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太极道德
16329200000055

第55章 常心之常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尹子,老朽认为你的心还需要进一步放下。得道者的心,犹如明镜,空空无无。)没有自家私意私念,只是顺应大道,表现上随时和周围一样,就是寻常人心。诚实的人以诚待之,他还之以诚;不实之人骗他,他也不疑什么,没有任何心机。这是圣人上品德性的表现。

他们一副傻兮兮无知无欲的样子,是为了自身的气敛与和畅;寻常人都留意他们的言行,他们则混混沌沌,把人当孩子一样看,只管自家心地。

解曰:

老人家慈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阐讲性德,引导后人效法大道,从而从于道合于道。本章说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说的正是 “齐物 ”,是对和光同尘的深化,把和光同尘上升到了慈悲境界。修炼身心得此,必与大道和光而同在,与众生同尘而共谐。

舍己从人解因果

第四章老人家教导要混俗和光以明哲保身,伯端师是这样描述的:“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晦显逆从人莫测,教人怎得见行藏。”混俗和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是持守一个不妄生念的性,做到随波而不逐流。从字面上解,随波,是随喜众生,做到人清我也清,人浊我也浊,是慈悲众生、浑然无我的境界;不逐流,表现为不主动而混然守持了真我,这即是如如不动。

当年放假回成都,住于姚先生旧居,该处要拆迁,短住一下刚好。实实在在地讲,姚先生和沈先生待我不薄,吃喝住用无不考虑周全,甚至沈先生还把新买的手提电脑留下,以便闲时解闷用。那时练拳练得痴了,半个傻子一般,全然忘掉了人情世故,根本不曾有念考虑他人心底意思,以至于闹了两个笑话。

某天晚上姚先生提了两小袋烤面包,说我早上没有早点,就当早点好了,我回答说怎么两包,留一包就可以了,姚先生说练拳辛苦,多吃些身体好。我也就毫不客气地收下,根本没想那是他们一家第二天的早点。

沈先生常过来练拳和看望我,某晚讨论第二天的活动,他本不想来,还是客气了一下,说第二天送我吧,我一口答应说好,然后姚先生对沈先生哈哈大笑,沈先生也吃吃痴痴地笑。

因为彼此间没什么隔阂,后来把话说破了。原来姚先生把面包留下后,第二天全家没有早点,好像当天晚上也辛苦去买但没买到;而沈先生的车也是准备第二天用做他处,结果客气了一下,被我 “挪用 ”了。

后来回过神来发现,不管什么爱好,一个劲地深入进去,以至于痴了呆了,也是一种禅定状态。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心思全在大道,歙歙为天下浑其心,没有心机跟人争长论短,没心思和人玩弄心计,这是和光同尘到了随顺无心的高度,是真修。而表现出的浑其心,也不是真的青红不分,把偷奸耍滑混社会的套路用到人事上,表面好似玩弄了他人,实际是玩弄了自己,调戏甚至断送了自家慧命!切不可如此而自以为得计。因此,在修炼上,不是闷头打坐炼气为丹就是修炼了,这只是炼了身家凡命而已,真正的丹田是心田!古人说湛湛青天不可欺,又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不信神明,也还是需要好好过日子,不可装神弄鬼,否则早晚会为人所鄙所弃。

老人家说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这是上德的表现,说明做到了慈悲为怀。不管真善还是假善,在修士眼里,没有分别而一概善待之,这即是真道心在主事。大道生育天地万物,何曾动心嫌弃一人一物?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也是德念在用事,全然一个不动心。万物在道,大道何曾欺骗一人一物?只是处下慈悲,而得万物尊道而贵德。儒家,孔圣人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就是在提倡一个合于大道的德。

据传孔圣人拜访过老子,他说三人行必有师,择其善而从,择其不善而改,是不是效取老人家的思想亦未可知。不管是与不是,孔圣人之言相对于李老本章之言,明显弱了一层意思,淡了一丝慈悲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各本有一个先天真我,TA是慈悲的宽容的合道的,没有善与不善的概念,混兮若浊,此即本善。心性至此,自然不分信与不信、善与不善。所谓善与不善、信与不信,都是业力流转所致,故曰性相近,习相远。因而,若是受了骗,就当业力使然,还债了事。以前不少人向我借钱,有了就借,从不需要打条子,只是相信他们确实需要用钱,否则谁会张开那张嘴呢?在最困难的时候,全部身家只有六百多,还敢借出三百,多数还是还回来了。没还回来的好像颇有几千,就当前世欠他们了,反正各落各果,我现在过得挺好。

太极推手的舍己从人之法,也体现了这个道性。拳如其人,拳有拳的品质,拳的品质就是人性的映射。拳论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正是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表现,总一个不顶劲;劲来就化,不来不化,虚虚实实,自守一个虚字,此即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反正中土守定,心思拿稳,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如如随波;情况需要时,则借助来力为我所用。

观者见拳者不偏不倚,谈笑间就做到了以弱敌强,都觉得奇怪,而拳者心中明白是观者不懂,也只能无言笑对,其间道理简单,但一时间理解不了。这相当于老人家说的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非是孩之,实际正如第五章所言,是视万物包括自己如刍狗罢了;而孩之,则体现了圣人的慈悲,这是放下以后,再拿起来的境界。

孔圣人说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矣 ”,慈悲至此,命运是不是就此改变了呢?是否可以免去意气用事而导致的血光之灾呢?此谓解因果。

排泄之道

本书写有吃饭之道,然既有者入,必有者出,因而吃罢消化罢,还有一个排泄工程,这也是一阴一阳之道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光吃不拉,在中医学上叫既实且满,要胀死的。

排泄之道体现的也是一个道法自然:食物被消化吸收,最后成一堆残渣流入大肠,待大肠不堪其负,则肛部自然会有生理上的冲动,人也自然知道要找地方 “放松 ”一下,此期间无须丝毫人意去干扰,去想消化多少了,积了多少了,什么时候需要排出?该排的时候,自然有消息出现;而排泄完毕,也是自然感觉到可以抹抹屁股走人了。整个过程何曾以人意强行引导?这也是采炼法工的至理。

排泄完毕,留下的残渣,即是一泡大粪。

这泡臭烘烘的 “存在 ”,也是一宝,埋进花盆里,能致叶肥花艳;埋在树下,能让树深叶茂;埋进田里,可以使苗肥杆壮,是丰收的前提之一。明理之人,即使一泡屎,也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即是做到了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因此,修炼不必惧怕念头的纷纷来去,诸心皆有其作用,至少可以观其来去而知其因果,然后对症施治,消灭或释放掉。

如果这泡臭哄哄的 “存在 ”是趴在路上,一定是人过人绕,掩鼻而去;若是趴到田里,则趴进谁家,谁家欢喜;如果趴到人家饭桌上,主人家一定会把桌子洗了又洗,极端的可能把桌子都烧了。

因而,做人做事,需要找准自家位置。

本章老人家提倡无常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体现了圣人的大度与圆融,表现其对万事万物万生的简单、真实与平等。心能至此,于内则能做到心安不争,安于身份之随遇,这即是坤德的显现;人之于世,角色不同,如木之能为桌为椅为凳为几,凳子虽然被坐在屁股下,但大地还在凳子下面,大地何曾有怨?于外则是真心待人但又不以人心爱护,最终只是随顺一个自然,相当于天地对众生的回报,这即是无分别心,即是慈悲,即是至善。对比第四章而言,这是做到了彻底的无我,并把 “我”赠予众生,如果第四章和光同尘尚有小我成分,此处则是以虚合虚的最高显现,心能至此,必得炼神还虚、炼虚还道之功。

从圣人为圣的角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主动爱人,好像有被动成分,终是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卿。

实质上,不负如来必负卿!卿求私爱,圣人只是浑其心,无私爱矣。

这,便是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