民族文化和商业经济往来比较频繁,马球运动也随之传入。长安街头时有吐蕃人打马球的景象。

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时经八十五年。太宗在位时降东突厥,征高丽,服吐蕃,平回纥,国威远播四方,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了当时的国际盟主。为唐王朝的政权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王朝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也增强了周边民族对唐朝的向心力,唐都长安成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马球运动也从缓慢的兴起时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成了当时的时尚运动。社会政治稳定为马球这一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繁荣的经济是马球蓬勃发展的基础

繁荣发达的经济也为马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马球运动开展的条件要求十分高,它要求有“如砥平”的专用场地;有驰突“风回电击”的优质良马;有如“初月飞来画杖头”的精制球杖;有“驾驭烈马”高超骑术的驭手,这一切足见要进行一场比赛“善价千金未可论”,不是一般贫民力所能及的。

唐朝初年社会经济衰敝凋残,由于唐太宗实行了休养生息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农业生产大大地得到了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养马业等都呈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由于唐王朝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因此唐朝马球运动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了极盛。

(三)军事需要是马球运动快速普及的动力

马球运动的兴盛与发展,除了皇帝贵族的喜爱和提倡外,也得利于马球是作为军队训练的一项重要手段。从汉代以后,随着骑术的进步,马具的改革,骑兵在唐代达到极盛。唐代盛行轻骑兵,它有着快速机动与远程奔袭的特长,同时,马上作战、砍杀更为灵活。而马球运动就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最好手段。由于这一军事目的,在统治者的提倡下,马球运动在我国的宋朝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元、辽、金时期风行一时。总之,从马球的发展过程可见到这样一种趋势,凡是重视军事训练,重视加强骑兵战斗力的朝代,马球就兴盛,反之,不重视军事,以防御偏安为主要战略思想的朝代,军队战斗力弱,马球就衰落。

(四)马球的衰落

综观唐王朝历史,初唐时期太宗、中宗喜好马球,盛唐时期玄宗喜好马球,马球活动多是与政治外交联系在一起的。民间有条件的富家子弟仿效,才使马球运动从宫廷向社会传播。而到了中晚唐时期,国衰民弱,皇戚后妃虽然也热衷于马球,但与政治外交的联系几乎终结。自玄宗时期,宦官争权乱政,为了攫取权力,宦官变着法子让皇帝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使其终日嬉戏于马球,荒废政务。宦官拥立的八个皇帝中,穆宗、敬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六个皇帝在马球嬉戏中都“悦不知息”,不思治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稳定政治局面和繁荣经济,民族间的通商往来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利用马球比赛作为礼仪庆典的局面也不复存在。马球运动彻底变成了宫廷游戏。这是马球运动不能普及,始终只在上层社会流行和最终因政治经济的衰落而消亡的根本原因。

在755年至907年的152年间,战乱不断,唐王朝政治、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战争造成政治动荡,经济入不敷出,战争的阴影给人们以巨大心理压力,昔日马球比赛的恢弘场景在人们心目中渐渐地淡化,马球运动从极盛时期开始逐渐地进入衰退期。虽然宫廷和军队中时有进行,有时也较为激烈,其规模与声势却是“日渐凌夷”。马球运动在历史的考证中是“王者运动”,由于其奢华不能在大众中普及,后来的王者可能认识到马球是一种奢侈的运动,在朝代不断更替中逐渐减少其影响,最终导致了马球运动的衰落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