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文坛趣话
16368100000017

第17章 趣闻(1)

国学大师章太炎趣事

六龄童诗

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875年初春,章太炎才6岁,那天时值下雨,父亲章浚在家邀请了10余位文人、亲友,边饮酒边吟诗词。内有一位与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兴上来,情趣盎然,令小太炎应景诵诗一道。小太炎略作思考答诵:

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关门。

顿时,震惊四座!章老先生即令人拿来宣纸笔墨,挥毫录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章诗”。该诗现珍藏章太炎纪念馆。考“童子试”

章太炎16岁那年,受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油海城镇,烧、杀、奸、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挥毫疾书,把满腔积愤洒于字里行间,并呼吁“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不到一个钟点,章太炎便第一个交了卷。主考官见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还在挖耳搔头,有的……惟独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称奇。

章太炎正要跨步离开考场,只见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胆!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今国人之思;我之所论,桩桩合乎国情之实,何罪之有?”顿时,考场里“哗”地引起一阵骚乱。

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到,气得脸色铁青,又怕事态扩大,可能会连累自己的乌纱帽,速令两名差役把章太炎挟出考场。

章的家人见状,知道小少爷闯下大祸,将殃及老仰仕途,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

文化名人演戏趣闻

曾被鲁迅誉为“新文化运动一员干将”的刘半农先生,不仅写评论、剧本,而且参加演出。一次,他回故乡江阴,在省立南菁中学礼堂亲自登台演出哑剧《升官图》。刘半农向穿红色加官蟒,头顶纱帽,手执条幅,扮演一个“升官迷”。虽无半句台词,但他通过脸部表情,手足动作,刻画了一个“拍马奉承”

踏着别人往上爬的赃官形象,不时引得哄堂大笑。

洪深先生是现代话剧作家,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40年会演期间,洪深曾粉墨登场,与梅、周合作演出《审头刺汤》。梅兰芳扮雪艳,周信芳扮陆炳,唱做合度,自不在话下。

洪深扮演汤勤,他与京派大异其趣的南方口音的白口、台步、身段,举手投足,一次又一次引起满堂笑声。

戏剧家欧阳予倩上台演戏,惟妙惟肖。一次,欧阳予倩与郑正秋在上海同演《潘金莲》。欧阳予倩扮潘金莲,郑正秋演武松。他们都是深度近视眼,而为了演戏,又不得不脱下眼镜。于是,两人上场后,只有按照步法,判定对方位置。有天晚上,当演到武松持刀杀潘金莲时,郑正秋手中的刀不慎甩脱,在台板上寻摸不得,而此时欧阳予倩还在作挣扎的样子,嘴里说:“叔叔,我能死在你的手中也是心甘情愿的呀!”但久候却不见刀子刺来,只听郑正秋低声说:“糟了,刀勿见哉。”于是,潘金莲也忙着为武松寻刀,他在自己背后终于摸到这柄匕首,乃高声对武松诉说:“叔叔,刀在这里!为何不杀奴家呢?”

台下观众兴趣盎然,都认为是剧中人故意插进“噱头”,而没有觉察出破绽。

吴作人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轻时,在上海艺大学绘画,当时演员不够,他就常常被同学们拉上台去。有一次演出《未完成的杰作》,吴先生在台下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上台一紧张,台词几乎全忘了。后来还是别人给他演戏的积极性,1929年初,南国社去南京产公演,他正在中央大学读书,还特意请假去参加了演出。

文艺理论家、美术家、美学家王朝闻1937年离开杭州艺专,进行抗日救亡。他除了画壁画,从事创作,还热衷于演戏。

有一次,在街头演话剧,王朝闻充当一个被俘的日本兵,垂头丧气,一路缓缓而行。由于演技逼真,街上的孩子们还以为抓来了真鬼子,都挤进来朝“鬼子”吐唾沫。最精彩的要算演田汉的《中秋》,王朝闻在剧中饰老长工。那角色没一句台词,完全靠演员的即兴表演。王朝闻甘当配角,演得一丝不苟。当剧中那个汉奸地主为讨好鬼子,不仅献上自己的亲生女儿,还逼着老长工前去伺候,要他向鬼子跪拜叩头时,王朝闻故意做出一副迟迟疑疑的样子。这时,台下的观众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喊声:“不要跪!”这时候,王朝闻以他的艺术敏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和观众的情绪。当老地主又一次喝令他跪下时,他有意犹豫片刻,然后让双腿慢慢地软下去,欲跪不跪,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台下群众愤填膺地高呼起来:

“打倒日本鬼子!中国人不要跪!”那场面真感人!

名人爱鸟逸事

李白一生特别爱鸟,最喜欢的要数白鹇。天宝十二年,李白游黄山,得知山民胡晖家养有一对白鹇,便愿出一双白璧来换取。胡公仰慕李白,割爱相赠,“唯求一诗”。李白欣然应允,提笔写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做为答谢。

梁实秋在世时,爱鸟但不养鸟,对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的小品《鸟》,开篇便是“我爱鸟”三字,其表达简洁浓烈,酷似恋人的海誓山盟。

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是1803年于美丽湛蓝、森林密布的维也纳郊区完成的。当乐队演奏这首名曲时,人们可以听到夜莺、鹌鹑、杜鹃的鸣事。

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一次在维也纳郊外的一家小酒店里吃饭,窗外忽然传来云雀嘹亮悦耳的叫声,舒伯特高兴地喊了起来:“听,云雀唱得多美啊!”强烈的创作激情,使他情不自禁地随即拿起餐桌上的菜单写起曲来。不一会儿,一首优美动听的世界名曲《云雀》便诞生了。

奥地利著名作曲莫扎特地爱养鸟,他把金丝雀视为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莫扎特有个习惯,作曲之前总要吹吹口哨,逗逗金丝雀,或者入神地谛听它优美清脆的歌声,从中获得音乐灵感。当他的这位长羽毛的“朋友”去世时,莫扎特还特意为它举行了葬礼,朗读了一首亲自为它而作的诗。

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有一天,一位朋友邀请俄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赫尔岑来家欣赏沙龙音乐,并特意为他留了最好的座位。音乐会开始了。

一支曲子、两支曲子……这时女主人看见赫尔岑用双手捂住耳朵,打起瞌睡来。女主人大为失望,不得不推醒了赫尔岑,奇怪地问道:“先生,你不爱听音乐?”赫尔岑摇摇头,说:“我很爱听音乐,但我从来不听这种轻佻低级的东西。”

女主人惊叫起来:“天哪,你在说什么?这可是社会上最流行的乐曲啊!”

赫尔岑平静地反问道:“凡是流行的就一定高尚吗?”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流行?”女主人不服气。

赫尔岑说:“那么,依你的意见,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说得女主人无言以对。

绝对数字

英国诗人阿尔弗列特·捷尼逊在一首公开发表的诗中写道:

“每一分钟都有一个人死去,每一分钟都有一个人诞生,…………”

这首诗发表不久,阿尔弗列特收到一位数学家的来信。

信中说:

“阁下,我特别指出您的诗句中有不合逻辑的地方,按照你的说法,地球上的人口应是永恒不变的。但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每分钟相对地都有1.16749人在诞生,这与你诗句中的数字是有出入的。为了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1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成:

“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

每分钟都有116个人在诞生,”

诗人阅完信后,哭笑皆非。

马夫——戏剧大师

闻名于世的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22岁,只身来到伦敦,对戏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他从戏院门口走过时,总是羡慕地望着那些从里边走出来的演员,不肯离开,他想:

“如果在戏院找个工作多好啊!”不久,他在戏院里找到了一个差使,不是演员,而是马夫,专门等候在戏院门口,伺候那些看戏的绅士。当那些身着华贵衣饰的绅士在剧院门口下车后,莎士比亚便跑上前去,接过马匹的车子,并负责在附近拴好,寺绅土们看完戏后便把马车牵过来。

年轻的莎士比亚想终身从事戏剧事业,便暗暗地发奋读书,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各种知识。但一当马夫,许多时间郎浪费在等客人当中了,怎么办呢?于是他找到一种利用这段时间的办法:待到戏开始后,前来看戏的绅士们都进戏院,他也便赶快贴在戏院的门缝上观看演出。以后,他有机会就偷偷看戏,借此琢磨剧情和其中的角色。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的戏剧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白玉微瑕

莎土比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大文豪了,人们称其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历来为众人所推崇。可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误,致使其宏篇巨著中出现了小小的瑕疵,尽管这并不影响大师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