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16169500000100

第100章 刺猬理论:不要太亲热

实在人做人贴心,总想把距离拉近。但“刺猬理论”如是说:距离太近,就会刺伤对方。一般来讲,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誉词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俗话说,“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这大概也可算作一条交际规律。古人曾告诫说:“亲善防谗。”也就是说,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以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因为,一旦显出与君子交往而过分亲密,小人就可能由于被冷落而忌恨生出挑拨的念头,就会从中“离间”,使彼此生疑,此其一。实践表明,越是亲近的人,被伤害的程度就越大,由此产生的怨恨就越深,历史上兄弟相残、父子交兵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之间显得更加厉害,此其二。在上下级之间,领导者大都十分珍视自己的尊严,有了尊严才有神秘感,才能吸引人。一旦上下级之间过于亲密,就会失去这种神秘,领导者的吸引力也就会荡然无存。因为“亲近滋长轻视”,任何人在他的贴身侍从眼里都成不了什么英雄,此其三。

因此,朋友之间不可以过密,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否则就会造成彼此的伤害。

“刺猬理论”告诉我们:距离太远,就会感到寒冷。人际交往过密不好,那么是否意味着越远越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现在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命清高、目中无人,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与任何人都不来往;有的人消极地认为世间险恶,交际虚伪,企图寻求一种世外桃源来隔绝人世尘缘,不愿与外界接触。其实,交际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利益驱动,但实质上交际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你与人接触得多了,就能增进了解,而且遇事都能彼此帮忙。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首先想到去帮助自己接近的和熟悉的人,最后才会考虑那些不太熟悉和陌生的人,“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远亲虽亲但距离远,且信息沟通慢;邻居虽非亲非故,但距离近,且经常来往,相互帮助的机会就多些。若“老死不相往来”,亲戚也会变得不“亲”;以往再亲近的人也会慢慢淡漠,直至疏远。这样,自己就会感到孤独,甚至会留下终身遗憾。

凡事不能超“度”,任何事物走向极端就等于走到反面。“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道出了交际的真谛。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比如好与坏、亲与疏等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人际交往中,亲密一旦达到过分的程度就意味着疏远的开始。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分亲密而带来的危机,就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在行动上不形影相随,要把握“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就可避免乐极生悲、恩将仇报的交际悲剧和由于友情破灭而导致嫉恨和愤懑。

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某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不仅互不来往,而且反目成仇。何以至此?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对此可作诠释。“刺猬理论”说: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只有若即若离,距离适当,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