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16210700000015

第15章 教师的外在素养(1)

教师的仪表和风度

一、仪表行为

所谓仪表行为,是指人在一定的思想情操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气质风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和行为活动。通常来说,一定的仪表行为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表率作用,是人的内在的心灵美和外在的仪表美、行为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仪表行为所体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表现人的外在美。人的外在的风度气质与行为活动是外在美的最好体现,它是在一定的内在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在较长时间的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主要通过人的容貌姿态、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等反映出来。气质风度是外在美的最高层次与体现;二是反映人的内在美。内在美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美,它是人的一切美感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定的思想道德情操及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它通过人的外在的言谈举止、仪容笑貌透露出来,是外在美的本质与灵魂。

一般来说,一定的内在的品质与情操规定着外在的风度与气质,一定的外在的风度气质与行为活动也表现与透露着一定的内在的品质与情操。内在的品质与情操(即内在美)是源,是根本;外在的风度气质与行为活动是流,是前者的外化与具体形式的体现。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和谐统一。但由于人的因素的复杂性,内在美与外在表现之间往往要受到审美价值和某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与制约,使二者有时又具有不一致性。突出地表现在:有的人内在的思想情操、道德境界与品质素养很高,也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甚至在这些方面积淀深厚,造诣颇深,但他们却并不一定都表现出具有良好的仪表行为水准与风貌。有的或工于自身的内在修养,疏于外表;有的或埋头致力于自己所醉心的事业,无暇旁顾;当然也有的以清高自居,不屑于一些相应的外在仪表行为。也有的人正好与此相反,衣着考究,仪表堂堂,风度潇洒,气宇不凡,很有些正人君子的味道,却是道德败坏、知识贫乏、思想庸俗、品格低下,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追求的却是低级趣味的东西。可见,外在的美虽然受到内在的美的规定与制约,但其自身有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非完全都能为内在美所规定,也并非都能准确地反映、揭示出内在的品质情操。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内在品格素养与高尚的思想情操就一定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仪表行为是片面的:同样认为凡是有了良好的仪表风度就一定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在美的依托同样是不完全切合实际的。因此,服从于不同的目的要求,为了达到仪表行为的内外统一,神形兼备,对仪表行为做出一定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的仪表行为

所谓的教师的仪表行为,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气质风范及育人活动。对受教育者来说,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示范与样板的作用,是他们学习、向往的典范与榜样。教师的仪表行为是教师的内在品格素养与外在气质表现的有机统一。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集团,不同的职业集团具有不同的职业习惯与特征。一定职业的特点规定了操同一职业的人群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素养、爱好与风格内容。甚至在思想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由于共同的职业习惯,也都有了近似或相通之处。这些具有共同的职业特征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就教师职业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教师的仪表行为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具有一定的个性习惯特征,不少方面彼此之间也还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从整体上来说,相应教育层次上的教师的文化素养、文明修养、知识结构层次,乃至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基本上大体相似,有所相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职业内部的共同的职业道德习惯,有着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共同的仪表行为特征。教师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睿智、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仪表行为特征。一个真正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功力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职业的特点要求他头脑敏锐、思维活跃,有灵活机智的思辨能力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内外随时都可能要应付与处理千姿百态的突发性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睿智的职业素养。谦和、含蓄、热情、诚恳、待人彬彬有礼、文明礼貌,则更是教师的自身素养的体现与垂范于受教育者的美德。长期的教学生活大都使教师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范与习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崇尚进取、不尚空谈。言谈举止,特别注意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诚以待人,很少愿意表现自己。职业的要求还使教师处处注意言传身教,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和教育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至于仪态端庄、文雅大方,更是教师沉稳持重、气度优雅的体现与要求,也是一个教师的良好的职业形象所必备的风范。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常人所具有的仪表行为,而且还要具有教师的职业所特有的职业的仪表行为习惯、道德品格,以及良好的为人师表的思想情操,呈现给受教育者一个完美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教师形象。

教师的风度是教师仪表行为的核心。风度是外在的衣饰容貌、言谈举止所反映出来的仪态或风姿与内在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风貌所形成的风采或风格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的风度的展现,首先要求教师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协调一致。所展现出的教师的风度要具有教师的职业习惯特点,是教师的风姿与风采的统一。尽管如此,和其他职业相比较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地规定了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师的形象风度,更多地偏重于内在的操行修养、人格的完善。内在美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审美过程中,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展现内在美的外在仪表风度,便不能仅仅指一定的容貌姿态、衣着服饰,主要的是指能够展现内在的心灵美的气度,是内在的心灵美的外在的自然呈现与流露。一个人可能无法选择他的自然外貌,但却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心灵更美一些,从内在美中得到弥补。对一个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纵然没有漂亮的外貌姿容、美丽的打扮,但只要能在教师的职业仪表行为要求下,树立起高尚的为人师表意识,也同样能以自己的内在气质和美好的心灵影响、感染、打动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从中得到教益与启迪。那么,他的形象、他的气质风范也同样是美好的,同样是高大而又令人尊敬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徒有其虚表,胸无点墨而又缺少高尚的道德情操,刻意于外表的梳妆打扮,却疏于心灵美的塑造,则不仅不能较好地对受教育者起到垂范、表率的作用,与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目的宗旨大异,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逆向效果,直接偏离了我们真正的、主要的教育目标与育人宗旨。其次,教师的风度不仅要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良好的个性美。教师的风度是个性美和共性美的统一。“美就是性格”,一定的个性美也有助于呈现出自身的独创性与不同凡响,有助于产生独具魅力的感染力与慑人的力量。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仪表行为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美、真正的美,才能使仪表行为光彩照人。

三、教师的仪表风度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言传身教。“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契诃夫说:“要知道,由活的人所说出来的话,不单是只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的。这里有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目光,一忽儿又好像在怀疑所做结论的正确性而眯缝起来的眼睛,有表情,还有手势。”所谓身教,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教育方式。它包括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内容,它通过感官传导进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在教育生活中起着“言传”所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对此,马卡连柯做了深刻的论述,他说:“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说话的时候,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儿童,甚至当你们在家庭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讨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等等,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所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对教师的仪表风度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在我国当前就是要做到衣着打扮整洁干净,美观大方;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待人接物热情洋溢,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等。

1.仪表端正,衣着朴实整洁

教师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教师不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语言,还应有美的衣着,做到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朴实。

仪表美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衣着打扮又是仪表美的主要组成成分。衣着整洁得体,这是对教师服饰的一种基本的规范要求。教师的衣着打扮,并不一定在于要有新奇漂亮、流行时髦的服装,也不一定在于本人必须有一副适宜装扮的漂亮身材,关键在于他的仪表打扮要适合身份,适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规范下的仪表美的深层内涵。尽管适宜的身材、流行时髦的服饰对教师的形象美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能代表仪表美的全部。只要他在教书育人的实践行动中,衣着整洁得体、落落大方,照样能够透露出一股朴实的美、整洁和谐的美、情趣高雅的美。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衣着应该是呆板单调、落伍沉闷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而是说教师的仪表装扮要抓住美的真正内涵,抓住其基本的职业要求。美是各种各样的,美有多方面的多种体现。只要是教师的学识渊博、兴趣高雅,即使是平凡的服饰,美也会从这平凡的装束中流露出来,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充实感、信任感与崇高感。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的育人宗旨于不顾,或衣冠不整、稀里糊涂;或一味追求时髦、缺乏其基本的职业涵养,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把学生导入歧途、精力旁度骛。

基于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认识,教师在衣着的具体选择上,需要适当照顾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1)选择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身体是衣着的支撑体,每个人的身体又具有每个人自己的自然条件特点。这就要求每个人在服饰选择时,需要在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爱好下,适当考虑到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恰当的颜色款式、肥瘦长短,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形体美与审美情趣,并弥补体形上的某些不足。如身材较矮的教师,衣着选择宜以简洁明快,上下色泽一致或上浅下深的色泽为主,以便把身体反衬得高一些;颈部较细长的教师,衣着选择宜以高领、筒领或翻领为主,以便增强颈部的粗壮感:而颈部较粗短的教师。则宜选择v型领口一类的衣着,以便敞开胸口,增强颈部的加长感;体胖的教师,衣着选择宜以冷灰色、深色为主,以便给人以紧束感,但不宜选择紧身或束腰的衣服;体瘦的教师,衣着选择宜以面料组织暖色亮色为主,或增加衣饰花样皱褶等。以便增强扩弛感、厚实感。总之,衣着服饰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身体特点。

(2)衣着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青年有青年的服饰,老年有老年的服装,教师的衣着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服饰选择上宜以活泼明快为主,可以与流行色泽款式适当地靠近一些。要避免在色泽、款式上的老气横秋,显得毫无生气与活力,也要避免给学生以沉闷感、压抑感:年长的教师德高望重,沉稳通达,衣着上亦以严肃端庄为主。但也不一定非要拘泥于一端,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一些既稳重大方,色泽款式又比较清新的服饰,既显得充满成熟的魅力,又显得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3)衣着选择要根据环境特点。首先,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服饰流向,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教师。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接受、选择美的服饰,纳入时代的大潮,而不可能是一味地古板地拘泥于自己的天地之中,与外世隔绝。其次,一定的学校环境也对教师衣着发生影响。学校的环境是整洁严肃、活泼向上的,为此,教师的衣着在整洁得体的基本要求下,也要随着具体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时的衣着整齐与劳动、游乐时的简便、轻盈,以及不同的授课时的衣着选择要适合一定的环境的特点。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学校环境,教师衣着的适应必须要把握住的一条原则,就是要以基本上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或职业特点为前提,需要适当考虑到教师为人师表的风范气质。

(4)衣着选择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师的衣着选择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年龄、性格、知识、能力等因素,不宜忽视这些特点。对于处在一定年龄段上的有一定知识与能力的大、中学生,教师的服装要朴素、整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熟的衣着行为,并同时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启迪;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要根据他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选择一些色泽鲜艳、明快的服饰,更容易给他们以美的启迪。

(5)要整齐清洁、讲究卫生,不要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这是衣着外表美的起码要求。马卡连柯说:“无论对教师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