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书法
16131000000005

第5章 汉文字的历史和书法分类(5)

3丁敬派。开创者是清代的丁敬,他爱好古董,所以刻印一意摹古;精于隶书,因此采用汉印书体参以隶意入印。用刀效法明末印坛另一大家朱简的切刀法,所刻质朴自然,一改元明矫揉弄巧之风,成为该派始祖。其后有黄易、蒋仁、奚冈、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钱松。除钱松外,他们都是效法丁敬,以切刀刻石,但自具风韵,为该派名家。因为他们都是杭州人,人称“西泠八家”,也称“浙派”。而钱松刻印风格在浙派中与众不同,曾摹汉印2000方,章法来自汉印,刀法切中带削,别具一格,后为清末大家吴昌硕取法。

4邓石如派。创始人为清代书法家、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他师承程邃冲刀刻法,以汉碑篆刻额书体治印,别开蹊径,构成刚健婀娜的风格。用刀轻行浅刻,主在得势,所以苍劲流传。所署行书边款,信手刻划,中锋流利,趣味无穷。世称“邓派”,亦称“皖派”。邓氏再传弟子吴熙载,取法师风,而婉转生动,立体感强,又善作行草边款,流走自然。

5晚清的赵之谦汇合浙皖数派,以汉印为根底,兼采秦汉六朝盒石文字图画,熔冶钱币、镜铭、碑额、诏版等文字入印,突破了秦玺汉印的程式,意境清新,自成一家。切刀治印,独具清新秀丽的风格。

朱文婉转,白文朴茂。印侧所刻北魏书体与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实为创新。

6昌硕的篆刻。他书法用汉篆方法写石鼓文,篆刻先学浙皖诸家,后追秦汉玺印,融会石鼓、封泥、瓦等书体,使用“出锋钝角”刻刀切石,并将钱松切中带削刀法与吴熙载冲刀法结合运用,形成雄浑苍老的风格,印边取法封泥,边款行楷书体洒脱自然。他对篆刻革新贡献巨大,流风开了后来的陈师曾、齐白石等格调,影响远及日本。曾被同道推力“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派继承者有吴涵、潘天寿等。

晚清另一位篆刻家黄土陵,治印初学吴熙载,后取法汉印,参以金文入印,作品不敲边、不去角,不加修饰,任其自然。章法平实,刀法刚健。边款多用北魏书体,爽朗豪放,别为一家。

现代有齐白石、赵叔孺、王福厂、邓散木、来楚生、方去疾、吴朴堂、陈巨来等,都有印谱流传或出版。

作为艺术的一个品种,刻印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从书法上说,有各种艺术字体;从刀法上说,讲求腕力,故刻刀有“铁笔”之称;从章法上说,讲究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疏密适当,印出后笔画和红、白二色组织的图案要有美感。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有修养的金石家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

篆刻艺术

篆刻欣赏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享受。篆刻创作都必须通过“篆法”、“章法”、“刀法”来表现。

欣赏篆刻作品,首先看“篆法”。篆法是三法中的基础。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者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变化须合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切忌生编故造或任意增减。一个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并非都是古文字学家,但必须搞清楚文字的源流、演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使篆字“丰神流动,庄重典雅”。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亻免、有仰、有去、有往、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清·陈目耕《篆刻针度》,下引同),出神入化的境地。

其次欣赏“章法”。章法是三法中的重点。古印论说得好:“合字为文,结字为章。”章法是复杂多变的,只要多看、多摹、多揣摸,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进一步门庭,添十分春色。篆刻章法应以秦汉古印为准绳,精通六书八体,一字有一字的章法,全章有全章的章法,仅管方寸间字有多寡、文有朱白,印有大小,笔画有稀密、增损、参差、平衡、呼应、挪让、轻重、离合、方圆、巧拙等,应当全局考虑,使方寸印章“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穿而不悖”。欲臻章法之妙,就是要符合美的规律,或是工整端庄的风格,或是参差古朴的情趣。

最后是“刀法”。刀法是三法中的关键。倘若刀法不佳,任你篆法谨严,章法完美,一旦下刀,尽成春蚓秋蛇,精神全失。刀法上表现的成功或失败,一是看握刀的方法,一是看刀功的深浅。古人云“刀法有三,游神为上,传神次之,最下象形而已”。欲运刀随心所欲,各逞其妙,需讲究刀法,古说甚为玄奥,可理解为:入石时刀的角度、力量。刀的角度可大致为,正入刀、单入刀、双入刀;运刀时有迟刀、涩刀法、舞刀法等不同的技巧;至于篆刻的力量,前人多有精论,“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中正其锋,运以腕力,势若风帆阵马,所向无前”。即刻大印需用胳膊的力,刻小印需用指力,细则婉转而有筋脉,直则刚健而有精神。总之,在篆刻艺术中,刀法是对篆法、章法的再创造,是使印面文字生动起来的特殊艺术手段。因此,可以说,篆法、章法是“原型”,镌刻刀法就是“显型”,显示出具有原型特征的浮雕文字。

古人曾说“画有品,印亦有品”。气韵高举,丰致翩跹如天仙下游之印作,为“逸品”,其人往往性格豁达豪放、文采飞扬;奇正叠运,错综变化如活虎游龙的印作为“神品”,其人师古不泥,融会贯通;体备诸法,斐然成文如万花春谷的印作为“妙品”,其人治学严谨,满腹经纶。而那些沽名钓誉的印作多轻浮、性格虚伪之人的印作多矫揉造作。正是,诗为心声,子为心画,字如其人,篆刻亦如其人。

书法名家

崔杜:指东汉崔瑗、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

崔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钟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

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着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

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

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

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诸氏名作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二薛:指初唐书法家薛稷、薛耀兄弟俩。后者的代表作如《夏日游石淙诗》、《伊阙佛龛碑》等。

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

等,二人亦唐草圣。

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利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凤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

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

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兆页、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

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三宋:指明初宋克、宋广、宋王遂兄弟三人。

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吴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钟王:指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颜柳欧赵:又称“楷书四大家”,指唐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兆页四人。

赵董:指元代赵孟兆页,明之董其昌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