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16210700000014

第14章 教师的心理素养(3)

(1)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落后方面的消极迁就,而是原谅他们由于不成熟、幼稚所犯的错误,热情地关怀、爱护、扶持、尊重学生。宽容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自己的威信受到损害时,首先不是斤斤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得失,而是要慎重地权衡对教育的利弊;不是利用教师的权力去整学生,而是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以博大深厚的感情溶化对方的进攻。例如,有位老师,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曾遭到学生哄堂大笑,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像极了”的细声碎语。老师发现黑板上画着她自己的头像,她立刻沉下脸来想查个究竟,但转念一想,没有弄清情况就贸然发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再说,开学第一天就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引到这样一件事上,将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她决定课后再说。于是她没有大动肝火,相反,在窘得发胀的一瞬间,她很快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微微一笑,漫不经心地擦去漫画,开始讲新课。那些本来想等着看热闹的同学一时感到没趣,只好把精力集中到听课上去,一场危机就这样避免了。课后,老师还走到画画的同学面前,诚恳地邀请这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给她作画。

(2)情绪自我调节的心理学方法

①意识调节法。人的意识能调节情绪的发生与强度。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作为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修养。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情感的倾向与表现方式,自觉地驾驭自己的情绪。

②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即使是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调节人的情绪。在电影《林则徐》中,林则徐在自己的墙上挂上“制怒”二字的条幅,就是借助条幅经常提醒、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③注意转移法。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给教师情绪带来冲击的除教育上的因素外还有大量非教育因素,如疾病、家庭中意外事故、人事关系等。有些教师能做到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决不迁怒于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转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在与学生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时,不做“热处理”而转移注意做别的事情,等双方冷静后再做④自我安慰法。遇到挫折和不幸,想到事情原来可能会更糟呢!或想到有的人比自己还不幸,自我安慰。

⑤自我发泄法。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向亲朋好友倾诉烦恼,会顿觉舒畅,而把忧郁、苦闷埋藏在心底里,只会使自己郁郁寡欢。

⑥升华转化法。调节情绪最高级的形式是“升华转化”,就是将消极情绪转化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例如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年轻时曾遭受过失恋的痛苦,他也曾产生过绝望,但后来毅然醒悟,认识到自杀是愚蠢的,并将痛苦转化为力量,他把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文学名著。热爱工作,工作能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欢乐。

当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时,有的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对学生大发雷霆;有的却能把挫折转化为动力,检查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认真地改进教学。

四、教师的意志及其控制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如果教师没有坚忍顽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还直接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教师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必备心理品质。教师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与自制力。

1.自觉性与坚韧性

教师的自觉性是指教师对行为的目的、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教育目的。坚韧性是坚持不懈、顽强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

教师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主要表现为:

(1)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标;

(2)以坚韧的毅力始终一贯地坚持正确的目的,不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3)善于吸取各种意见。能在众说纷纭中吸取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绝不独断专行,也不易受暗示,人云亦云。

2.果断性

教师意志的果断性就是关于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及时合理地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的能力。教师的果断性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

(1)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善于选择恰当的时机,不失时机地做出判断,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2)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做出应付客观情况的合理决定;(3)当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或自己决策有错误时,能立即停止行动或改变已做出的决定。

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教育情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教师随时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优柔寡断、徘徊不定、久拖不决、束手无策,就必然坐失教育良机,导致教育工作的挫折和失败,甚至给学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果断不是武断、不是轻率地匆匆做出决定。而是建立在对学生、对事物充分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有赖于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与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对学生的真诚爱护等优秀品质相联系的。

3.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教师善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支配的能力。教师这一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制。自制力是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强有力的自制力能使教师自觉地调节自身的情感、情绪、言语、行为和习惯,使教师的活动符合教育规律,同时给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影响,在学生心目中赢得威信。

教师要具有优良的自制力品质,必须认识自制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经常地坚持进行自我磨炼。

五、教师性格的修养

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上,生物因素虽起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修养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的实践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塑造自己的性格。教师加强性格修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正确的个性倾向系统,即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性格是个性倾向系统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处事接物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学会动用高层次的个性倾向性,有意识地注意性格的调节。

2.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性格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以及自觉执行等方面。要善于解剖自己的性格,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对协调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有较大的影响。

善于自设性格修养的楷模,如人物传记、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优秀教师,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与联想,引起模仿的意向。要自觉地汲取陶冶性格的养料。

针对自己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用条幅、座右铭、警句等进行自我调节,广交朋友,经常交流思想认识,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业余活动,也是陶冶性格的途径。

3.刻苦实践,磨炼意志

不良性格的矫正,优良性格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磨炼的过程。关键在于一句话:“贵在自觉功在恒”。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坚持到底的信念和毅力,从日常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如和学生的每一次谈话,处理每一件偶发事件,都要有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坚持不懈,必有长进。

六、教师性格自塑与改塑

教学实践,社会环境,可以影响教师的性格,但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性格的自我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1.要自我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透彻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只有了解自己,才能驾驭自己,也才能对教育对象施以有益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对消极的一面不能茫然无知,任其存在,甚至任其对学生施以不良影响。因此,“吾日三省吾身”还是很有必要的。惟有自省方能自知;惟有自知方能自控,并进而改变不良性格。

2.要自我控制

控制自己性格中的弱点。生理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加强意识修养,培养意识调节能力。如何自控?一要增强责任感。教书育人,责任重大,中学生性格的塑造,关系到一代人的建树,不可掉以轻心。任何不良态度和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这种后果,在近期内也许不易察觉,但对学生的一生,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每个教师都应严于律己,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二要锻炼意志力。任何坚毅的意志行动,都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培养自己对教育事业、对教育对象的浓厚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搞好教育事业的坚毅的意志和行动。另外,困难的环境是锤炼意志的砺石,要勇于在困厄中乐观进取;三是提高警觉性。人的不良性格往往会在无意中表露,为了增强自控力,可以借助于外来刺激物,以警策自己的行为。古代就有用警忱、警言来调节情绪、行为的例子。

3.要自我改塑

人的性格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又有可塑性。性格是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又在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变化的。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具可塑性。

如何改塑?自知是改塑的前提,以明确改塑的目标:自控也不失为改塑之一法,长期的自控,可以使某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固定下来,其弱点亦可随之消失。另外,要自觉地调整与客观的关系,以增强适应性——当然不是去适应消极的客观,而是去适应积极的客观,还要注意向性格素养好的教师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便是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理智感、进取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对待教育事业。从而提高改塑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