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16214900000010

第10章 上公开课的基本程序(4)

如上面这节试教课中,两个环节表面上看是个节外生枝的问题,但教师没有因为预设中没有设计而放弃,既然学生提出来了,就应该正视它,同时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去感知、感悟。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但也应该以“预设,,为基础和前提。使“预设”为“生成与建构”服务,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6.从试教中发现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魅力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综合表现,是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良好的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而且反映了教师的语言、举止、风度。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位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又需要的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又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

教学设计毕竟是写在纸上的,很多东西在纸上是无法表达的。在试教时,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和请同行听评课,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教学风格魅力是否在这堂课中体现。

当然试教的次数太多也不妥,对学生和老师都会造成疲惫感。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使每一试教课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避免无成效的反复试教。

以上是“试教”与“完善教学设计”两者关系的认识,相信老师们再不会简单地认为反复试教是为了导演出一节“表演课”来,用心试教是可以完善教学设计的。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给自己的试教建立一个“改错本”。这个改错本,在记录你成长脚步的同时,更能铺就你一级级走向成功的阶梯,使你由一个“教书匠”变成一个“教育家”。

上公开课

做好了一切准备,要上课了。怎样才能上好课呢?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采用的方式以及所达到的效果常常大相径庭。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那么,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爱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沟通,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谈,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切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学习,和谐发展。

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创造和谐课堂气氛做好铺垫。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一般很完整、准确,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得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回答。”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得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和谐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也会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

要演出一台好戏,演员要讲究舞台艺术;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战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好主体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好讲台艺术,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一节课中应由学生担任学习任务。

教师课堂艺术要想发挥好,首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好板书,这就相当于设计一出戏中的表演顺序和精彩对白。

其次要给学生以“渔”,把方法道理讲透,尤其是把握好重点、难点,在“渔与鱼”的问题上深思熟虑,决不可混淆。学生只有掌握了“渔”才能成为人才,才能海阔天空地去想象,实现理想。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造就2l世纪人才。

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源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它与教学时间钻研程度成正比,更与教师的思想方法密不可分。“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强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段:《24时计时法》

师:我们来看电视台的一段节目预告:

8:50金色童年

10:25儿童英语

14:00六一剧场

16:40七巧板

22:00晚间新闻

学生饶有兴致地看着,因为有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

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些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的几点?

学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师适时出示相应的时间(普通计时法表示)。

8:5010:2514:0016:4022:00

上午8:50上午10:25下午2:00下午4:40晚上10:00师:这堂课我们要来研究关于两种计时法的问题。老师喜欢让同学们自己决定研究这个问题中的哪些问题,你希望在这堂课里面学会什么呀?

生l:我想知道两种计时法是怎样转化的?

生2:我想了解什么时候用第一种方法,什么时候用第二种方法?

生3:我想知道人们喜欢用哪种计时方法?

生4:这两种计时法叫什么名字?

生5:我想知道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同学们想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略)这些问题是老师告诉你,还是自己研究?

生:自己研究。

师:你们知道怎么研究吗?

生:知道。(似乎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师:想好你要研究哪个问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做些简单的记录。可以开始了吗?

生:可以。

在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凸现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才是学习的最佳乐园。老师贵在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看电视节目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为学生创造与真实生活“亲密接触”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但是在老师轻松驾驭的课堂上,他们是如此的自信,如此的能干,他们不仅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能选择问题、探究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精神与勇气令人佩服,而这些又怎能离开老师的精心设计与高超的教学艺术呢?

三、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教师上课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知识的建构有赖于学生原有基础,从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人手,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其知识体系中,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

“倾听,,这个词语是在心理辅导中经常能看到的一个词语。其实要使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倾听真的是非常重要。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个人处在倾听的状态时,能让被倾听的人感觉到被尊重,并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同时及时地做出合适的反应,言语的或者身体的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方面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了教学过程,在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倾听。

(二)生成氛围的营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我们认为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以“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答复。那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被真正地答复了呢?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问或者见解,不要随意地加以敷衍,而要真正的关注。如果真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展开的,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参与解决,不能不了了之。当老师真的做到时,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老师是重视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地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三)捕捉并重组生成资源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也许并非天才,但是我们却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重组生成资源。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奇思妙想,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明智的判断,思考怎样更好地推进教学,为教学所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程理念的解读也在不断地深入,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已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课堂的建构也应是动态发展、持续生成的。

评公开课

一、新课程呼唤新的评课观

“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著名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如是说。当我们踏上课程变革的旅程时,手里应该握着的是一枚不同于教学大纲的新指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指针,它导引着教师的教学必须变焦。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因此,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的是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可以再创造的,只要能够聚焦结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只要能承载着这些内容直达结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可以伸缩的,只要整体规划是合理可行的。一句话,“教师的领悟将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果”。

对教材的再创造,首先要求教师的理论应该是深厚的,思想是深刻的,思维是敏捷的,理念是开放的,论辩是尖锐的。简言之,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是透彻的。虽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但惟其如此,才值得我们去倡导、去追求。有首倡,就会有追随;要倡导,就要敢于“打破旧世界”,善“建立新世界”。树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课观,创建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二、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评课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评课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学认识。评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更为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又一条更为重要的途径。评课的过程是深人思考的过程,是认真总结的过程,是由现象升华到理论的过程。如果只重视听课而不重视评课,甚至听而不评,那就失去了听课的真正意义。所以说,评课比听课“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落实新课标的前提下,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一节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评课目的

教师进行评课,一定要围绕教研活动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所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使执教者和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借鉴经验,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评课原则

在评课中要努力做到,三个尊重,三个反对,三个提倡。即:尊重教材,反对迷信教材,提倡创新;尊重教参,反对照搬教参,提倡灵活运用;尊重教师,反对吹捧,提倡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唯物观。

(三)把握评课内容

1.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