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8000000024

第24章 苏杭水乡民居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杭一带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富庶美好。的确,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苏州和杭嘉湖地区,不仅是中国着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而且居住建筑也别具江南水乡特色。

水多,是苏杭一带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城镇村庄就是在那密布的水网和众多的湖泊之间展开的。

城市沿大河,村镇傍支流,无水不成村。一般的村镇,都是沿河带状展开;河网交叉地区,村镇呈放射状布局,或呈团状展开;有山丘之地,村镇则建在山南向阳、靠近水道的平地上。城镇之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住宅沿河而建,相互间往往紧相毗邻,或仅留窄小的弄道,形成与水道密不可分的街巷格局和民居布置,各种形式的临水住宅也应运而生。前临街后临河的住宅,开设一后门并设置小小的码头,以便人们在这里洗濯、上下船只或从往来的船只上购物;隔街望河而建的住宅,门前往往是骑楼式的步行道,河边相距不远就建一处石阶码头,廊下既可穿行,又可晾晒衣物,还是街坊邻居谈天说地的共用空间;临河望街而建的住宅,门前设一私家小桥,出门过桥上街;跨河丽建的住宅,河上用私家小桥相连。河叉密布地带的有些住宅处于水网之中,有河而无街,出门就要上船。河多,桥就多,在苏州有“三步两座桥”

之说。桥多,桥的种类也多。既有连接交通干道的大桥,又有住宅中连接前后房屋的私家小桥;桥的平面有“一”字形、T形、“八”字形、H形、Y形等;有梁式桥,又有各种形制的拱桥;有砖桥、石桥、竹木桥;有设廊的廊桥、建亭的亭桥……桥把道路和街巷连接贯通,与河道形成立体交叉,把住宅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纵横交叉的河道,沿河而建的房屋建筑,横跨河上的小桥,来来往往的船只,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水乡图画。

苏杭一带的住宅布局紧凑,平面及立面处理讲究实用而不拘一致,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城镇中的大中型住宅,是以“落”和“进”为单元组成的封闭式院落。三或五间房屋横向连成一体的建筑称为“落”,落与其正面的庭院组成“进”。中型住宅往往是多进纵向串联再围以院墙的多进式住宅;大型住宅则常见横向并列、一落多进,并围以高墙的多落多进式住宅,最大者可多至九进。大型住宅一般在中央轴线上自前而后依次建照壁、大门、门厅、轿厅、院门(二门)、正厅、内厅及楼厅,左右轴线上布置客厅、花厅、佛楼、书房等,边上是次要的住房和厨房、杂用间等,有的在住宅左右侧或后部建有花园。正厅形体高大,进深也大,内部装饰华贵,主要是供接待贵宾、婚丧大典之用。内厅是主人及内眷主要的生活起居场所,往往建成两侧带厢房的环楼形式,房屋阃以回廊相连,组成一个大庭院,楼上设回廊,廊外侧设栏杆。住宅边上常设有狭而长的弄堂,一则为了防火、巡逻打更,故又称为“备弄”;一则供宅内妇孺及奴仆下人避开厅堂以出入宅院,故又称“避弄”。

庭院进深较浅,称之为“天井”,天井内叠石凿池,种植花木,形成优雅的小环境。尤其是砖雕围墙之设,颇具地方特色。砖雕围墙一般设在大宅的正厅或内厅的前院,是把整个围墙的一个面作为一个整体,自上而下依次为脊和瓦顶、砖椽和望砖出檐、砖砌挑檐析条、砖制斗拱等,斗拱间有精细的镂空砖雕花饰,花饰及斗拱下面是悬雕图案或砖雕戏曲故事,构成具有良好装饰效果的砖雕带,充满了艺术情趣和文化氛围。中型住宅的布局原则同于大型住宅,只是有的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或轿厅在门厅一侧,或正厅与内厅合一,而且规模要小得多。小型住宅结构简单,布局灵活。不少中小型住宅是店宅合一、作坊与住宅合一的形式,如常见的前店后宅式民居、下店上宅的骑楼式民居,以及前店后宅的骑楼式民居等,反映出注重实用而不拘于形式的特点。

乡村中,常见独立式住宅,宅与宅之间一般有一定的间隔,其布局也有别于城镇。房屋为平房,平面作矩形或方形,室内再进行空间分隔和组织,常见有二间户、三间户及四问户不等。一般进门是堂屋,一用于生活起居、会客用餐及室内农副业生产。堂屋一侧或两侧是卧室,后面为杂物间和厨房(有的将厨房建在室外后院),杂物间开后门通向后院。房前为晒谷场;房后为后院,建有家畜禽舍,有条件的在住宅周围种植果树和竹林。屋门别具一格,由两层木门构成:里面是全木板门;外面是半高的带栅栏的木门,关上后既可通风采光,而又阻挡家禽进入屋内,方便实用。

房屋建筑以木构架承重,一般用穿斗式构架,或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构架。厅堂大多用彻上露明造,天花做成各种形式的“轩”。墙体多用砖拼砌成“空斗墙”。屋面构造简单,直接在木椽上铺望砖和小青瓦。屋顶为悬山顶或硬山顶,屋面较陡。硬山式屋顶的山墙或做成封火墙,或做成中间高两边低呈台阶状的“屏风墙”,或随屋面起伏做成“观音兜”

。房屋朝向多朝南或东南,屋脊高,进深大,出檐深,而且有的前后设廊,以利隔热通风。楼房上层经常前后挑出或缩进,山墙又往往设腰檐,因而重檐到处可见,使建筑外观富于变化。

在人多地少、土地珍贵的苏杭水乡,人们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扩大生活空间,除多建楼房外,还采用了诸如出挑、枕流、吊脚等争取和利用空间的办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出挑”,是指房屋楼层之局部或全部向外挑出,形成悬空的空间;“枕流”,是将整个建筑物跨河而建,流水自房下流过;“吊脚”,则是将房屋建筑的一部分用支柱凌空架设在水面上。此外,有些小型民居还常常在主体房屋的一侧或几侧附建低矮的单坡房屋——“披屋”,作为辅助用房。这些建筑方法不仅争取到生活空间,便利生活,而且丰富了建筑体形面貌,形成了江南水乡灵活多样的建筑风格。

水乡民居的另一个特色是窗多。窗子的种类多、式样多。院墙上设有砖瓦石拼砌雕镂的漏窗,形制或圆、或方、或多边形,有的在院内隔墙上部密排漏窗丽组成花墙,有的房屋外墙设漏窗并加筑短檐。漏窗之设,既可通风,又能借景。房屋一般是前后开窗,也有的四面开窗并设天窗。窗子有落地长窗,有半窗,有和合窗,有横风窗,有的甚至是通排明窗,以窗代墙。窗多,窗子还精于装饰,仅窗子内心仔的花纹就有数十种之多,如常见的万川、回纹、书条、冰纹、八角、六角、灯景等,而且每一种又可变化出若干种。长窗的裙板更是装饰的重点,多雕出如意、花卉、琴棋书画之类的静物以及戏曲故事。此外,装修于柱间的栏杆和挂落同样雕出各种精美的花纹,使房屋建筑更显得玲珑别致,成为江南水乡民居的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