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新策略
16214700000015

第15章 学习高效记忆策略(1)

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个体习得的知识、经验才得以延续、积累和应用。正如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人的记忆力为什么有强有弱,它遵循哪些规律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力呢?这就是本章要解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剖析人类记忆系统,探索与记忆有关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记忆策略。本文不仅概括、总结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成果,其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探索与体会。

人类记忆系统

要建立高效记忆策略,有必要先了解人类记忆系统,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相当于信息的输入和编码(如计算机就必须把信息编为二进制码才能识别),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再现即信息的提取或输出。

根据现在的研究,记忆可看做是一个系统,它包含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光、声、气味、味道和触觉等)的瞬时和原始映象,保持时间很短,如视觉一般不超过1秒,听觉约为4秒,其作用是保持知觉的连贯性和进行登记以便为后续加工赢得时间(信息消逝得太快是来不及加工的),经过注意作用选择的感觉记忆的部分信息传送到短时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最多不会超过30秒,它相当于一个信息暂存区和加工区,信息在这里进行编码。短时记忆由于暂存的时间有限,因此其信息容量也有限。根据现有的广泛研究,短时记忆有一个奇妙的特征,即其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而组块则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得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单位,如一个字母或若干字母组成的一个单词,一个数字或若干数字组成的一个熟悉的年代、电话号码等。有的人对此难以理解,搞不懂短时记忆信息容量的单位即组块,为什么一会儿是一个字母或一个单一的数字,一会儿又是单词或一串数字,这两者怎么能等同起来?这实际体现了过去经验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对圆周率一无所知时,3.14159这串数字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我们必须一遍又一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记,每个单一的数字都成了必须记住的一个信息单位,消耗的时间也就多,记不了几个数字就占满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而当我们对3.14159已相当熟悉时,3.14159对我们来说就相当于代数里用π。来代替这个数一样,即3.14159等同于π。而π则是一个单一的字母,于是3.14159→π→单一的字母→与单一的字母相当的组块。对于其它长串的数字或单词等,道理与此类似,即把一串数字或字母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不过,组块太长则需多花识别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短时记忆容量因此会相应有所减少。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对某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越多,他在这方面的记忆力也就越强。如数学家对数字和音乐家对乐谱的记忆就比一般人强。所谓“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道理就在于此。

短时记忆的加工和编码,有点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电话总机的作用。编码时相当于把感觉记忆送过来的信息同长时记忆有关信息接通,由于在20秒左右的时间内只来得及接通7±2条线路,因此表现为7±2的容量。越是经常接触的知识,在长时记忆里留下的痕迹越深,在接通信息时越容易形成热线即超容易接通。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个语言中枢,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使用语言从而千锤百炼得来的宝贵财富,它极易形成热线,因此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度里,有关实验表明,暂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用听觉编码的,对听觉呈现的材料比视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即使材料是以视觉呈现的,也是以刺激如何读而不是以它看起来像什么样子去编码的。反之,在象形文字的国度如中国,有实验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此外不需做实验也可推知,对从小聋哑的人以及与听觉没多大关系的刺激如图画、面孔、动作等,用听觉编码当然不大方便,甚至不可能,因此采用视觉编码有时则是必须的了。由此可知,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是惟一的(这一点似与计算机有区别),它随记忆材料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与人的长时记忆长期受到某类刺激的熏陶有关。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有通过短时记忆这个总机接通,才能被我们意识到并检测、组织和思维。因此短时记忆也可称为工作记忆。如与计算机类比,也可以说短时记忆某些方面类似于计算机内存的作用。

如要防止正在学习的需要记住的信息被其它信息从短时记忆中挤掉,可以采取复述的方式使所需的信息继续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复述即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只要没有其他干扰,复述的信息就可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复述之所以有以上作用,是因为复述维持了感觉登记的刺激。同时,要强调的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复述虽能延长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但却不能自动把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去。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经N.C.沃夫和D.A诺曼设计的探查法实验探知,它并非是信息自然消退的结果,而是需要记住的信息被其他信息干扰造成的。

三、长时记忆

一切信息都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转存到长时记忆中。

长时记忆,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长期保持信息,其保持时间从1分钟以上直至人的一生。长时记忆的作用类似于计算机的硬盘或软盘,不过,它的容量更大,估计可以储存10比特的信息,相当于5亿册图书所包含的信息量。与计算机不同的是,它的保持量和记忆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会有一定的变化。长时记忆的变化与神经系统中一种相对持久的结构上的变化有关。要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有机体在获得一种刺激后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对它编码,使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或使这种变化更加牢固。也就是说,当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输入信息时,如长时记忆中以前已有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同或类似的信息,那么新输入的信息附着在原有的信息上并得到强化,反之则开辟新的记忆单元。由于先需搜索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以便把短时记忆中传来的信息归类,因此开辟新的记忆单元是滞后的,需要更多的时间。

具体从学习的角度来看,长时记忆对材料的贮存主要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

前面已谈到维持性复述不能自动把信息传输到长时记忆中,这已有实验证实。此外据研究,在长时记忆中学习材料以意义储存为主。因此,要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需要的是精制性复述或精心的复习。所谓精制性复述,即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各种精细的编码,如联想编码、组织编码等,以便长期储存和便于提取。

组织加工,指的是将材料加以组织,如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或把材料合并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的过程。其加工方式有类别群集(分门别类记忆)、联想群集(通过联想记忆)、主观组织(把既不能分类又没有联想意义的材料有意识地组织在一起)、意义编码(赋予无意义的材料一定的意义)、心象化(将材料在头脑中形成形象)和记忆术(将信息加以加工以便于记忆的技巧)等。其中,记忆术的基本原则是使新信息同熟悉的已编码的信息相联系,它主要有自然语言媒介法即把要记的材料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自然语言(包括形、音、义)相联系、地点法即把要记的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视觉心象法即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心象联系起来,等等;与此涉及到的具体策略,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总的来说,对材料的组织就是把若干小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而“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此外,识记一种材料也可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

长时记忆的保持,据最近一二十年来的研究,程序性知识即技能和陈述性知识即可以言传的知识,它们分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其中程序性知识一经学会就不易遗忘。陈述性知识又可分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情节记忆与亲身经历的特定的时间、地点有关,一般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难以储存。

长时记忆的提取,与计算机提取信息类似,一般要由某种线索启动,然后边在头脑里搜寻边判定搜寻到的信息是否是所需要的,最后作出某种反应——想起来了或遗忘了。搜寻可能是直接的——直奔所需的信息,也可能是间接的——通过联想而得到。回忆既有无意的——如触景生情等;也有有意的,有意回忆有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和策略。

近年的研究表明,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或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所谓倒摄抑制,指的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反之则为前摄抑制。

与记忆有关的因素

除了记忆系统外,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对记忆有较大影响的一些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以便对症下药。

一、生理因素

我们不讳言记忆能力与先天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弱智儿童记忆力就差。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对于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只要掌握了记忆系统的本质特征,据此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那么经过后天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大幅度增强自己的记忆力。“笨鸟先飞”,这在学习中已屡见不鲜。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因素:

1.保持大脑的清醒状态

我们应注意保持大脑的清醒状态,避免记忆系统带病运行,这对于学习和记忆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表面上人人都能理解这一点,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笔者有一位大学同学,人很聪明,小时候记忆力很好,但一直身体虚弱,后来又发展为神经衰弱而不去认真治疗,结果读大学时尽管用功,学的东西却总是记不牢,最后导致留级。更为惨痛的是,他留级后,其身为大学教师的父母不对症下药,反而责备他丢了父母的脸,年龄较小的同学也挖苦他,终于导致他跳楼自杀。试想,如果他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得了病后先治病而不是坚持带病学习,会有这样的后果吗?其他如感冒发烧等,也应先治好病再学习,否则记忆效果是不理想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脑也不能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除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适当的休息也是必要的。“头悬梁,锥刺股”——其精神可嘉,其效果必差。在饮食方面,也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这是因为记忆要用脑,用脑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而需要及时补充。长久吸烟和酗酒均会造成记忆力衰退,也应注意避免。

总之,在生理上要注意保持大脑的清醒状态,这是增强记忆的物质基础。否则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

2.保持感官的正常状态

接收新的信息和再认离不开感官,因此保持感官的正常状态也很有必要。眼睛近视而长期未得到较好矫正的人,对记忆和再认人的面孔往往力不从心,这是因为这方面输入的信息是模糊的,久而久之,这方面的记忆得不到应有的加强,从而显得较弱,以致有时见过多次的人站在面前也认不出。据此我们也可推知,听力有毛病的人,他们学外语时,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记忆力恐怕不会太好。

为了保证大脑和感官的正常运行,除以上提到的措施外,还可学会和采取一些保健措施如气功、按摩、眼保健操等。

3.年龄

各个年龄段对记忆也有相应的影响。如幼儿擅长于形象记忆,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随之迅速发展。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发展。11岁至14岁以后,为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的关键期,20岁达到顶峰,如果在这一年龄段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意义记忆的能力,以后再进行补偿,其效果远不如关键期。其他如乐感的培养、语言能力等均有关键期,一旦错过,终生难补。因此,我们说青少年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不是耸人听闻。

35岁至50岁的中年人,记忆发展的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但非常缓慢。中年人的另一特点是阅历丰富、理解力强,其意义记忆和语词记忆趋于成熟,这一点完全可以弥补身体机能的逐渐衰老,因此中年人只要树立信心,采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锻炼记忆力,其记忆能力甚至能超过相当多的年轻人。

平常不注意锻炼记忆力的人,50岁以后记忆力衰退渐趋明显。而对于一些不服老且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记忆力的衰退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恩格斯50岁时学俄语,3个月后就能阅读原文,对此多少年轻人恐怕都会自愧不如。老年人理解能力强,强记能力差,因此只要善于将新的知识归类汇总于已有的知识框架中,照样能在记忆方面有所作为。

4.性别

性别差异对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性,她们比较偏重于对文字语言材料的记忆和机械识记;男性在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和空间知觉方面优于女性,他们偏重于理解记忆。一些女性在月经期间记忆力也有所下降,这主要是身体不适造成的干扰,这一期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和心理的调整,以便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二、心理因素

1.注意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就好。这是因为人的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是相互作用的。当大脑某个区域的兴奋引起邻近区域的抑制时为负诱导,反之为正诱导。注意力正是负诱导的结果。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记忆时,与此有关的信息才能顺利地由感觉记忆转移到短时记忆中,并进而进入长时记忆,激发大脑与之相关的区域高度兴奋从而留下深刻的痕迹;相反如果精力不集中,则一方面难以保证信息从感觉记忆传递到短时记忆,另一方面大脑的兴奋区域较多,留下的痕迹不深,从而记忆效果差。

此外心理学家还证明,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乙酸胆碱的大量释放,该物质能使记忆效果大大改善。

可以说,几乎所有记忆力强的人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要识记的东西的人。

2.情绪

情绪对记忆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轻松愉快的情绪有助于记忆,忘不了的话语多半是有趣幽默的话语就是一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