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16211000000003

第3章 成功教育原理(3)

第一,发展本质上是主体“自己的运动”,因此是学生的潜能转变为现实的向上的运动,以及这种运动所遵循的进步路线与客观过程。

第二,发展是学生,也自然包括教育在内的潜能不断展开、实现的连续过程,因此成功教育将成功具体解释为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并把成功作为体现着潜能一发展规律的成功教育的基本主题;同时,必须给予发展以与潜能同一性的解释,如黑格尔所说,“只发展它在本身存在的东西,它使它自己确实地发展到它向来潜伏地所居的地位”,发展因此就意味着努力实现固有潜能并展开的连续过程。

第三,发展的终极目标及自我实现。虽然自我实现是相对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但它们始终是同人的进步相联系的,因此发展在成功教育中意味着主体的不断积累、丰富、展开自己的过程。

这种进步是与自我价值与自我潜能的实现,进而,与积极的自我概念,主体意识与内部动力机制等具体内容相联系,显示了主体在适应客观现实需要完善主体结构与精神活动形成的过程。成功教育的许多方法与原则都要受其制约。

第四,自我实现作为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潜能的实现,这种发展依据的是内在标准,因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建立在发展观基础上的被表证为成功的内容,因此也是具体的、相对的,进而整个成功教育就为此规律作用所支配。

综上所述,“潜能—发展”的范畴,本质地揭示了成功教育思想之基本命题的基本特征与内涵,从而使成功教育思想的基本主题与理论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即成功教育在本质上是追求进步的,是充分指向作为整体的个人潜能的实现与个性发展的,是通过积极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系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来确定并实现教育目的的。因此,“潜能—发展”的范畴以及由它所规定的成功教育思想的基本命题,就成为成功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的基础及指导性原理。

成功教育的基本原理

成功教育原理是关于成功教育普遍规律的理论学说体系,其普遍规律就构成为原理的内容之一。

我们必须证明,成功教育原理所反映的科学的运动,对于成功教育操作过程的一致性与规范性,因为这是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由的一环。这一环不同于一般思想,也不同于实践,而可以说是对思想理论的演绎,即列宁说的“现实的各个环节的全部总和的展开”。它在本质上是一个概念的运动和操作,由这种环环相扣的操作,有效地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我们介绍了成功教育的四命题,并且作了阐述,但是还必须把它推到原理高度,作专门的讨论。

一、发展动力论原理

我们可以说,过去的教育往往只把对象看作是部分的人,因此在这假定之后的教育举措也便存在着固有的片面机械的一系列弊病。成功教育从根本上把教育对象看作是完整的人,它意味着教育对象“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这样便显示出成功教育原理的发展动力论的实施特征。

教育对象从潜能的开发到获得成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自我调节自己的发展,一方面又受着外在的如教育与社会各因素的调节。其实成功教育本身也是如此,它一方面是“生产者”,控制并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发展,一方面又是“被生产者”,它只有在教育对象潜能开发、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中显现自己的全部构成。

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教育无论在哪个层次、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发展与动力,既互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成功教育的发展动力论内涵可以表述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的一种教育原理。

成功教育的研究发现。智力正常、学业成绩偏低的学生,孤立起来看似乎很难理解,但把这种现象放到教育的外压模式范围里看。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个体内部动力机制的一般发展水平低。如果学生个体的内部动力机制没有运转,或者由于教育的失误导致它的停滞,那么智力正常、学业不良便是必然的了。

所以成功教育把视角由外向内,转向学生内部动力系统的开发,并且把这个开发作为学生发展的前提,导致了对整个教育内部体制的重新构造。在这种转向中,我们认识到,知识和能力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发展的动力,它就什么也不是。成功教育是以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作为突破口的,并且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扩展、更新内部动力系统,在学生主体内部形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这种动力的“被生产”同时,也“生产”自己。

二、整体素质论的原理

俄国学者费罗洛夫最近在中国演讲时指出:“现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作为整体的个人。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将最终决定社会活动能否取得成功。”所谓整体,按黑格尔的说法,即“由部分组成的”“独立物”,“是它们的统一”,“在整体中,没有不是在部分中的东西”。马克思进而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出现的,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此,整体是独立物的思维具体的统一。

作为教育的对象,我们必须以整体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在思维的行程中,整体现实的人又是以认识的终点存在着。我们教育必须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个人,并且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整体的个人。二者的差别在于:作为出发点的整体的个人,其整体的发展未必完善,其潜能还没有被好好开发;作为终点的整体的个人,便是比较完善的了。

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观,为素质问题的研究找到了由简单到综合的操作逻辑。素质在一般心理学上是作为先验性的固有的东西,包括天赋、才能、智力等等。但素质作为整体来思考,又显示了它的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的关系。它在内容上可表现为广泛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语言的等多种属性特征。在发展动力学角度思考,它们正是发展动力论的前提。素质,作为素质总和的整体素质,是发展的积极结果与动力过程的存在形式。换言之,素质是先验的,但未必是发展的、实现的;但人类的潜能与发展动力,早就作为整体素质的内容而蕴于其中,一旦获得开发,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有了自我生产、自我实现的突出效能。

在成功教育中,整体素质原理已经被赋予具体的解释,在表达中把非智力因素纳入开发的动力系统的范围。就其过程的阶段性而言,甚至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首要的前提,以及教育教学实际上的终结目标,以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由于“成功”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因而也具有了实际意义的整体性因素。所以,整体素质论的教育教学过程,就被现实地转换为不断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成为整体素质养成原理的本质内容和基本模式,即由“成功”联结德、智、体、美、劳多样性的统一。只要坚持不断地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教育,就不再存在单纯的、片面的、孤立的教育。这样,随着成功教育实施过程实现的对教育的结构的改革,就可以体现开发动力系统的素质教育的方向。

三、主体生成论原理

该原理是前面两个原理的逻辑延伸。教育在本质上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的,因此,教育也同时意味着指向作为整体的个人,必须以促使每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归宿。主体生成论原理,是以成功的道德本体目标为标准和前提的。动力系统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养成,进而成为主体生成论的基础和现实性的内容。

主体生成论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面向成功,走向成功”的现实活动。这样,主体生成的概念与成功的概念就被融于自我概念之中,并为自我概念输入了社会性内容和功能。

主体生成论原理之所以以“成功”为基本特征,是因为“成功”不是别的,正是教育的价值、主体的价值、与价值本体的表征,因而也是对主体性的质的肯定和确认。它意味着主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真正占有,是自己潜能的真正展开和实现。由此可见,主体生成的关键是对象性的实践,成功教育特别注重的成功也因对象性的实践而转换为属于主体自身的成功。

成功创造了主体,主体也真正占有了成功。“人创造环境,同样也创造人”,而且“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因此主体生成论原理强调教育必须是帮助学生争取成功的具体活动,及其积累和进步的连续过程。这是与动力系统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养成紧密相联的,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因为主体实践在本质上是以创造的需要、价值体验的需要,以及发展自己的能动性为前提的。同时,作为前提的价值需要本身又是实践的直接成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产生的新的欲望、热情,以及追求更高目的的需要。

主体生成论原理,将促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积极参与教育越程,不断争取成功。通过成功的实践不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主体价值和成功,并使主体性展开与生成,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内化,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及其机制,变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能动的主体性的教育。

四、正效价值论原理

评价理论是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教育的改革在本质上是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的,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之一。

成功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目标的改革。其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无论是作为教育目标的成功,还是作为教育本身的成功,或者是学生主体的成功与对成功的体验,都显示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由此,整个教育也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是满足人类生活的一种价值需要,是按照美的规律自由创造与生产、生活的文化方式的价值活动。

因此,教育必须是把人所固有的内在标准运用到客体对象上的、合规律、合目的创造的实践。从而提出了一条与以往教育异化了的否定性的价值倾向完全相反的正效价值论的思想路线和原理。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过程。

正效价值论原理的实践基础是“潜能—发展”的价值范畴。所谓正效价值论就是基于“潜能—发展”论的,是以其为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它突出地表现于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教育过程中。按照旧的教育观:因为“你不行”,所以“你失败”,学生本质中存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价值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而成功教育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则肯定学生潜伏着的积极性的方面:“你不行,仅仅在某个方面,然而你在总体上是行的,因此你能成功。”这个结论是通过发现、认识学生的潜在能力而实现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就是要将原本就存在着,而是被不当教育压制或忽略并归之“不曾有过”的东西揭示出来,通过以长扬长与对点滴进步的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和聪明才智,都得以展现并获得实事求是的评价。

正效价值论原理主要以发展的、进步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作为基本的价值引导,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为中心的教学操作来实现的,而又以鼓励性评价作为基本的补充。事实上,正效价值论的功效主要来自学生对自己成功的体验,以及对自身潜能的惊喜的发现和认同。鼓励性评价则主要为学生的价值体验提供必要的客观参照标准,及足够强烈的正效性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主体的潜能随着教育的改进与主体的能动的、向上的价值定向活动,得到感性的显现,并逐渐积淀于不断进取、争取更大成功的活动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现两个立足点的转变:一是教育须将划一的外部的标准转移到以学生的既有水平为基准的内部标准上;二是把“找缺点”的指向转到“找优点”的指向上来。前者通过将绝对价值标准相对化,从而缩小目标差,以突出正效价值,抑制负面效应;后者则通过视角的转变,确立肯定性评价的主导地位。

但成功教育并不因此而对相对稳定的统一的价值标准加以否定,不过是针对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这一基本事实,选择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在以往教育中,常常存在着学生的价值、实践的结果与教师的价值期望相反的情况,以致造成对学生的价值意识的剥夺与专制。其原因就是:一方面教师的价值期望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可能与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以终极性价值标准来进行形成性评价,从而导致价值贬值。从总体上讲,二者都有明显的不合理性。成功教育的正效价值论原理,则通过前面所说的两个转变而体现了其新的成功教育评价模式。没有这个转变,教育是很难实现其价值期望与目标的。

知道和承认成功教育的普遍规律是一回事,从理论上掌握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则又是一回事。成功教育的理论行程,必须有基本原理这一环,才能为成功教育的基本实施原则,提供一个基本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