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16322700000015

第15章 大荒北经(3)

有岳之山,寻竹生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

岳之山或作岳山,郭璞认为寻竹为大竹,袁珂认为寻竹为长竹。竹类耐寒,而岳之山的方位在北方,不太可能生长高大的竹类。因此,经文“竹生焉”疑原作“寻木生焉”,亦即《海外北经》所述“寻木长千里,在缨南,生河上西北”。

经文不句山“海水入焉”,袁珂认为应作“海水北入焉”。海水入的景观有五处,即《大荒南经》的融天山、天台高山,《大荒北经》的先大逢山、北极天柜山、不句山。郝懿行认为:“盖海水所泻处,必有归墟尾闾为之孔穴,地脉潜通,故曰入也。”袁珂认为:“海水入山,盖古人想,近神话矣。”其实,解释为海峡地貌或海峡之中的岛山,可能更接近实。句,通勾,意为弯曲。不句山,意为不弯曲的海峡,其地望或指今日北亚的鞑靼海峡、宗谷海峡。

《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成玄英疏引《山海经》(今本无)“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吴任臣《山海经广注》辑《山海经佚文》:“焦在碧海之东,有石阔四万里,居百川之下,故又名尾闾。”其实沃焦乃型陨石入海或火山融岩入海者,与归墟、尾闾的结构并不相同。

现存版本《山海经》将经文“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北乡”与下文“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断句为一节,于意不妥。这因为,共工台的内容本应与上文“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以及禹杀相繇、众建台的内容为一节,它们叙述的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而黄帝女魃、应龙杀尤则是另外的一段独立完整的故事。如果把共工台的文字与黄帝女魃的文连成一段,容易使人误解为共工与黄帝女魃曾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是,在《山海经》与其他古籍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我们今天不应当由错用标点符号和断句,而使远古信息再一次发生歧变。《海外北经》记述杀相柳、众帝建台、共工台即为连句在一起。

在《山海经》里,只有轩辕台和共工台拥有射者不敢指向的威严,它可能分别代表着轩辕族裔和共工族裔的民族精神。

天女魃蚩尤伐黄帝风伯雨师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山海经》很少直接记述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除了君子国、丈夫“衣冠带剑”之外,突出强调的就是此处女魃“衣青衣”。显然,女魃穿衣应当有着特殊的巫术文化涵义,或许意在通过象征万里无云的蓝天,以成其“晴空无雨”的功能。不过,后世却将女魃衣青衣的威严形貌变成了受人欢迎的秃头模样,郝懿行注:“《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

《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并注引《世本》:“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太平御览》卷78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称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皇览墓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据此,蚩尤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体的统帅,他首先使用戈、矛、戟等青铜兵器和头盔。蚩尤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者王者征伐四方。”其实,蚩尤旗除指彗星外,亦可指北极光。

黄帝族与蚩尤族的战争,可能持续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其战场大体在太行山一线,北起涿鹿,南越黄河。“黄帝令应龙攻之(蚩尤)冀州之野”,表明冀州原属蚩尤族的领地。《禹贡》九州之首为冀州,其范围约包括今日山西省中南部、河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的北部。春秋时尚有古国名冀,在今山西省河津县。《淮南子地形训》:“少室、太室在冀州。”冀的字形可能指一种特殊的服饰装束或某种地形地貌(古代地名之字,往往就是一幅地图),其下半部的字形“異”相当于“黄”字里的“田”字符被移到了上面,两者极为相近,或许“冀”字的本义是与“黄”相背,意为居住在这的族群与黄帝族不同。据此可知是黄帝族的人发明了“冀”字,这也符合帝之臣苍颉造字的传说。

经文“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在记述黄帝族与蚩尤族发生的场水利气象战的同时,也在客观上记录了先夏时期的自然气候变迁。第一阶为“应龙畜水”,即上游的人筑坝截留水资源,不给下游的人用(不排除抬水位后再突然放水,以冲毁下游农田、城池)。第二阶段为“蚩尤请风伯、师,纵大风雨”,即天降大雨,冲毁水利设施,淹没农田。第三阶段为“黄乃下女魃,雨止,遂杀蚩尤”,即气候由潮湿多雨转变为干旱少雨,黄帝趁出兵,一举击败蚩尤。历史上某种气候变化对甲地区有利而对乙地区有害的况经常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民族、国家力量的此消彼长。第四阶段为“魃不复上,所居不雨”,即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活。第五阶段为“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女魃被安排到赤水之北住,即赤水以北为干旱区,其他地区的气候和降雨量恢复正常。“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意思是当旱灾发时,要进行驱逐旱魃的巫术,并提前疏通排水渠道。

《五藏山经》记有许多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人,此处风伯当系蚩尤族巫师或以风为图腾的部落,亦即羿射日除害之大风(凤)。后世又传风伯姨,风神又名风姨或封十八姨。此处雨师或即《海外东经》的雨师妾。女属于黄帝族的巫师。这些能够呼风唤雨的巫师,其行为大体与“诸葛亮借风”类似,即对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因此能够预见气象变化,并选有利的气象条件展开军事行动。叔均为后稷之裔,所谓“叔均言之帝”,指天帝或先祖之帝,因为这已经是黄帝后裔的行为了。

综上所述,蚩尤族应该是以种植水田农作物为主要谋生方式的族群,黄帝族则是主要以种植旱田农作物为主要谋生方式的族群。因此,在雨水沛的历史阶段,蚩尤族的势力范围就会扩展;而在降雨较少的历史阶段,帝族的势力范围就会扩展。相传黄帝与蚩尤九战九败,这个阶段是雨水充时期,也是蚩尤族扩张时期。此后,黄帝一战而胜蚩尤,表明气候转为干旱期,蚩尤族难以生存,不得不退回雨水多的南方。也就是说,根据先夏时期古气候变迁信息,就可以推算出黄帝与蚩尤因水而战的发生时间,估计其时间段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深目民国钟山赤水女子献

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昐姓,食鱼。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

深目国已见于《海外北经》,郭璞注:“亦胡类,但眼绝深,黄帝时姓也。”袁珂注谓“黄帝时姓”或作“黄帝时至”。据此,先夏时期曾有西方人迁徙到中国。

钟山疑应与后文章尾山互换。吴承志认为“赤水女子献”即置之赤水之北的女魃。

融父山苗龙融吾弄明犬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后述经文“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当与此处经文一节文字。犬戎国在《海内北经》里又名犬封国,其场景为“有一女子,跪进柸食”。苗龙、融吾、弄明的形貌及其事迹不详。苗有因由之意(裔),又指夏季田猎,苗龙或即龙的传人。融意为火、光明,弄为戏耍作事、扮装,融吾与弄明意相近。弄明或作卞明、并明。郝懿行注谓“(《汉书匈奴传》索隐此经)又云‘黄帝生苗,苗生龙,龙生融,融吾,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白生犬,犬有二壮,是为犬戎。’所引一人,为两人,所未详闻。”

袁珂认为此处犬戎神话盖盘瓠神话之异闻,并进一步指出:“此一神话,或又与《海内经》所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有关,或亦同一神话之分化也。此经‘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之‘犬戎之神’,其遭刑戮以后之鲧乎?不可知已。”其实,戎宣王尸乃盘瓠所杀之房王,房王即戎王,而房即天驷星、马祖。

《搜神记》称,高辛氏为帝时,房王作乱,众将不敌,高辛帝有五色犬名盘瓠,潜入敌营,咬房王首级而还,高辛帝妻以三公主,后生三男三女,男初生尚有犬尾,遂为犬戎国。《广异记》称,高辛时有人家生一犬,状如小牛,主人怪而弃于道下,七日不死,主人复收之,以盘盛之献高辛帝,遂名之盘瓠,后立战功,帝妻以公主,生有七男。瑶族盘护王故事称,龙狗盘瓠杀番王有功,高辛妻以三公主,俗称狗王。畲族民间故事称,高辛生于凤凰山,随风而长,成年后悬松枝火把为日,编柳条球为月,钉宝石补天裂而成星,后又创生植物、动物、人类,教人穿衣、牧羊、耕田;一日高辛耳痒,三年后爬出一条金虫,置金盘上化为龙狗,此后事迹与盘瓠相类。

齐州山君山山鲜野山鱼山一目民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山、鲜野山、鱼山。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齐可通斋;为蒸煮类烹器,状如大釜或上大下小的鼎,《诗桧风匪风》:“谁能亨(烹)鱼?溉之釜。”诸山场景似是君子在举行斋祭,烹制着鲜美的猎物和鱼。

《山海经》里有“州”字的地名如下:《五藏山经》中次十经复州山,《大荒东经》夏州国,《大荒南经》陈州山、东州山,《大荒西经》弇州山、州山,《大荒北经》鲧攻程州山、始州国、冀州野、齐州山,《海内北经》河州,《海内东经》都州(又名郁州)、长州,《海内经》九州。据此可知,以州为地名,实际上起自《大荒四经》时代(或许始州国是最早以州为地名的地方),而在《海内经》之前并没有九州的概念。

在我国古代典籍里,九州之说首见于《尚书禹贡》,内容为“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九州依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地理范围大体与《五藏山经》相同。其中,冀州的方位区域与《北山经》接近,青州、徐州与《东山经》接近,扬州与《南山经》接近,荆州、豫州、梁州与《中山经》接近,雍州(包括梁州一部分)与《西山经》接近。此外,《禹贡》的方位顺序为北、东、南、中、西,与《五藏山经》南、西、北、东、中亦不同;《禹贡》记述有九条山脉,《五藏山经》则记述有二十六条山脉。

此处威姓一目人,郝懿行认为即《海外北经》的一目国,袁珂注谓:“《海内北经》有鬼国,亦即此;威、鬼音近。”从形貌来看,此地的少昊后裔类似“连眉一目”的防风像,亦即戴着“一目”形状面具进行巫术活动的人。古代巫术活动中(例如萨满跳神、傩戏),巫师往往要装扮成神、鬼或其他象征物,为此就需要改变其本来的面目,常用的方法是绘面和戴面具。

在彝族讲述万事万物起源的创世史诗《查姆》中,将古人类分为“拉爹”(独眼睛人)、“拉拖”(直眼睛人)和“拉文”(横眼睛人)三个时代(参阅庹修明先生的《傩戏傩文化》一书,中国华侨出版公司)。或许,经文“有人一目,当面中生”,描述的正是巫师表演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场景。

继无民中国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名曰中,颛顼之子,食黍。

继无或作无继,即上文无继国,其父辈名曰无骨。郭璞注:“言有无人也。《尸子》曰:‘徐偃王有筋无骨。’”袁珂注:“无骨,即下文牛之国,亦即《海外北经》柔利国也。”郝懿行注:“食气、鱼者,此人食兼食鱼也。《大戴礼易本命篇》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气,即节呼吸或直接从空气中获取生命所需元素,属于气功之一种。气又指构成宙万物的基本结构,是人与万物沟通的载体,《淮南子泰族训》:“黄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故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霸,无一焉者亡。”

“中”字有不偏不倚之意,“中”意为校正车轮使其正圆。

赖丘国犬戎国

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赖,依赖,利也,通懒。丘,丘陵,小山、土堆,坟墓,废墟,聚居地;通巨,大也,长也;古代田地区划,《周礼地官小司徒》:“四邑为丘。”郑玄注:“方四里。”据此,赖丘国人可能是依赖别人施舍的人,或者在废墟里讨生活的人,也可能是最早的盗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