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正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一种名叫胆甾醇苯酸脂的晶体放在试管里加热,观察它熔解的情况。当温度升到145.5℃时,晶体开始熔融成为乳白色的混浊流体,温度不再上升了。莱尼茨尔想,也许这就是晶体的熔点吧?
在晶体全部熔化以后,莱尼茨尔又继续加热,那液态物质的温度随着升高了。可是,当温度升到178.5℃时,竟又一次出现了温度停止上升的现象。难道它有两个熔点?科学家仔细地看看试管,他发现这时那混浊的“液体”开始变得清亮了,最后居然完全透明了。在这以后,它的温度才开始徐徐上升。
为什么胆甾醇苯酸脂在加热时会有两次温度的停顿呢?莱尼茨尔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德国物理学家雷蒙恩。
雷蒙恩在偏光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着温度在145.5℃~178.5℃之间的胆甾醇苯酸脂流体,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在雷蒙恩的眼前:乳白色的胆甾醇苯酸脂流体呈现出光的双折射干涉条纹,这是固态晶体才有的性质,而固态晶体的这种性质是由于它的分子有规律地排列造成的。
液晶分子的排列
经过多次试验,雷蒙恩发现,温度在145.5℃~178.5℃的胆甾醇苯酸脂流体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质,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电学和光学性质。严格地说,这种物质既不是液体又不是固体,它是物质的另一种形态。雷蒙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
从此,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液晶的研究,发现那奇妙的液晶对于光、热、电、磁极为敏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液晶共有两大类。一类叫熔致液晶,一类叫热致液晶。这两类物质都有一个熔点温度和一个清亮点温度,只要温度在两点之间,便成为液晶态。液晶态的物质分子也像晶体那样按照一定的“队列”排列着。热致液晶的“队列”有三种:向列相液晶、胆甾相液晶和近晶相液晶。
液晶可以从动植物体内用化学方法提取,也可以进行人工合成。目前人工合成的液晶已超过七千种,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液晶都是由人工合成的。
液晶显示
电子手表中有一种跳字表,它的显示字码的表盘就是液晶示器。跳字表通常使用向列相液晶,这种液晶的分子“队形”能够在电和磁的作用下迅速变化。表盘上数码的跳动就是靠向列相液晶的这种特性来实现的。
在跳字表的液晶显示器里,装有由7段笔画组成的一个8字形电板,哪个笔画通了电,相应的液晶分子就立刻改变队形使光线通不过去,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字码。
液晶显示数字,使手表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跳字表”被称为第四代电子手表,也叫全电子手表。先进的跳字表可以用液晶来报告各种信息:日期、星期、时刻、血压、电话号码、体温等等。
常用的袖珍电子计算器,表面大部分是印有数字和符号的键盘,上端有一个矩形窗口也是以闪烁跳动的数字来报告计算结果。这窗口里也是液晶显示器。
利用液晶来显示电视节目,这就是液晶电视机。液晶电视可以造得很小,那就是袖珍液晶电视;液晶电视也可以造得很薄,像一张大招贴画那样挂到墙上——画中的彩色图像栩栩如生。大屏幕液晶彩色电视机是电视机发展的方向,它又薄又轻又省电,必定会受欢迎。
液晶也可以充当无损伤的侦察员。把某种液晶材料涂在被检材料的表面,然后将材料加热或冷却,根据液晶显示出的不同颜色,人们就能看到材料的裂缝或缺陷。这对于飞机、导弹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检验,十分方便。
液晶就存在于我们人体里。例如,眼睛里光感受器的膜结构就处于液晶态;再如,神经纤维外面的髓鞘也有液晶物质。
液晶显示已步入医学领域,灵敏的液晶温度计可以显示体温,精度达0.1℃。有人正在研究用液晶显示血液流动,用液晶报告妇女是否在排卵,用液晶显示胎儿变化,用液晶诊断体表浅层肿瘤……液晶在未来的医院里将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