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16214800000007

第7章 信息素养的特点(2)

在讨论读写算所表达的文化素养时,一般说来,教师的文化素养比学生高,读写算能力也比较强一些,年龄大的文化素养比年龄小的要高一些。但是,信息素养没有年龄、职务等的区分,没有绝对权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种过去讨论读写算的文化素养时所看不到的特殊现象。即使处于现在这个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我们已经在世界各地可以看到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就是有许多年轻人,他们的学历可能比较低,但是他们的信息素养远远超过了年龄比他们大许多的成年人;在许多学校中,学生的信息能力超过了教师。这是由于信息素养的广泛普及决定的。正是因为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人们可能不经过学校教育就接触信息技术,培育信息素养,而且他们可以自我学习,发展到较高的层次。而如果一个年龄大一些的人或一位教师,如果忽视了继续学习,那么也就会停滞不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领域与信息产业是如此广阔,信息技术中有着那么多的空白点有待人们去发现,也有着那么多的功能没有被人们所充分利用。即使是专家,当某一种新的软件出现,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方法出现,一种新的信息学观念出现。就仍需要进一步学习钻研与理解发现;而一个年轻人,如果肯钻研,在一个领域中深入探索,那么他可能取得独特的成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仔细看一看信息技术领域,许多人都是在他们是年轻人或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时,突然发展成为一方霸主的。苹果公司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比尔·盖茨是这样发展他的微软公司的。可以预言,今后还会有一些同样的现象。

三、信息素养注重操作

尽管信息素养包括了意识情感、道德伦理、知识能力许多方面,它本身主要还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系统的操作上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素养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

所有的信息素养最终必然表现在人们能不能自由地操作信息系上。一个人如果嘴上能够说得头头是道,而遇到机器有一点小毛病,就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那么最多只能说他具有一点公民信息素养,而且并不太高;相反,如果一个人使用某些软件进行信息资源的访问,能够方便地查找到各种有用的信息并且加以利用,那么即使他不太会谈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也应该说,这个人还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的。这就是说,在评估个人信息素养时,能力方面的素养的权值要比其他方面的素养的权值要更加高一些。同时,在判断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信息素养时,信息能力在综合判断中所占的权值是逐渐提高的。对于公民信息素养来说,信息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基本的,综合判断中可能比较强调信息意识情感,也要求有一定的信息知识与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动;对于应用人员来说,尽管信息意识情感、知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许多,但是对于信息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更加多一些,因此在进行综合判断一个应用人员的信息素养时,信息能力的权值已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而在评估信息技术的开发人员的信息素养时,信息能力方面的素养甚至可能是综合判断中的最主要部分。

2.信息素养的表现具体落实在使用与操作上

所有的信息素养不是看人们如何说的,而是看怎么做的。这就是说,信息素养高低的表现具体落实在一个人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操作上。例如,信息意识情感方面,也是操作性十分强的。公众关心的不是这个人在会议上怎么说,而是他实际上想不想、敢不敢使用信息技术,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热心与积极。也可以说,人们要看他自己每一天使用信息系统多少次,使用信息技术在做什么,有一些什么成果。如果一个人作报告时,大谈信息技术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他从来不是自己去查找信息,而是一切让其他人去做,自己连启动信息系统都不敢,那么就很难说他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同样,对于信息伦理道德来说,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信息伦理道德时,也十分注意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他的言论。如果一个人教育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在实际上,他却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芽动,那么其他人就可能认为他是道德方面比较差的人而与他疏远。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素养更是这样。人们在判断一个人的信息技术知识的高低上依据的是他能够知道多少,能够不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因此只能够空泛地谈论信息技术的人并不被看做为有信息知识的人。

3.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通过大量的操作

信息能力必须通过操作信息系统才能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信息技术知识来说,也只有通过具体地操作信息系统,才可以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才能使人们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至于伦理道德问题,也只有让人们去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要具备提供学习者操作信息系统的条件,不能够提倡无机操作。

四、信息素养的发展性

信息素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不断发展性。也就是说,信息素养是不断发展的。当人们已经具有初步的信息素养以后,必然会不断地提高与发展,永远没有止境。

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因此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吸引了许多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从事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这样更加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成技术,本身是一种高度知识化的技术,也就是说,它具有类似于滚雪球的效应,知识越多,发明越多,发展就越快,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越来越快。

2.信息素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信息素养本身也具有这样的滚雪球效应。刚刚接触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往往因生疏而拘束,如果这个时候认为自己汉字输入反正学不会,或者是计算机的许多名词反正弄不明白,连开机以后怎么办都记不住,即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明自己与信息技术是没有缘分的,而放弃了进一步的尝试,那么他们就可能永远也学不会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有很好的信息素养。如果他们能够在开始时坚持一下,不管那些名词问题,不管自己的输入是多么缓慢,但是还要再试一试,这样在信息意识上已经初步冲破了敢不敢的界限,而且在突破了第一点以后,就会发现信息系统并不是那么神秘,使用方法是十分程式化的,只要遵循那些规则,一切都会十分顺利。尽管还只是入门,进行了最简单的应用而且不太熟练,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些基本知识,而且有了最基本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在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以后,感到很方便,因此也就用得更加多一些,这时他们的愿望可能会发生分流,有的人愿意在因特网上浏览,有的人愿意使用光盘进行电子阅览,有的人希望使用信息技术为自己建立家庭记事簿,有的人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己的营销活动等,因此他们可能去寻找适用的软件工具使用。同样经过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后,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更加强烈,开始产生没有信息技术不知道做什么与怎么办的情感。因为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人打交道,因此开始对伦理道德问题关心注意起来,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就会自己开发一些信息资源,或者进行一些信息技术的开发,这个时候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已经十分深厚,也相当关心信息伦理道德问题,并且对于信息技术已经具有相当广泛而细致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

当然,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人放弃而不发展下去,但是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是那么多,从人数上来说,信息技术的发烧友将会越来越多,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其中有许多就是我们通过现在与今后的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培养的。

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在确定了信息素养的目标以后,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对于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即有哪些办法可以培育人们的信息素养。但是人们是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出现并且广泛应用以后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的,不过只有几十年的简短历史。而现在人们所重视的数学、语文等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育问题,它们都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目标、内容与活动的体系。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做法。归纳起来说,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一般可以采取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等三种方式,它们都是学校中经常使用的素质培养方法。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意到,社会与家庭教育也是培育信息素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学科课程与教学

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教学,是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最主要的手段,它是信息素养培育途径中的基础。

首先,开不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教育是一个对于信息素养培育重视不重视的观念问题。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程与课堂教学。一个学校需要上哪一些课程?各个课程的学分(也就是它们在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哪一些学科课程被社会(主要是学生、家长及其周围人们)认为是更加重要一些的?或者换句话说,哪一些学科课程的考试成绩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问题决定了课程被师生与家长所重视的程度。因此,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要真正地突出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要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受到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一种必要的途径是把它作为一门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进行教学。

实际上,无论是主张计算机文化观念的还是主张计算机工具观念的那些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者,都是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计算机文化论者从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与未来文明人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现在的教育目标要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作为人类应该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来进行培育。而计算机工具论者则从计算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通用工具的观念出发,提出必须有一门课程培育学生掌握这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课程。因此,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向决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大纲与教育计划的教育决策者们呼吁,要求他们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范围,而且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应该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起码应该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现在,经过他们的努力,许多教育决策者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位置。许多国家和地区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列入了单独的课程目录,考试的成绩作为进入有关学校的评估条件之一。

其次,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应在课程内有系统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教学内容,有完整的教材,规定具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方法与标准,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门的教师培育,形成一支正式的专门的教师队伍。学生以比较集中的时间完成信息技术知识、伦理道德与基本能力的培育工作。例如,学习者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可以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方面得到具体周详的指导(包括键盘与鼠标的使用,正确的姿态,法律道德教育等),而不是完全自己摸索。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的初学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专门的信息学课程的学科教育,为其他途径的信息素养培育打下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

设立专门的信息学科课程的问题是,一方面这样做与当代课程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不符;另一方面在目前学校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难以提供必要的课时给新的学科,更不要说提供适合重点学科的课时给一门新兴学科了;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迅速与应用的普及,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变化,而学生在课外能够接触,的技术越来越升级,因此必然带来教材需要不断更新、教师需要经常培训、教学评价内容(考试内容)需要不断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一些问题,那么这种专门的信息学课就会失去其发展的优势。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教学活动。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我们还必须指出,在学校推广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有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功能与任务。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如果在学校得到广泛推广,那么学生能够大量接触信息技术,因此可以说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素养培育途径的主流。

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有学科的教学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可以说,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如果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那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例如,如果在外语教学中能够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外语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他们需要使用键盘打字,使用鼠标检索有关信息,因此他们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学生看到了信息系统能够十分方便地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呈现信息与传播信息,会感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方便,因此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想知道为什么信息系统能够与自己对话,会判断自己的输入是不是正确,为什么会绘出美丽的图画与发出动听的声音,怀着这些好奇心而开始钻研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奥妙,以后他们就可能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