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05

第5章 孔子阐明礼仪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在齐国,有势力的大夫崔氏和庆氏两家,擅权总揽国政,齐君景公仅是徒有虚名。后来,崔氏、庆氏两家交恶,经过一场斗争后,崔氏倒了下来。接着便是庆氏的独家戏了,他们专权无忌,为所欲为,成天喝酒打猎。但没多久,他们自家内部发生纠纷,在自顾不暇之际,被田家所乘,遭受兵袭,便逃往南方的吴国去了。

自此以后,齐国便是田家的天下了。田氏很会用人,请出一向很受好评的贤人晏子做宰相,他自己在幕后掌握大权。

鲁国虽是季孙氏的天下,但因为有孟孙、叔孙两家互相牵制着,专权的情势多少可以缓和一些;齐国则仅是田氏一家擅权,情势比鲁国更为恶劣。齐景公眼看国情恶化,忧国忧民,痛心疾首。所以,他看到孔子来访,就问道:“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孔子的答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主要像个君主的样子,臣子要像个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个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各有各的职守与本分。

景公明白孔子这句话正是针对齐国的国情而发,所以说:“答得好,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话,那国家就危险而无法安定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简单地说,便是凡事要合乎孔子平常所重视的“礼”。

“礼”就是一种“秩序”,在政治上,孔子把秩序看得很重。规则和法律,是人们制定出来的,而礼是自然地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在政事的治理上,孔子认为最好运用各人由心而发的礼。

以法律为本的政治主张,就是“法治主义”,孔子的以“礼”为本的政治主张,就是“礼治主义”。有一次,景公还对孔子说:“以鲁国的例子来说,如果要我用和季孙氏一样的厚礼来待您的话,我恐怕做不到;不过,我可以用季孙氏和孟孙氏中间的礼来待您。”

景公虽然有这种意思,但却遭遇了大夫们的反对而作罢。大夫们想:“孔子不是齐国的人,怎么可以重用他呢?他参与政治的话,我们的地位恐怕都要受到影响。”

由于他们极力地反对景公任用孔子。景公虽然心有余,力却不足。

大夫们后来甚至想谋害孔子,景公只好把孔子请来,对孔子说:

“我老了,深感欲振乏力。对于您,我是爱莫能助啦!”

孔子听景公这么说,觉得在齐国已没有发挥的机会,所以,就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齐国。

孔子所阐述的“礼”就是规矩、准则、法度的意思。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定的规矩。从我们今天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一整套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生活规矩。我们的社会生活准则是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此为依据,凡是违背这个准则,违背我们社会生活规矩的事情,都应该说是非“礼”的,因而都是我们不应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