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16211000000024

第24章 成功教育的理念与发展(3)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和实验报告都表明,通过1年到1年半的实验,实验主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都有明显提高,都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2个层次。首先,使实验主体处于良好的动机激发状态,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形成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其次,希望教育是从转差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普遍性的,是全方位地对学生实施关心,而不是治疗性的。

(5)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践证明,希望教育研究有利于师生双向成才。它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且可以使教师增强改革意识,提高理论素养,涌现出一批改革的志愿兵,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6)教育的实施、推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家长、学生3个方面的积极性希望教育的实施,不仅使教师、学生,而且使家长都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一起运作,一起享受教育成功的喜悦。希望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方舟,也使家长们受到了启迪,得到了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主动地学习。因此,从学生读一年级开始就着力抓好幼小衔接,做好过渡工作。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智,以趣养德,使学生觉得学校是个乐园,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天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生乐学情感的形成打下基础。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知识不断丰富,教师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善问多思,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培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当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感时,就会从心底里感到愉悦,信心百倍,再接再厉,向另一“难题高地”挺进。

乐学的氛围并不意味着使学生永远在顺境中获得成功,当学生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欢乐的同时,还需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惑和受挫折时,更要鼓励学生不灰心,使之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从内心感到虽苦犹甜,乐在其中。

“我能行”教育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通过“我能行”教育,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一、“我能行”教育的提出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领导、教师在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在四至六年级抽样调查的3个班中,23.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和“缺乏自信”,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令人担忧。当时,报刊上一篇《夏令营里的较量》反映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深思:大城市中的独生子女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独立迎接挑战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而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优良品质和人格特征,其中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这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生做人的基础。因此,该校确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重点开展素质教育。

1996年初,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说我能行”的口号,拉开了“我能行”教育的序幕。经过几年来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我能行”教育成为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我能行”教育的理念

光明小学的“我能行”教育,汲取了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等实施素质教育成功模式的成果,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情感领域的需求: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其勤奋努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小就相信自己是强者,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奋斗,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这是光明小学确定的“我能行”教育的宗旨。

“我能行”教育在现代教育观的基础上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快乐。取得成功并不是“我能行”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发展儿童多种能力,培养儿童自信心、进取精神的途径和手段。第二,教育儿童正确地面对快乐与不快乐,成功与失败,使儿童不仅能从成功的快乐中获得自信,即使面对失败的不快乐,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丧失自信。第三,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爱心点燃起孩子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这种环境指的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只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更要帮助他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从心理上、行为上给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气氛,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能行”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光明小学通过实践和理论思考,把“我能行”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概括为8句话: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全面发展行,创造才最行。这8句话包含了递进的4层意思。第一层为第1、2两句,意在引导学生首先相信“我能行”,并且需要通过努力争取做到“我能行”;第二层包括第3、4、5三句,目的是承认学生的差异,要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能客观评价自己,不妄自菲薄;第三层为第6、7两句,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竞争、帮助、合作,共同进步,打好做人的基础。第四层为第8句,强调全面发展,并且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是“我能行”的最高标准。

三、“我能行”教育的实施

1.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我能行”的体验

(1)提供机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我能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当干部的机会。光明小学在“我能行”教育中建立了“让每个学生在光明小学都当半年小干部”制度,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在“中队长”、“小队长”等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合作,锻炼自己,展示自我,从而相信“我能行”。学校还特别规定:如果到五年级还没当过“长”,可以自行到少先队大队部申请,由组织“安排”担任一定学校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锻炼和表现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在学校主楼四至六年级各班教室外都有一块展示板,全班每一个学生可自由展示自己认为得意的作业、书法、绘画、手抄报、自制贺卡等“杰作”。一改过去学校展板只展个别“特长生”的、老师认为优秀的作品的做法,还学生以自由的天地,使许多学生从中确立了“我能行”的信念。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机会。歌咏比赛中,人人上场是评分的主要标准。每年的校运动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增设了许多集体项目,并规定凡没有比赛项目的学生都要参加“入场式”,这样的运动会成了学生尽情表现自我的盛会。

(2)承认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能行”的体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从而体验“我能行”。有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允许一位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每天抄一遍同学的作业,以便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还能学到一点儿知识。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有意让全班学生在课上完成作业,并且主动帮助这个同学完成这次作业,使他有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体验。以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这个同学不但能独立完成作业,而且数学成绩得了个优秀。

学生的成功需要老师的帮助,特别是对一些“一时后进生”,更要想方设法点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四年级有个班,期末家长会要选一位主持人,老师让当时班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一位同学担任,并帮助这位主持人做好准备工作。家长会上,这位同学以出色的主持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他的父亲握着老师的手说:“谢谢您给了孩子自信!”

(3)恰当鼓励,正面引导学生“我能行”

对学生以表扬为主,能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且努力去做。有一位表现不太好的一年级学生,一次因课文朗读比较好受到表扬。放学后,他把妈妈拉来找老师。班主任望着他那企盼的目光,会意地笑了,当着家长的面,又表扬了他一次。从此,这位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课文读得更好了。学习评价是学生遇到的最多的评价,老师要巧妙利用分数激励学生。对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一般不给“差分”,错题改对后也可以给“优”。有的同学第一次获得好成绩,虽然仅仅是“及格”,老师也在全班给予表扬,因为对这个学生来说,这个“及格”与“优”有同样的分量。正如有的老师说的:“成绩评定仅仅是一种手段,老师决不能和学生分分计较,而应该发挥它的激励作用。”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成功,许多老师采用写便条、送喜报、做连心卡等做法,有目的地把学生的优点汇报给家长,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2.积极为学生创设“我能行”的支持性成长环境(1)感受“我能行”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交往、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我能行”。

有位青年教师,在讲《麻雀》一课结束时,小结道:“读完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生马上举手,大声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写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仅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而且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进而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我能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教师满腔热情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老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教师运用“倾听原则”、“反馈原则”、“交互原则”特别是“无错原则”等教育心理原则,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对学生的参与活动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期待我。

(2)鼓励“我能行”的谈心式评语

自1996年开始,光明小学进行了评语改革,提出评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用“谈心式”的语言,坚持以表扬为主,提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老师的期望。

期末,一篇篇渗透着老师对学生浓浓深情的评语,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响。有位男生看到老师在评语中写道“你那悦耳的歌声常常吸引班里的小朋友”后,悄悄地告诉老师:“我想为您唱一支歌。”有的孩子打电话给外地的亲友把评语读给他们听,新学期许多孩子把评语抄在纸上,贴在桌前。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他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评语,组织“‘我和爸爸、妈妈读评语’大家谈”活动。并且在教师中提倡平时利用作业本给孩子写出几句鼓励性评语,帮助他巩固某一方面的进步。评语改革给学生的童年生活带来欢乐,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体验“我能行”成功感觉的考试

儿童通过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学习时感到乐趣。则产生勤奋感。如果错过了小学阶段这一培养儿童勤奋感的关键期,再让人变得勤奋起来就比较困难。儿童的能力和勤奋感主要来自自己的成就。为此光明小学对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强调它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我能行”的成功感觉。

光明小学在二年级实施“乐教、乐学、乐考”,取消了分数。平时作业用“红旗”、“红花”、“火炬”表示,并加上简单的批语。单元练习、期末考试则用“很好”、“可以”、“再努力”进行模糊评价。同时学生若觉得考得不理想,经过准备还可以重考。这种把考试的过程变成再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取得成功,而不是以失败者的心理完成一学期的学习活动。

每学期期末还有一项特别的考试——“我能行”展示。展示用一天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露一手,由同学自己当评委评定成绩。同学们绘画、弹琴、唱歌、跳舞、朗诵、制作……在充分的自我展示中增强了自信。

3.让每个教师都相信“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