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太极道德
16329200000054

第54章 做一步丢一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尹子,你问为什么让你去悟舍得二义,那是因为修炼之事,就是在舍得二字做的心地文章。)世间的学问,是越学越多,修道则与此相反,是边学边减,减到最后,心里空空无无,湛然无我,对外界事物完全无心,这样恰恰能无所不为。以前与你说有无相生,就是此意。

所以,你要治理好自家这个小天地,必须以平常心来对待。因为无所欲,所以无所事,能做到常清静,必然得天地归。如果心想有所事事,“事”就来了,你还清静得了么?还能治理好自家天地么?

解曰:

修炼之道,就是一个无知无欲之道,首章及二章寥寥几句,老人家反复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于世,欲得无欲,须舍有欲,心落于过去不妥,心系现在不是,心念将来也不是,诸心皆为非心。欲得清静,过去心、现在心、将来心都需要损、除掉,此谓降服其心。

想降服此心,则不能把现在的 “我”当回事。犹如行路,拿定方向,走一步进一步,就是加、是得,只管当下脚下;而进一步丢一步,则是减、是损,如此即是不活在过去了。

而于事物,每退一步让一步,自然能看清一步,看全一步。

过去心不可得

常言说,无心是道。

修炼之道,全在一个无心而为,因而老人家首章说无名天地之始,常无欲以观其妙;二章说处无为之事,三章说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章章不离一个去人心合天心;前章说不为而成,就是对无心的强调。

然而,人之于世,熙熙攘攘来来去去,一颗心里不知生出多少欲念,所以释迦佛也说,众生若干种心,他悉知悉见;又说众生若干种心,皆为非心。这若干种心,其实就是不合大道的种种念想;这些念头对于心田而言,尽是不长粟的野草,必须拔除,然后心田得以干净,这才可以下种候收。因而,历来祖师教诲修行之法,无非是一个拔草之术,即止欲止念法, “无穷功夫在止念”讲的就是这个。

种田,草要一棵一棵地拔掉,而且要除根;修行,念头要止去,一个一个放下,而且要彻底,此即老人家所谓 “为道日损 ”。

草拔完了,则可以下种种庄稼了;所有影响清静的念头全抛下了,留下一颗真心湛然常寂,则做任何事情都不影响清静,炼凡性的功夫自然到位了,此谓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因而释迦老人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要求不光现实平面的念头要扔,时间纵向的念头也要扔得干干净净。

本人有较深感触,那是离异后某段时间,终日心绪不佳,又逢淫雨霏霏,连日不开,于是趴到阳台上,准备呼吸两口新鲜空气就回屋和电脑对坐。然而往阳台上一趴,看雨点落在草尖上,打在树叶上,落到草坛对面的路面上,敲在雨棚上,洒到楼边上,甚至被风扔到阳台上,噼噼嗒嗒哧哧嘶嘶地作响,于是思绪万千,纷飞不止,念头就跑了,一直回到年少时的春雨声中———

春雨贵如油,春雨来的时候,是极动人的,说什么似牛毛似花针,分明细雨如丝,如思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雨如油的时节,雨声如烟如诉,似有人在附耳浅言……闲庭信步,随意走在村外的道边,两边小草一个劲地伸脚拔腰,绿绿地直往眼睛里钻;春风浅浅地拂面,偶尔有柳香堕下,自鼻边潜过,香了一地;如烟的小雨悄无声息地落到面颊上,衣服上,浸润着身上每一个毛孔,每个可以呼吸的地方,直感觉连足跟都在呼吸空气的新鲜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时总有声音自心底涌出来,有力量要长出来似的……只是生活在农村,这个时间,往往是要急急地回家收东西或牵羊喂兔子什么的,想在雨地里静静地懒懒地走走,多是失落了的期待……

想到这种期待,遂想到了当下的心境,离婚了,下雨了,所以说,有时候沥沥的春雨,比秋雨还让人断肠。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是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所有读过的诗句一股脑地往外奔: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读过的若干诗文中,唯一过目成诵的!当烟雾烟远,与雨雾合一之时,它直接跳了出来,在脑海里一圈一圈地转得飞快。少年听雨歌楼上,什么人这么幸福,双宿双飞,昏罗帐?居然忘了春雨沥沥,杨柳青青?

所以说看人不顺眼,多是因为自己不顺心。没有雁叫,烈烈西风凉的感觉嗖地透了一身— ——心冷啊,春意也冷了— ——悲秋?没什么感觉!悲欢离合总无情,情是何物?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它滴它的,跟我又有什么干系?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雨,也不过是心底的虚相罢了,跟我,有什么干系呢?念继续在奔— ——2006年秋,应某市教育局之请,师父把武馆搬到某山区一学校,放学后没什么人聊天,没什么电视节目看,于是勘透世事的师父便常常在晚课后,叫上几个弟子去附近唯一的饭馆吃酒。师徒四人,方桌上对坐一人一面,刚好。虽是市属学校,毕竟在山区,除了卤的猪头肉和几个素菜,什么也没有;在再三要求之下,老板娘进了牛肉专门卖给我们。常常是一盘花生米,一盘牛肉,再炒上两个山里的时令青菜,师徒四人平分一瓶酒— ——酒是好酒,都是弟子或仰慕师父的人送的,酒罢,下一斤手工现包的饺子,师徒分食,然后心满意足地归、睡。某日饥,食得干净,饺子上来时,菜已净,而窗外又下起了霏霏淫雨,于是再点了店家一瓶酒,开始猜酒行令,不是浅斟低唱什么的,那是很舒服地大呼小叫,赖酒不认罚的声音在山里拐几个弯还在跑,笑骂的追逐声转几个弯还在跟着追……因为没了菜,把老板娘的一瓶才打开的老陈醋就着窗外叮叮沥沥的雨声,一人一口一杯,几个回合就干了七八两……

好像这种日子倒还好些。

当下这雨,哧哧扑扑地落下,有的掉到草尖上,有的打在树叶上,有的落到路面上,有的掉到雨棚上再滚落下去,有的直接被扔到粪坑里— ——我,是被命运扔到哪里了呢?想想那副对联,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切,管个鸟,刘项原来不读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自己一身都是愁,一切相皆是虚,一切事又关我

事呢?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如果改成卧听风吹雨,任他入梦来,是不是叫如如不动呢?如果我掉在命运的粪坑里,能保持本来的清亮么?

当年谁写的诗?这人也不顺的啊,一如自己当下,家庭解体,事业无着,哪里有时间关心国事天下事— ——如果中个五百万如何?如果中个五百万,那就有银子了,怎么花呢?

……

念头一出,立时千头万绪,一场小雨把几十年的思绪勾出,还没想好中五百万怎么办,半天工夫就在不觉间成为过去,什么事也没做成。而这半天时间,本是可以拥有的,只因过去一念之引,“现在 ”也变成 “过去 ”了。

所以,对人生而言,尤其对修士而言,时时处处都是考场,事事念念全是考题。如果念头不止,心猿意马必是行空万里,倏忽来去。如此,如何清静,如何以虚合虚呢?一念不止,那一念之命就交给了无常,韶华空逝矣。念之来去,是因为有 “我”,如果不把 “我”当一回事,渐至无我,还有那么多欲念否?佛说过去心不可得,如果活在过去,那将永远不能把握当下;当下尚无把握,如何把握未来呢?人常计划明天如何如何,看5·12汶川地震,日本海啸,美国飓风,说来就来了,从来没跟、也不跟任何人商量。也许天灾降临的前一分钟甚至前一秒,很多人还在计划一会儿去做什么,明天去做什么,然而,很多人根本没有明天,甚至没有下一秒。

生命只在当下。

至于无为而无不为,和吃饭一样,随意吃到嘴里,咽下后就是无不为之功了。

损,不光是止念,更要损智损识。人在世间,书越读越多,学问越学越厚,这是 “为学日益 ”;修炼要扔下后天识智,因而是越修越少,以至于无知无欲,闷闷兮了,此谓 “为道日损”。

老人家结尾说:“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处 “事”字,应该作动词解,是无所事,无所用心而去做事,实际是指以无为清定之心行功,以自然无为之心行功,如此则合道性,是玄德之心用事了;然后,方能治理身家天下,得天人相应,人天合一。

老人家要表达的只是绝识弃智和道法自然。

至于太极拳,在放松身心上,松之又松,以至于极柔软;在入静方面,舍之又舍,以至于意无意;在推手上,化之又化,以至于不丢不顶,此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于呼吸方面,需要做到注意呼气,呼尽自然会吸入,这即是 “损之又损 ”的法用。

能极柔软而至极坚刚,意无意而至气以直养,不丢不顶而至忽隐忽现,自然可以能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了,这即是拳的 “无为而无不为 ”。

人,之所以痛苦,多是舍不得 “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