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16214900000006

第6章 中小学公开课概述(6)

二、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在很多公开课的课堂上,本来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但授课老师怕影响课堂进度、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对那些问题,或装作没听见,或“课后单独解答”给忽视过去。表面看,似乎授课教师很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说明授课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智性。

真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活动中。教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就是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公开课流行课堂活动,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然而,不能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实际,而忽视了课本。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读完课文”,“用五分钟读完课文”。然后急急忙忙地进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学生的书本非常干净。

素质教育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分析课本、死抠课本的作法,但绝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恰恰相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不要课本知识、只要理论,掌握必要的课本知识,仍然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目标。

四、为轰动而轰动——教学举例缺少生活性

很多公开课的执教者(不是全部),为了使其公开课生动,引用的事例都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这种做法,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其实,那些名人的故事,特别轰动的、久远的历史经典故事,未必就能激起学生的同感。而学生身边的小事,往往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学生身边的故事来说明课本上的原理或道理,往往比那些伟人的故事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更能达到为他们树立榜样的目的。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只有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课堂的举例真正贴近学生。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五、为问答而问答——学生关系缺乏平等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得多。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中发现问题。问题都由老师提出,然后由学生来回答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或应对能力。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师生平等关系的问题不应只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更应该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或同学来回答。

六、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

现在的公开课是为评委而上,为荣誉而上的,是表演给听课者看的,比赛课更是如此。因为,一节公开课,并不代表上课老师个人,而是关乎学校的荣誉,关乎抓教学的领导的荣誉。为了迎合评委,上课老师的眼睛是“向上看”的,而不是向下关注学生,学生成了老师上课的道具。公开课,本来是老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法质量的一种好办法。但是,现在的公开课往往成了“表演课”,似乎课课成功,但却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公开课应该返璞归真。第一,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应该敢暴露自己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互动。第二,老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在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扬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第三,学生不是演员,不应该把学生往教师的思路上牵。第四,要宽容公开课的失败。只要是真实的课,就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七、为公开课而公开课——对观摩者缺少可学性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尤其是比赛课,都要花上一定时间准备,也就是“做课”。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的资金和人力。有专门的课件制作人为其制作课件,学科组集体设计,由气质形象和普通话俱佳的老师来讲,科组内反复演练,这已经是一个“公开了的秘密”。

不管是普通的研究性公开课、示范课,还是评优赛课,最根本的是应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教学观念的课堂贯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听课教师的启发,这才应该是公开课的目的。教学研究、师生的心灵交流、学生的生命成长、自学成才应该是教师风采和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而那些虚假的、高不可攀的课堂,是对公开课的一种亵渎。

八、为赏识而赏识——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

正像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的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也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表现出漠然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评课者对上课教师也是一样。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教育培训中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思维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教师以明确的“是非准则”。

九、为权威而权威——评课主体缺乏多样性

公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课。目前的评课几乎都是由听课教师(常常是专家、领导)来作裁判,似乎这样才具有权威性。其实,这样的评价主体是不全的、残缺的。

首先,缺少了主讲教师的参与。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教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评课中的第一个缺憾。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老师“说课”:分析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教师的一个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公开课,避免评课者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其次,缺少了受课学生的参与。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很少见到学生的踪影,这是评课活动中的另一个缺憾。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老师一堂公开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主讲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都会很有启发和帮助。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评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有利于对一堂公开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描,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公开课的管理原则和对策

一、公开课的管理原则

(一)制度化原则

要把公开课纳入制度化管理,对公开课类型、时间安排、评价机构、评定方法和标准、反馈方式、奖惩办法等都应做出具体的规定,确保公开课能经常性地展开。

(二)发展性原则

公开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公开教学也只是一种促进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所以,公开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都要服从发展目的,不应从奖惩老师的角度去管理公开课。

(三)及时性原则

对公开课的评价应该及时,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如果反馈滞后,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就难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易使教学评价流于空洞的理论分析,难以以理服人,收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

(四)务实性原则

教学一定要讲求实际效果,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的,求真求实是一切教学的内在要求。公开课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切忌追求那种表面现象。

二、公开课的管理对策

为加强中小学公开课的管理,建议采取如下几点对策。

(一)分类管理

根据公开课的目的,将公开课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同一公开课又可分出高低不同的等级,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公开课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可综合采用百分制、等级制、评语制、前后比较评价等不同方法。

(二)学生参与评价

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学主管人员、教师代表、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的教师本人、聘请的外校专家等,笔者认为还应包括学生参加。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效果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学评价,绝不是科学的教学评价。

(三)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注重课后实效追踪学校宜成立公开课评价小组及监督机构,由他们负责对公开课进行课前评价,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为正式评课做好准备;在课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做出全面的记录和分析;课后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提问、测试、座谈、问卷等进行实效追踪,在此基础上对公开教学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四)奖惩适度,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制定与公开课相联系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是,奖惩必须适度,过多地依赖奖惩措施,既增加了教师承担公开教学的心理压力,也挫伤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学专家都提倡“留白教学”,鼓励教师不要过分依赖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给自己和学生多留一点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的空间。即使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被归为“失败”,但这种“失败”比因循守旧的教学更值得称赞。

此外,加强师资建设,增进教师队伍的团结,培植精诚合作的意识,弘扬师德师风,合理安排公开课的时间,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公开课的措施。总之,只有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小学公开课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公开课“秀”还是不“秀”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柴留芳

一堂公开课,为了顺利过关,总是反反复复演练多遍后才搬上“舞台”。每次出去听到这样的公开课,总觉得华而不实。热热闹闹听到完,仔细想想,也没学到什么回去可以借鉴和运用的东西。曾经参与并上过类似的公开课,感觉一个字“累”!其实,又何止一个累字了得!公开课前的准备名目繁多:备教案,做课件、教具,甚至要“做学生”。上过类似公开课的你,也许会会心一笑,那学生确实是“做”出来的“假学生”。因为上课前,他们也已经为了这堂课作了充分的准备:难读的单词老师事先教会,课上只是过过堂;老师要让学生做什么,说什么,也已经事先通知了,练习过了。学生对这种怪现象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上这样的课,对老师的记忆力是一大考验,而且特别紧张,总担心自己会遗忘了某个环节,到时候会出丑。因为教案特别是课件已经设计好了,一步也不能错。更担心学生到时候出什么状况。就更乱套了!这样的课,老师能感觉不累吗?学生又何尝不累呢!这样的课上着看起来精彩纷呈,十全十美!但换了你回去上上看,你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才真是一堂公开课所应该发现的问题,或者说从公开课中体现出来的值得研讨的问题,而却被造假后的公开课的表象所掩盖了!本应可以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没有得到解决。那开公开课又有何意义呢?我想,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课件,毕竟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们都想寻求一种平时上课的好方法——老师轻松,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好的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好方法。于是我尝试着在公开课上不用课件,只用随手可取的实物道具和图片。课上,学生少了欣赏,多了练习和运用。学生多说了,会说了,而后乐于说。课后,老师们总是这样评课说:没有一般公开课的花哨,但课堂气氛仍然很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很积极,操练得很扎实,效果也很好。这是一堂无需做什么烦琐的准备,我们都可以拿来上的优秀的常态课。“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人真实,首先教育要真实。教育的真实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我们提倡课堂要朴素真实,因为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上我们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