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16214800000006

第6章 信息素养的特点(1)

与培养途径

素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说,完全可能是一些具体的内容。比如说一个人有文化,表示他能够进行基本的读写算,可能有些人特别能够进行计算而在历史地理等方面缺乏深入透彻的知识;也可能有些人特别能够欣赏音乐与艺术,但是对于计算与逻辑推理就显得比较薄弱一些;但是任何人也不会否定他们,不会说他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说他们不具有现代文明人的素养。另外一方面,现代人的素养也不是由某一种单一的途径形成的,往往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是在一个文化整体的环境中逐步发展而成的。

在讨论信息素养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问题。现在,社会与教育部门已经有了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培育信息素养的共识,随之而来的问题有两个。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培育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另外一个是如何来判断人们有没有信息素养,或者说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信息素养的程度。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正确评估信息素养培育的方法与措施是否得当。下面将进一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辨析信息素养的特点

在讨论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与评估问题之前,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弄明白,这就是信息素养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可以有利于培育途径的讨论。

一、信息素养层次分明

前面我们讨论信息素养的目标问题时,已经指出了信息素养包括了意识与情感、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等几个方面,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观念,实际上包含了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所有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它是对于信息时代的所有人的要求。这样说,不免忽视了人们的个性特征。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同样的信息素养呢?笔者认为,尽管在信息时代,人们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将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其密切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信息素养可以根据这个密切程度来划分其要求。信息素养可分为公民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素养、开发设计信息素养三个层次。他们反映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信息素养要求,才能适当而合理地培育以及评估人们的信息素养。

1.作为公民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公民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与利用信息技术有关,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然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在阅读报纸、观看电视、听广播时,在与朋友和同事交谈时,都会涉及信息技术这个话题。如果不了解信息技术,就可能非常不方便,仿佛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必然有一个对于信息社会中所有公民的信息素养的起码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公民信息素养。这是对于所有公民的最低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是基础教育对于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

公民信息素养的内容同样包括了信息意识(敢不敢与想到没想到)、信息道德伦理修养(对不对)、最基本的信息知识(知不知)以及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会不会)的许多方面。对于什么是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一点,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一般人认为信息技术系统的操作能力(主要是十分具体的安装、启动、运行以及退出信息系统的工作等)是最为基本的能力,一些软件的使用能力也是人们所需要的公民信息素养,并且还需要基本的信息资源利用能力。这一些组成了基本的公民信息素养,但是人们的认识也是各有侧重的。有些人则认为信息理解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批判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生成能力、信息表达能力这些也属于比较高一些的要求的公民信息素养,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其具体内涵也会有所发展。

无论其内涵怎样,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所有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也是我们在基本教育阶段所应该培育的学生素质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解决,那么就可能需要在学生毕业以后进行第二次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的扫盲,即人们所说的功能性扫盲。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进行功能性扫盲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对于经过几年将要进入信息社会的中小学学生,我们现在应该力图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2.作为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人员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应用者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许多人不仅需要公民信息素养,他们还是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员。他们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查阅所需要的资料,撰写各种信件与文章、杂记,记录家庭亲友的通讯地址与电话号码等。这样,他们就需要对信息技术有比公民信息素养更加多一些的要求,这就是作为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人员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应用者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人员所需要的信息素养,是在公民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尽管在范围上同样包括了信息意识(敢不敢与想到没想到)、信息道德伦理修养(对不对)、最基本的信息知识(知不知)以及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会不会)各个方面,但是要求更加高一些。例如他们要了解计算机等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局限性,一般的工作原理与所需要的工作环境、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办法等。

至于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应用信息素养就更加复杂一些。一般说来,应用信息素养在这个方面是因人而异的,它通常包括一般通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而对于需要使用的软件系统,应用人员则应该十分熟练,并且了解该软件所具有的各种特殊信息的意义与对用户的各项具体要求(例如各个菜单选项的含义、如何进行输入、所输出的信息代表什么意义)。另外,更加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系统中的信息理解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批判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生成能力、信息表达能力等比较高一些的技能。

对于一般信息技术应用人员来说,他们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可能因各人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可能对于声音媒体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工具软件的使用十分熟悉,能够创造出十分美好的音乐素材;而有的人则能一分钟送入一二百个汉字;有的人可能比较熟悉各种网络浏览工具的使用,并且了解各个网络站点上有些什么有用的信息,有些什么捷径可以比较快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一般说来,他们对于某一类软件工具比较熟悉,能够充分发挥工具的功能,制作与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产品。

3.作为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开发设计者信息素养对于一部分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来说,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则应该比一般信息技术的应用人员要更加高一些,我们把它称为开发设计者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把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作为他们的职业或者个人的爱好,因此通常在信息意识方面是十分强烈的,而且也相当注意信息产业意识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安全问题。应该注意的是,具有高度的信息技术道德伦理修养,才能使他们的信息产品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有害。此外,他们也需要更加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至各个部分的细节,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系统的潜力,使系统的工作效益更高。

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信息能力要求更高,在信息理解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批判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生成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之中,更加强调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应该有比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与系统设计能力。通俗地说,比较强调的是能不能的问题。

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信息能力通常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是非常熟悉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有的可能非常熟悉某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有的可能十分熟悉硬件系统的工作。

此外,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信息能力方面,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低层次的开发人员一般是指可以在他人指导下进行局部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工作者;中级层次的开发人员是能够独立完成指定开发任务,并且能够指导初级开发人员的那些工作者;高层次的开发人员则是那些能够进行原理性研究,领导大规模的工作队伍开发出新水平的信息系统的工作者。

4.个人信息素养的发展

尽管我们讨论了信息素养的层次性特点,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所处于的层次是会随着他的认识与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个人在开始时都是信息技术的生手,对于信息技术只有十分肤浅的认识,而且对于信息素养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能够说说,意识上也是不太强烈的。这个时候,能够培育公民信息素养就是他们的第一步。

在具有公民信息素养以后,一部分人可能会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一些,也可能由于他们的一些业余爱好需要,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用一些他人所推荐的工具进行工作。使用以后,一部分人觉得相当麻烦,可能会放弃,他们便停留在公民信息素养的层次;另一部分人由于自己的钻研和其他人的帮助而入了门,提高了应用能力,遇到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就想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已经相当强烈。例如,他们中有些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会每天打开计算机网络去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一些作家已经必须坐在计算机旁边才能进行写作等等。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他们对于信息素养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认识也有所提高,而且对于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也不断深入。这样他们已经发展到了应用者信息素养的阶段。

这些人中间,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已经感到了信息的重要性,爱好信息技术,他们不满足于应用制作好的软件工具,感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决心以信息产业为自己的工作领域,因此努力工作与钻研,成为信息系统的开发者。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开发设计者信息素养的阶段。

我们之所以这样分析信息素养组成的层次性,主要是要指出: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首先必须考虑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哪一类对象,究竟是信息社会的一般公民,还是信息技术应用人员,还是信息技术开发人员。从此出发,才可能拟定教育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国际信息处理学会第三技术委员会(IEIP—TC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下,1994年12月制定了《中学信息学课程》(中译本199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指出,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政府内部、商业或更广泛的社会中使用信息技术,现确定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自动化阶段——基础结构正处在发展状态中,现有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信息学解决的办法等纯属科技人员自己的职责;信息化阶段——其特点是计算工具的使用趋向于让更多的个人所接受,在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使用者带有很强影响力;通信化阶段——最先进的阶段就是计算机联网,其特点是用户之间互相合作,而信息学是最基础部分。

此外,按照这个阶段划分的思想,他们提出了下表所示的信息学的目标要求:根据处于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育目标有所不同,所教学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二、信息素养强调普及

信息素养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强调普及,也就是它在信息社会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普遍,属于公民的一种广泛的基本素质。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一些特点。

1.普遍存在性

首先,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文明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人们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离不了信息技术,他们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遇到问题常常想到利用信息技术去寻求答案与得到帮助。在工作岗位上,领导可能吩咐你去查找一份资料,或是发一份电子邮件;某些同事可能与你讨论哪一个软件使用更加方便且功能强大。在社交团体活动中,可能大家议论有了哪些新的信息系统,哪些正在进行实验,哪些已经可以在商店买到。甚至于在家庭的饭桌上,可能你的孩子会说刚才从因特网上看到了一个有游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请你一定要买下给他,而妻子则说网上商店最近到了一些什么时装,非常适合她,这个时候也许你就在想有没有办法不让他们去使用信息技术做这些耗费你钱财的事情。这些例子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在各种场合的一个常见的话题。一个不能够谈论信息技术的人,不了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情况的人,在各种场合都可能十分拘束与沮丧,因此有没有这些常识可能会影响你与周围其他人的交往。而且,如果一个人对于信息系统感到神秘和畏惧,那么面对着比比皆是的信息技术,可能会产生一种十分沮丧的心理状态,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的。

2.无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