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一座巫山,长有许多名贵药材,一只黄鸟负责为天帝守护之,以防青蛇偷盗
《白蛇传》盗仙草的故事,
最初就发生在这里。南方有一个卵民国,那里的人都是从卵里出生的,生孩子就好像是孵小鸡一样
如果我们今天能
够掌握这种技术,那么人类的宇宙航行就容易多了。南方还有一种特别小的小人,名叫菌人,它们可能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吃的人参果。
踢双双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此处左右有首的踢、相并的双双与《海外西经》所述前后有首的并封类似,均为动物牝牡相合之象。袁珂认为三青兽、三青鸟、三骓疑亦双双之类。关于双双,郭璞注:“言体合为一也。《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盖谓此也。”郝懿行注:“郭引宣五年传文也。杨士勋疏引旧说云:‘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故以喻焉。’是以双双为鸟名,与郭异也。”据此,双双又与比翼鸟类似。
阿山氾天山帝舜葬叔均葬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赤水穷焉”,“穷”字疑应作“出”字,下同。《五藏山经》的西三经记有昆仑丘“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此处“氾天之山赤水穷焉”的记述显然源自《西山经》。不过,后者的表述似乎缺少地理识,因为水只能往低处流,或流入其他江河,或流入湖泊大海,而不可能止于某座山。江河也不可能流经海上再流到山前,因此“南海之中,有氾之山,赤水穷焉”的说法,也表明“南海”实际上是指“南方”,而“海乃地域之通称。
《海内南经》、《海内经》亦记有舜葬及叔均故事。郭璞注:“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墓)在今九疑之中。”
经文“爰有”者均为随葬物或随葬物的艺术造型(包括塑像,也可能有棺椁漆画或墓室壁画),离俞即离朱,贾为乌鸦,委维又称委蛇、延维,形貌为人面两头蛇。
荣山玄蛇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荣山、荣水或作荥山、荥水。《五藏山经》中的中次十一经朝歌山发源的潕水流入荥水,其方位在今日伏牛山与大别山一带,今河南省境内同时有舞水和荥水。
麈,鹿类,玄蛇食麈与巴蛇食象类似,表明古代我国南方多食肉类大蛇。因此,在那个时代,谁能够制服蛇,谁就被视为英雄好汉或具有神力,这正是古代巫师要两耳戴蛇、双手操蛇的原因所在。
巫山黄鸟玄蛇
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袁珂引《说文》“灵,巫也,以玉事神”,认为《大荒四经》所述云山、灵山均即巫山之异名,亦即今日长江三峡之巫山。其实,在古代凡是师举办巫术活动之山,均可称为巫山或灵山,由于各地各族都有巫师,因其地非指一处。
黄鸟,袁珂注:“古黄、皇通用无别,黄鸟即皇鸟,盖凤凰属之也。《周书王会篇》云:‘方扬以皇鸟。’《尔雅释鸟》云:‘皇,鸟。’即此是也。《北次三经》泰头之山有黄鸟,则是别一种鸟,非此。今查泰头山并无黄鸟,而是与泰头山相邻的轩辕山上有“其状如枭而白首之黄鸟,当系偶然看错行之误。
“帝药,八斋”,郭璞注:“天帝神仙药在此。”不过,从字面来说,“帝药”亦可理解为“名字为‘药’的帝”。斋,指祭祀前或举行典礼仪式前,当事人清心洁身以示庄敬虔诚,据此“八斋”当指巫师在采集、配制帝药时所举行的一整套巫术宗教活动或仪式。黄鸟“司此玄蛇”,袁珂注:“或谓黄鸟司察此‘食麈’之贪婪玄蛇,防其窃食天帝神药也。”所言甚是,据此可知上文“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当与此处“有巫山”断句为一节。进一步说,麈或可指麝,麝香为贵重药,当亦属帝药之内。而黄鸟守护仙药防蛇盗食的场景,亦即后世《白蛇传》所述白娘子(白蛇)盗仙草时与守药仙童(鹤神、鹿神)交手故事的创作源头。
不庭山娥皇三身国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不,通丕,大也。庭,建筑物,院子;直,
《诗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因此,不庭山既可指大而直立之山,亦可指人造的大型建筑物;如系后者,那么“荣水穷焉”就可以理解为把荣水引流至不庭这个地方为止。类而推之,凡《大荒四经》所言某水至某山穷焉之“山”,可能均指建筑物或居住地,即“山”乃地名的通称,而非特指自然地形之山。
《海外西经》已记有三身国,位于大乐之野(夏后启在此歌舞娱神)北面,其特征“一首而三身”,并未言其身世。此处经文则称三身国人乃俊与娥皇之后裔,帝俊亦即帝舜,娥皇即帝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之一。
有渊四方或作有渊正方,四隅皆达或作四隅皆通。“渊”者少有四或正方的形状,而渊本为水亦不必再称其“四隅皆达(通)”。因此,“渊四方”疑当作“有台四方”,其四个方向均有台阶可登,而此台之名即庭。不庭四方台的北面有少和之渊,其水引自黑水;不庭台的南面有从渊其水引自大荒。
“舜之所浴”,郭璞注:“言舜尝在此澡浴也。”其实,此处舜浴并寻常之澡浴,而是一种巫术宗教或民俗活动,目的或是祈求新生,或是祈有子,其仪式动作大约是要模拟胎儿在子宫羊水里的生存状态,以及胎儿出生到老死的生命全部历程,后世的成年沐浴、圣水浴、洗礼、泼水节等俗均可追溯于此。至于不庭台有南北两个沐浴之所,或许一处是为了祈求生男孩,另一处则是为了祈求生女孩;也可能是一处为新生者沐浴,另一处是为老死者沐浴;而三身或指人的胎儿、成年、老死。
成山季禺国羽民国卵民国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成山当指季禺国的一座标志性景观,也有可能是人造建筑物,《大荒东经》所记的甘水被引流至此。季禺国为颛顼后裔,而甘水源头的甘山附近的少昊国则是少昊孺帝颛顼之处。据此可知,甘水是从北向南流的一条河,少昊部落居住在甘水的上游,颛顼部落的季禺国则居住在甘水的下游(其地属《大荒南经》,方位在南)。按《山海经》惯例,每一个国名、族名、人名都包含着相应的信息,因此季禺国之名亦当有所指。季,指季节,亦指兄弟排序,例如伯、仲、叔、季。禺,兽名,状如猕猴;区域,每里为一禺;通偶,木偶,《史记封书》:“木禺龙栾车一驷。”从季、禺二字的上述含义来看,由它们组成季禺一词,于理不通。
古籍出现讹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音同字相替,二是形近字笔误。处季禺国与羽民国、卵民国属于同一场景或相邻场景,据此可以推知,季国之名,可能是系羽国、委羽国之误。也就是说,季禺国是采集羽毛、加羽毛并用羽毛装饰自己的国家。
依此推知,羽民国“其民皆生毛羽”,不是说这里的人身体上长出了的羽毛,而是说这里的人以加工生产毛羽制品为职业。同理,卵民国“其皆生卵”,也不是郭璞注“即卵生也”,而是说当地人以生产鸟卵及其卵品为职业。当然,这并不排除羽民国的人高兴时会跳起模仿鸟的舞蹈,卵国人在春天鸟开始下蛋的时候举行模拟鸟下蛋、抱窝、孵卵的巫术活动,祈祷鸟卵丰收。我们今天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也许就是季禺国及其国驯化而成的。
不姜山贾山言山蒲山隗山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又有贾山,汔水出焉。又有言山。又有登备之山。有恝恝之山。又有蒲山,澧水出焉。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东有玉。又南有山,漂水出焉。有尾山。有翠山。
《山海经》中有许多以“不”命名的山,例如不周山、不句山、不庭山等。春秋战国时也有不少人的姓名里用“不”字,例如申不害、吕不韦等。“不”字有多意,除了常用的否定、无的意思之外,又通丕(意为大),又是柎(花蒂)的本字。此外,与“不”字形极为相近的“”,意为树木被砍伐后所留的根株,亦指木墩。此处的不姜山,当意为大姜山,黑水被引流至此。
汔有接近的意思,其本字即汽。登备山,当即《海外西经》的登葆山恝的意思是不经心、无动于衷,以其为山名,或有所指。《五藏山经》记两处澧水,一处发源于东次二经的葛山首,另一处发源于中次十一经的山。隗音委(wēi),又音葵(kuí),又音归(guī),通夔,通归;国,故址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公元前634年灭于楚;古代狄族有隗姓。经“又南有山”而未言其山名,疑当作“又有南山”,西次一经亦记有南山位于秦岭,或谓即终南山(今西安南,海拔2604米)。漂水或作溧水,经未记述其流向何处,当系文字佚失。
盈民国
有盈民之国,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叶。
“於”字今日几乎已经完全被简体字“于”所取代,其实它的本意是乌鸦,亦作感叹词“於戏”(即呜呼)。“食木叶”,郝懿行注:“《吕氏秋本味篇》高诱注云:‘赤木玄木,其叶皆可食,食之而仙也。’又《穆子传》(卷四)云:‘有模堇,其叶是食明后。’亦此类。”其实,此处经“又有人方食木叶”七字,疑当与下文不死国“甘木是食”断句为一节。
不死国去痓山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海外南经》所记不死民,仅言其人黑色,未言姓氏及所食何物。“阿”字的信息内涵非常丰富,除了作助词、语气词之外,其字形本指大而曲的丘陵,《诗小雅》曰:“菁菁者我,在彼中阿。”又引申为曲隅、屋栋,《文选》引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李善注:“阿,庭之曲也。”《仪礼士昏礼》:“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并进而引申为曲从、迎合、偏袒、庇护,例如阿谀奉承。此外,阿在古代又指一种轻细的丝织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阿锡。”裴骃注:“阿,细缯也;锡,布也。”又通婀,轻盈柔美貌。据此,不死民以阿为姓,当取自上述诸意之一。
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其实上文“方食木叶”当移至此处,甘木树叶可能具有某种兴奋作用,服食者会进入飘飘欲仙的状态(是巫师在举行巫术时所需要的);或者具有健身功效,食者可长寿;或者有防腐作用,可使尸体不腐;凡此种种均可形成“不死”的传闻。
痓,风疾;去痓山当是巫师给病人治疗风疾的场所。“南极果”,袁注:“此疑当是巫师诅咒语渗入文中者。”其实,这几句“三字经”除了帮助巫师记忆和增强巫术效果的作用外,也有实指,即治疗风疾之果,只生长在南方,而不能生长在北方,类似南桔北枳现象,这是一种经由科学察所得到的认识。
不廷胡余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大荒东经》记有北海海神禺京和东海海神禺,此处不廷胡余的形与禺京、禺几乎如出一辙,以此推知不廷胡余当是南海之海神,而其名可能出自译音。据此,此处经文原应有“处南海,是为海神”字样。
因因乎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因因乎为南方之神兼南风之神,系《大荒四经》所记四方神之一。对比之下,东方神折丹、西方神石夷、北方神同时还有观测日月运行的职责,唯此处经文未言南方神因因乎的天文观测活动。在我国南方,能够看到的具有指示季节作用的星辰相对北方要少许多,但南海来的台风更为猛烈,更有必要密切关注。
参照《大荒东经》记述东方之神折丹的文例,袁珂认为此处经文当作“有神名曰因乎,南方曰因,来风曰民”,而夸风乃来风之讹。
襄山重阴山季釐倍伐俊坛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釐。帝俊生季釐,故曰季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之八元。”郝懿行认为此处季釐即八元之一的季狸。袁珂认为帝喾即帝俊亦即帝舜。
釐意为治理,《尚书尧典》:“允釐百工。”又引申为改正,《后书梁统传》:“施行日久,岂一朝所釐?”此外,又通赉,赐予;通嫠寡妇;度量单位;又通禧,福也;又指胙肉,祭过神的福食。缗,钓鱼用线绳。
此处经文先言帝俊生季釐,又转述少昊生倍伐,再又说俊坛,或表明少昊后裔倍伐与帝俊后裔季釐有关,或当断句为两节。“倍伐降处缗渊”,意即迁徙到缗渊。
“有水四方”,郭璞注:“水状似土坛,因名舜坛也。”其实,“有水四方”乃“有台四方”之讹。此处缗渊、俊坛,与前文不庭山的“舜之所浴”场景类似。这表明,凡帝俊之后裔,都要在自己的居住区里修建祭祀坛,并在这里举行相应的巫术宗教祭祀活动。
臷民国无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