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实践出真知——勇于实践
16203800000005

第5章 李冰都江筑堰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战国时,蜀地岷江一到汛期便洪水滔天,老百姓生命财产损失巨大,不堪其苦。秦昭王召集文武百官寻求治水之策,大臣李冰毛遂自荐,要求前往蜀都(今四川成都市)治理岷江,秦昭王欣然答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一到蜀地,百姓都非常高兴,对他寄予厚望,可当地的财主们却很慌乱,因为一旦岷江治理成功,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而财主们囤积的粮食就卖不出高价,也就无利可图了。为此,他们意图阻止李冰治理岷江,但苦于无计可施。

蜀郡前任老太守一心治理岷江,修筑堤坝几十年未果,听说李冰乃是朝廷钦命治理岷江的官员,便设宴为他接风。

可是,李冰上任之后,久久没有行动,只是每天寻访当地百姓,察看岷江四周地形。老百姓渐渐怀疑李冰徒有虚名,财主们伺机造谣,民怨渐起。李冰的儿子二郎见此,便督促父亲早点拿出治水方案,也好澄清不白之冤。可李冰却满不在乎,劝说儿子:事关重大,不可操之过急。岷江堤坝屡修屡垮,劳民伤财,既然要治理,就一定要把岷江彻底地治好!

原来,自上任以来,李冰一直在察看岷江地形,总结前几任太守修筑堤坝的经验教训,力图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彻底地治理岷江。在寻访和勘察中,李冰渐渐明白,要彻底地治理岷江洪水,光靠筑高堤坝是行不通的,必须采用疏通的方法。但是,如何疏通却是个难题。一天,李冰和儿子在河旁一边散步一边商量疏通之策,正在苦恼之际,李冰突然看见一头水牛懒洋洋地伏在水里,脊背露在外边,水分别从两侧流过。他一拍脑袋,茅塞顿开,想出了疏通方案。

李冰命人在江心修筑一个人工岛,岛尾像个梭子,取名“飞沙堰”,既能泄洪又有助于灌溉。

老太守不理解李冰的所作所为,对他颇为不满,怒气冲冲地上门质问李冰,李冰好言解释,老太守置若罔闻。财主们更加惶恐不安,因为这个工程一旦完毕,防御洪水不说,老百姓的灌溉也不成问题了,这样,他们的粮食只能烂在粮仓里了。正在焦虑之际,他们听说老太守对李冰有所不满,立即生出一计。

财主们筹出一小笔银两送到老太守府上以示诚意,说是捐作治理岷江之用。老太守甚为动容,感激不尽。财主们趁机蛊惑,说李冰治理岷江的方案乃是沽名钓誉、劳民伤财,完全为了自己的仕途,老太守听了怒不可遏。李冰正好此时前来拜访,老太守大骂李冰。

当夜,大雨滂沱,洪水波涛汹涌,水位迅速上涨。当洪水快要漫过岸边时,前方的飞沙堰开始泄洪,水位逐渐降了下来。李冰和儿子见飞沙堰确实起作用,非常欣慰,但是财主们却偷偷地派人将大堤堵上。从此,李冰更加失去民心,孤立无援。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继续带着儿子修筑飞沙堰,同时,他隐约感到有人背后捣鬼,但是没有找到证据。

李冰继续完成方案,找到了泄洪的关键所在,下令征集劳力开凿伏龙山,可这对于常年不堪劳役之苦的百姓而言,无异是雪上加霜,顿时民怨沸腾,财主们趁机煽动,于是全城百姓聚集在太守府,要将李冰赶出蜀郡。

紧急时刻,老太守出现了,李冰本以为他会为自己解围,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太守竟然严厉警告他不得开凿伏龙山!李冰无奈,只得带着儿子亲自开凿伏龙山,同时也开始调查暗中作梗的人,以求获得百姓的理解。

最终,他的执著感动了百姓,一位财主家的仆人挺身而出,与财主们当众对质,揭露出他们破坏飞沙堤的阴谋,使真相大白天下。老太守这才翻然醒悟。

但老太守仍然对凿山心存疑虑。后来,当他目睹李冰的儿子为凿山而身受重伤的时候,终于被父子二人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带领众人一起开凿伏龙山。

伏龙山开凿完工的当年,岷江遭遇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但是都江堰顺利泄洪,堤坝安然无恙,自此成都平原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

“李冰都江筑堰”的故事,给我们以下一些体会:一个人的奋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一时间难以得到人们的理解,难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不能轻易放弃,贵在坚持;奋斗,需要有真才实学和真本事,必须要下一番真工夫、苦工夫,才能实现,贵在真干实干;这期间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告别既得利益集团,这就需要运用政治智慧,团结大多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贵在善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