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当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再遇到令人烦恼、紧张、气愤等不愉快情况后,就可以从容地进行自我缓解了。
在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赞美的掌声。
良好的沟通艺术
课堂上良好的沟通是公开课成功的关键。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更准确地说,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师沟通的伙伴。一节好的公开课师生之间的沟通应是平等、深层、开放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调节学生情绪,把握课堂节奏,沟通师生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消化知识,吸收知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但是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无人回答,教师急得满头大汗。通常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学生不配合。学生不配合教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教师没有把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打开,至少这沟通的渠道是不畅通的。
一、沟通的方式
(一)课前的沟通
1.与文本沟通
教师教教材,必须懂教材,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教材。课本中精选的篇目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眭及教育性,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这些因素精心设计教案对学生实施教学呢?我想深入挖掘教材是关键,它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材里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知识,在钻研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问题,就要多请教、多学习,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此同时你也能站在文本之上把握教材。老特级教师孙秀英曾在一次备看图学文时,发现书中的图上有一大段文字但模糊不清。她找来了这幅画的大幅印刷品,画面上的神情刻画和细节处理比课文上要清楚得多,还题了一大段长款,它不是画面的注解,而是借此表达画面的不尽之意,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样使她对画面和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她还找来了这幅画的评论文章进行研读,然后回过头来看课文和插图。这样她才能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找准切入点。
如果教师缺乏与文本沟通,那么,课堂上的对话和沟通肯定不深人。一位教师在上《翠鸟》这个公开课前,读了《翠鸟》一文,觉得文字美,但它并不抒情,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呢?她课前反复练习朗读,可只找到了一点点喜爱翠鸟的感情,这是远远不够的。试想,自己的心、自己的情没有与作者写作时的感情产生共鸣,又怎能设计好教案并把这课上出彩呢?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此时文本就如你的对象,你要认识她,并在与她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她、欣赏她、帮助她,并建立深厚的感情,此时,你才能动笔写下教学构思。
2.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状况设计教j案。有的班级学生内向,表演欲不强,你会如何打开局面;有的班级十分外向,表演欲极强,你会如何引导他们活而不乱地扎实学;有的班级思维极其活跃,知识面广,你得预想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干奇百怪,你如何引导变通?这样的思考在课前备课中很有必要。如果借用别的班级或者别的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最好事先和学生见见面,彼此认识一下。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是优秀的老师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把握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课程设计。具体的方法有简单问候、提问试探、游戏试探、制造悬念等,有时也可以把几种方式融合使用。
(二)开课时的沟通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有效方法缩小师生间的情感、心理差距,使学生身心放松,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热烈的教学气氛,这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而这样的学习气氛是新课开始就注意创设的。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幽默,或者一个介绍,三言两语就能使师生情感沟通、不仅能把学生逗乐,而且能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名师在开课时都会与孩子们轻松一下,在轻松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同的自身魅力。
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永正在教《马背上是小红军》时是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王老师说,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于老师。不用说,您姓于。
师:对,我姓于。(说完在黑板上写了个“于”字)生:还说于老师是从徐州请来的,是位著名的特级教师。
师:还谈不上“著名”。既然认识我了,咱们就上课。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无疑存在着情感差、心理差。如何让学生与教师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情感。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恰到好处,三两句话,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为孩子们演奏了一首最流行的歌曲,作为见面礼。优美而熟悉的旋律,顿时让孩子们精神一振,(学生常常把老师视为“非”常人,认为他们多半是不豕人间烟火的。如果老师能进人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熟悉他们的喜好,他们会产生由衷的佩服)。随之老师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请求学生也为自己唱歌。孩子们很高兴地开始演唱老师点播的歌曲。于是自然地进入了教学主题。一首歌。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彼此心中产生共鸣,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同时老师也巧妙地开始了课程,一举两得。
(三)教学展开时的沟通
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细节,因势利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可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漫不经心时,则要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学生表情为茫然不解时,要放慢速度,精讲多练。总之,要根据课堂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同时,老师还要关注每个小细节,从中发掘学生的智慧源泉,让课堂不时地跳动灵感的火花。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挑战音响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老师请同学们收集各种可以发出不同音响效果的东西,并让他们尝试制造全新的音响效果,其中一个学生没有带任何道具,当老师请他展示的时候,他用口技模仿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音响,让人耳目一新。老师适时地抓住了这个特殊的个例。
“这个同学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啊!他发现了独一无二的道具——自己。其实人的身体是一个奇妙的乐器,可以制造很多有趣的声音,刚才他表演的就是口技。大家也可以像他一样,放开自己的思维,在身边寻找更多平凡却有趣的音响道具。”
简单的评价,发散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时候,课堂上会有些生成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在老师的设计考虑之内,它是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激活而产生的,具有突发性。倘若此时老师一味的追求教学设计的完整和顺序,而忽视它,那么就意味着老师自己关闭了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大门,把孩子们瞬间的智慧闪光抹杀了。这样即使老师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这样的课也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比如老师在请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春》以后问学生这首乐曲情绪如何,大部分学生的都能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愉快、热烈的情绪,但是就有一个学生回答“很紧张!很着急!”学生的回答是真诚的,要知道说出这样一个完全相反的答案,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老师为了避免尴尬,而随便敷衍几句“原来你有这样的感觉。”就把他凉在一边,或者干脆宣布“你的感觉是错的”。那么这个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上可能就不会再表达他真实的感受了。但是老师如果能够问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所有的同学都会因为这样一个学生而了解到,音乐中的节奏是那么紧密,速度是那么急促,音乐中的春天是忙碌的,热闹的甚至有点如他所说的“紧张!”。因为老师积极地和学生沟通,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层次。做到了“让简单的课堂深度化”。而这一切只是多问了一句“为什么?”。比老师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让学生领会要容易地多,也有效得多。
(四)课后的沟通
似乎这一点和一节课成功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毕竟已经是课后,一切都结束了。其实不然。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决不会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课后不仅要进行自己的反思,还会和学生沟通一下,听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趋于完善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沟通的艺术
(一)关注生生沟通
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背景及生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个体的独立性,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课堂上生生之间也需要很多沟通,在生生思维交流与碰撞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共同进步。生生沟通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践中沟通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可爱的棒冰》中的片段:
课堂上每位学生观察收集的多个棒冰袋……
生1:这是和路雪的,另一个是杂牌的,我发现和路雪的包装上面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址、条形码、配料,而另一个杂牌产品上没有生产日期、没有条形码、配料。我尝了一下,味道苦,一吃就白了,一下就化了。
生2:我爸爸曾帮一个棒冰小厂拖货,看见他们用自来水做棒冰,卫生条件很差,那里生产的棒冰都是劣质的。
生3:我吃过一个棒冰,发现包装上的颜色容易脱落。我想它是劣质棒冰。
生4补充:劣质冰棒的包装上字迹印得模糊不清晰。
师:观察得非常细致!
生5:大人说一分钱一分货,所以我认为价钱便宜的就是水货棒冰。
师:原来是大人的经验之谈,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6: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有时候价钱便宜的棒冰不是水货。我就吃过一种棒冰只要5角钱,但味道很纯正,天冰的“老棒冰”价廉物美。
师:你敢在大人的“经验”上打个问号,了不起!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把各自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所得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交流,兴趣极大,因获取信息不同,来源不同,信息真伪就需要师生共同来判断,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引导者,不是知识的揭示者,引导学生倾听、判断、分析,在生生交流中,不但扩大了学生关于此方面知识的信息量,而且使他们成为思想者,少了一点盲从。
2.在合作中沟通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突出“生生互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互动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真正地实现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次,一位教师带学生到美怡乐红豆棒冰的生产车间参观,摄到了一组镜头:“工人师傅在一个有格子的铁盒子里装满绿豆汤,放进一个冷冻槽里,经过这个槽后所有棒冰都凝冻好了……”在课堂上,她放了这段录像,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冰棒的制作过程。”有的说:“为什么绿豆汤经过这个槽后就成为冰棒了?”还有的说:“我看见槽里面还有水,模具甲的绿豆汤郁冻了,怎么里由的水却不结冰呢?针对问题,孩子们进一步沟通,结合自己参观所见,各自谈看法,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二)发挥语言的沟通优势
教学中生动风趣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不仅会让学生欣赏老师的语言魅力,而且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艺术的运用语言能让学生视上课为一种享受,不仅易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让学生心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语言的艺术主要表现在:
(1)语言优美,真诚热情。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评价学生,“你真棒!”、“你真聪明!”、“说的很好”,一堂课下来,这样的话听得耳朵长茧。这些话,其实并非老师的肺腑之言,是缺乏真挚的感情的。用得又太频繁,很多学生私下表示,对此很有些“审美疲劳”。因此,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老师的语言,特别是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是真诚而热情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公开课上,老师评价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往往是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就像上面那个老师关于学生口技的评价,就很典型。老师没有简单地说“很棒”、“很好!”而是指出棒在哪里,好又好在何处。这样的评价让孩子听出了老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是真的很喜欢,很欣赏他的。会让他产生一种自豪和自信。同时其他的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启发。所以,真诚的语言远比空泛的表扬有用得多。
我们在看成功的公开课时,还会发现,优秀的老师所用的语言是很优美的。让人感觉听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因为优美的语言能让人产生听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有一节音乐欣赏课,老师在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时,是这样说的:
“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这样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他们进入森林深处,来到大海之滨,登上高山之巅,不辞劳苦,不畏艰辛,收集各种有趣的大自然的声音,然后谱成美妙的音乐,他们给这些音乐起了一个很浪漫的名字——《最近的天堂》。所有听过的人们都发现,原来天堂的声音离我们一点都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静下来,用心去聆听。”
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调,优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都情不自禁,想要快一点听一听这神奇的音乐。
除了真诚和优美,老师的语言还应该是礼貌的。在公开课上,学生是容易紧张的,如果这时老师能礼貌地对他说“我能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把话说得更简洁一些。我想大家都能明白。”或者“是不是还没有想好,不要紧,坐下再考虑考虑,先听听别人的意见”,那么学生会很愉快地接受,并且会不断改进。对于,那些在课上自愿表现的孩子,不妨多说几句“谢谢!”让他们更积极。
(2)措辞恰当,言简意赅,贴近学生。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哕嗦和废话,例如:
师:这幅图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师: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学习画这幅图吗?
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