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看完烧毁
16170200000017

第17章 邪恶的、偏执的、孩子气的——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阅读札记

我去参加《好人难寻》的新书发布会,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这本书在今天的中国出版,简直有哲学意味。自然,喜欢这本书,和我喜欢这本书的策划瓦当兄有关,他总有与众不同的挑选目光,他对奥康纳的热爱,让他觉得,他必须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女作家。

奥康纳进入中国,贴了一个“邪恶”标签。这是著名作家马原找到的标签,新书发布会那天,他又一次重复了自己的这一看法。

奥康纳的邪恶更多地排列在她的文本里对人性阴暗的展览,她丝毫也不夸饰自己的柔软,作为一个养孔雀的女人,她观察生活的视角几乎停留在狭窄的暗处,然而,这给了她无比强大的想象力。不论是《好人难寻》里被枪杀的老太太,还是《河》中溺水的贝富尔。她丝毫不滥用自己的温暖,她几乎刻意将他们推荐命运的绝境,并在写作中找到快感。

这的确有些邪恶。然而,这比起虚构的让人生厌的没有来由的浓情蜜意更让人感动,人性的层次怎么可能那么单纯,阴暗的灰尘附着在生命的各个软体上,让我们显得生动而深刻。如果单纯地将这些灰尘去掉,只剩下虚伪的善意,单一的审美,那么,这样的文字只能给低幼的孩童来看。

尽管已经看到大量的关于邪恶的宣传词,但真正进入奥康纳的文本时,我还是被《好人难寻》这个短篇惊呆了,我觉得小说在奥康纳这里有了新的功用,它不再是结构精巧的叙述,更不是承担意义挖掘人性的审美文字。它只不过是奥康纳对记忆或者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截取,奥康纳唯一做了的,是她叙述的冷静,她几乎不往小说文本里加入任何对人性温暖的猜测。

邪恶的奥康纳,大约由此得名。

然而,翻看《好人难寻》这本书的其他篇目,我们马上会被奥康纳的孩子气打动。除了邪恶的一面,奥康纳更多的是孩子气的幽默。

在这部小说集里,我最喜欢的篇目是《善良的乡下人》。我看了一下奥康纳的年表,获悉,这是奥康纳三十岁那年完成的作品,那一年她身体并不好,然而内心生活充实而满足。

现在来翻阅《善良的乡下人》,几乎所有的片断都是经典。在这个短篇里,奥康纳不但创造了经典的人物、适合流传的人物台词以及孩子气的叙述语气。

她的孩子气表现在她是一个纠结的人,大约她自己小时候被起过另外的名字,所以,她在多部小说里给主人公起另外的名字。《善良的乡下人》中的乔伊,她是一个热爱读哲学书的残疾女性,差不多,就身体的状况上来说,这有些自况。乔伊在故事里坚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胡尔加”。然而,改了名字的乔伊又并不喜欢别人叫她胡尔加,觉得这个名字是自己的一个隐私,她只是想多一个隐私,而且又想独自享用这个隐私。她的这种心态真是孩子气。

然而,让我们不得不暗暗发笑的是,这个孩子气的姑娘乔伊天天翻的书是哲学书,她无神论,热爱用铅笔在一本哲学书画线,线上的句子通通指向虚无。

乔伊的母亲霍普韦尔太太是一个热爱说经典话语的人,比如她热爱说的三句话,分别是:“世无完人”,“生活就是如此嘛”,“别人也有别人的想法嘛”。然而,当她对自己家的保姆弗雷曼太太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好笑的事情发生了,弗雷曼太太会马上说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我也一直这么说来着。”

《善良的乡下人》有着奥康纳一贯的邪恶,因为,她安排了一个并不善良的小说结尾。然而,故事行进中的孩子气已经足够我们赞美她。

乔伊的母亲第一次见到那个推销《圣经》的乡下人说:“善良的乡下人,是这个世界的盐。”然而,小说的结局却并不是这样,偏执的奥康纳终于达到了她邪恶的目的:她绝不美化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是充满了邪恶的。这个世界给了她美好的才华,却没有给她健康的身体。

在《好人难寻》的新书发布会上,作家马原又一次说出了奥康纳对小说的贡献,她让所有写小说的人大吃一惊,当其他小说家都挖空心思讲故事的时候,奥康纳用自己的方式完全解构了小说的日常意义,她重新建构出小说新的可能。

邪恶的奥康纳来了,其实,孩子气的奥康纳,也来了。我们欢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