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6143800000052

第52章 品牌缔造者——两场婚姻的巧妙结合波克特和甘保

P&G公司创建于1837年,居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于1931年首创“品牌管理制度”,随之其营销战略也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产品的不断更新及品牌管理为中心,成功地把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75位,与此同时,被评为业内最受尊敬的公司。

“P&G”是世界著名商标之一,P&G公司的名字及其产品几乎渗透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普希尔博士这样形容P&G公司:“它对美国肥皂业卓有贡献,它为世界工业发展史坚起了一座丰碑——成功地把P&G打入千家万户,为工业品如何打入市场树立了典范。”

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在美国辛辛那提市(Cincinnati)从事制造蜡烛的生意。与此同时,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也在该市学习制造蜡烛。后来他们凑巧娶了两姐妹,他们的岳父说服两个女婿成为合伙人。1837年4月12日,他们开始共同生产销售香皂和蜡烛。8月22日,两方各出资3596.47美元,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并于10月31日签订合伙契约,在辛辛那提市成立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以两个合伙人的名字命名)。

在宝洁公司成立之初,蜡烛和香皂工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仅在辛辛那提市就有十多个竞争对手,遍及全国各地的对手就更多了,所以,公司开始时主要靠生产蜡烛维持生存。直到1879年“象牙”牌香皂诞生,公司的业务才真正开展起来。然而这种香皂的诞生,却来自一次偶然事件。

1879年的一天中午,香皂车间一个负责操作香皂液搅拌桶的工人出去吃午饭时,忘记关掉机器。回来后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平时那种等待塑成香皂块的奶油状物质,而变成了充满泡沫的混合物。经过他和工头的简单测试发现这种香皂也没有什么害处,唯一不同的是这种香皂能在水中漂浮起来。于是便将错就错,照旧把它弄成香皂拿去卖。没想到几个星期之后,许多经销这种香皂的店主们纷纷要求宝洁公司向他们多提供些这种能浮起来的“香皂”。

在向经销商发货的同时,领导也在追查这种能浮起来的“香皂”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次错误操作的产物,由于更长的搅拌过程,使不少气泡进入了香皂液中,使这种香皂具有了浮力。当时人们大都在河中洗澡或洗衣服,使用这种能浮起来的“香皂”,就不用担心香皂沉到水底找不着了。因此,这种香皂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这次偶然的错误不仅诞生了著名的象牙香皂,更重要的是使P&G公司确立了倾听顾客需要的重要管理原则。宝洁每年都要答复几十万次顾客的来信或来电。除此之外,还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来调查人们如何看待其产品及如何做家务。这让宝洁获得了最直接的市场信息,这是产品研究和创新的基础。赋予传奇色彩的“象牙”牌香皂开启了宝洁成功的大门。

宝洁公司在所有产品上都印有“星月争辉”的标识,这是由13颗星星加上长胡须的人脸月亮构成的圆形标识,这个标识充满了传奇怪诞的色彩,更充满了磨难。

关于“星月”标识的起源还要从当时的俄亥俄河等中西部河流一带的航运业务说起,那时的码头工人为了确认宝洁的星牌蜡烛,就在货箱上画一个粗糙的加号做标注,以便于让船主清楚他们正在处理谁的产品及要将其运往何地。后来,宝洁的每一个货箱上都被细致地画上了星星的图案,而一些富于想象的工人有时为了好玩就在星星周围画一个圆圈,把星星包围起来,看起来也很好看,更便于辨认。后来有人将其进一步修饰,加上当时非常流行的月亮脸形象。看到自己的标识被改变的越来越有含义,宝洁又将其进一步加工,把它变为一个更精美的月亮男子的标识。公司的创建人威廉·帕罗特发现这是个十分吸引人的标识,于是将星星的颗数定为13,以代表当时美国国旗上的星星。1882年,这个几经改进的标识被注册为商标,出现在所有的P&G产品上。

随着宝洁产品的日益畅销,这个星月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从1976年起,这个标识不断给宝洁带来麻烦,令宝洁公司一次又一次陷入谣言的梦魇中。

在1980年,有人谣传说宝洁的标识是月亮教派的标志。月亮教派是美国的一个邪教,对社会产生过很大危害,为公众所不齿。《华尔街周刊》曾报道过一则流传甚广的谣言:“月亮接管了P&G”。这个“月亮”就是指月亮联合教堂,它是月亮教派的总部。但是这样的谣言对公司形象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公司经过几次公开的辟谣解释,传言很快就被人们淡漠了。但谁知,两年后,谣言又开始传播,而且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谣言堪称P&G的总裁约翰·斯森在国内电视节目中认为P&G的成功与恶魔有关,并公开宣称他是恶魔教堂的成员,而且P&G一直向这教堂进贡。恶魔教派崇拜的是撒旦魔王,同样是美国的一个邪教教派。这次谣言比上一次来的要猛烈得多,弄得原本信赖宝洁的人都惶惶不安。宝洁公司每天都要应付数百个关于标识与恶魔关系的查询电话,严重影响了业务的进展,公司为削弱谣言的危害性,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反击活动。

为了引起公众注意,宝洁公开起诉了6名谣言散播者,另外谋求几位著名牧师的帮助,甚至长期反对P&G赞助电视节目的唐纳德·威廉也被请出来帮其辟谣。同时P&G实施媒体轰炸来解释标识的渊源,并向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寄出引证了最高宗教领袖支持P&G的信函。

宝洁适时的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无中生有的谣言逐渐消失,企业经营者终于可以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产品产销上了。

但是,风平浪静了两年之后,宝洁的麻烦又来了。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克莱默地区,一位小学校长多米天娜·佐斯克修女在其信箱中发现了一封匿名传单,传单讲述了P&G总裁如何在国内的某电视节目中宣称其公司支持恶魔教堂。这位赋有正义感的修女,将传单大量印制,分发到各处,呼吁人们不要再使用宝洁的产品。这次的谣言影响很多消费者对宝洁的信任,有人开始抵制宝洁产品。

随着谣言的烽烟四起,宝洁的产品被很多人排斥,为了保全公司实力,宝洁只能做出让步。1985年,公司宣布将星月标识从其产品包装上撤去,但公司会继续在信笺和年报中使用这标识。宝洁的退让,并不表示其软弱,P&G开始严厉打击谣言散布者,接连把四个造谣者推上了法庭,最终,P&G胜诉,被告公开道歉并停止其行动。P&G又躲过了这次的谣言风波。

宝洁的谣言梦魇虽然最终以胜利告捷,但却给宝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它在今后的产品推广中格外注意产品可能让人产生的种种联想,每次在某地宣传新产品时都不忘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注重倾听一切有益的呼声,根据反馈随机应变,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