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文坛趣话
16368100000018

第18章 趣闻(2)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著名悲剧。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怀有杀兄篡位的阴谋,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致人死命。我们姑且假定国王曾经患过中耳炎并造成耳膜的穿孔,“无孔不入”的水银能通过穿孔流经咽喉而到达胃肠,但是分子状态的水银不会产生毒性,更不会将人毒死。一般听说的汞(水银)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气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决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气。

在另一部名剧《裘里期·凯撒》第二幕第二场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能够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后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准确点说是在1335年首次在意大利米兰制造的。

以上这些莎士比亚当时一定没有想到。

语言大师骂黄金

莎士比亚是一个语言大师。请看他一段咒骂黄金的话吧:“黄金呀,闪烁的宝贵的黄金,有了你,黑的会变白,丑的会变美,错的会变对,老的会变幼,怯弱会变勇敢!神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可以引走他身边的牧师和仆人,抽去莽汉头下的枕头?这黄金的奴才,会弥缝宗教,打破宗教,会向奸徒祝福,把癞子变成雅士,使强盗受到册封,受人跪拜,受人颂扬,叫他和元老院议员同席,可以使哀哭绝望寡妇再嫁,这个被诅咒的东西,这个人类共同的娼妇!”

这一段精彩的叠句,一气呵成,它把资本主义世界“金钱第一”的丑恶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

名作家的粗心

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不朽之作《鲁滨逊飘流记》写的是一个名叫鲁滨逊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风,船破人落海,后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孤独求生的故事。

该书的第一版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鲁滨逊到了孤岛上,衣服全湿透了,他把衣服脱下,挂在树上晾起来,然后穿过树林,走向荒岛中间。

“这是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到处都是乱石和野树。鲁滨逊走着走着,觉得肚子饿了,但是找不到可以吃的东西,后来他发现了一株树,树上有甜甜的果子,他就把果子摘下许多许多,放在衣兜里,再回头向沙滩走去……”

书出版后不久,一位少年读者发现了破绽,写信给笛福:

“笛福先生:您弄错了,鲁滨逊这时哪里有衣兜呢?”

笛福收到信后,深感由于自己的粗心而对不起那些热心的读者。于是,他虚心地给小读者回了信,检讨了自己的失误,感谢了这位小读者,并在书中作了更正。

奇怪的乞丐

一天,英国著名作家狄家斯的女仆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餐。

忽然,她发现窗外有一个乞丐踱来踱去。那个乞丐穿着破烂的衣服,脖子上围着一条脏得分辨不出颜色的围巾。头上带着一顶破毡帽,破帽檐档住了满是灰尘的脸。女仆觉得他太可怜了,便准备给他一点儿吃的东西。可是她又发现这个乞丐行迹很可疑,那人总是探头探脑、东张西望,还老往下拉那顶破毡帽,仿佛怕被别人发现了似的。

女仆便怀疑这个家伙偷东西,于是她便跑去告诉狄更斯,可巧狄更斯不在家。她慌了,跑到大门旁边的篱笆旁,准备喊街上的人来抓小偷。

突然,那个乞丐压低了声音对她说:“别喊,是我!”女仆定神一看,那个乞丐原来就是她的主人狄更斯。

女仆惊奇地问:“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我想跟您要一碗汤。”

“您在要饭?”

“是的。我想体会一下流浪者接受别人施舍的汤时是怎么样一种心情。”

虚构

有一次,英国大作家狄更斯正在钓鱼,一个人走过来说:

“先生,你在钓鱼吗?”

“是的,先生。”狄更斯随口答道:“可惜钓了半天,还没有钓上一条鱼。”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了十几条鱼。

“先生,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我是专门查处在这条江上钓鱼的人。”说着,那人掏出一本发票簿,要对狄更斯罚款。

见此情形,狄更斯连忙反问:“那么,先生,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狄更斯说:“我是一个作家,虚构故事就是我的事业。这你就知道了,刚才的话,完全是虚构的。”

那人听罢,看看也没有抓到什么把柄,只得悻悻地走了。

不打不相识

1897年的一天,英国爱丁堡刮着令人厌烦的大风。曾因写《荒岛英雄》而闻名的作家巴蕾独自一人走在亲王街上,他的心被风刮得烦乱异常。对面走来了一个行人,身材极瘦,身上穿着一件丝绒短外套。巴蕾走了几步,然后停下来回头看他。这个陌生人回望了他一眼,走了一小段路,突然又退回步,以和善的态度和巴蕾打招呼。可巴蕾却态度傲慢,口气粗鲁。

陌生人生气了,举起他的手杖,但马上他的怒气便消失了。他问:“我认识你吗?”

他说得这样出奇地可爱,使巴蕾不得不热情地说:“不,可是我却愿意你是这样的。”

“这样,”陌生人说,“我便冒充认得你吧。”

于是他介绍自己是史蒂文生,曾写过备爱欢迎的《金银岛》等小说。他像早已认识巴蕾一样,握着巴蕾的臂膀,把他拖进莱兹街一家酒店里,一对人就这样奇异地成了好朋友。

高明的侦探——巴黎火车站

一位绅士模样的人叫一辆出租马车。他先把旅行包扔进了车里,然后爬了上去。还没有等他开口,赶车人说话了:“柯南道尔先生,您上哪儿去?”

“你认识我?”这个人果然就是举世闻名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书的作者柯南道尔。这个赶车人他并没见过面,他很诧异赶车人怎么会叫出他的名字。

“不,从来没有见过。”

“那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柯南道尔呢?”

“这个,”赶车人一本正经地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在法国南部度假的消息,并且看到你是从马赛开来的一列火车上下来的;我注意到你的皮肤黧黑,这说明你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至少呆了一个多星期;我从你右手中指上的墨水渍来推断,你肯定是一个作家;另外你还具有外科医生那种敏锐的目光并穿着英国式样的服装。我认为你肯定就是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大吃一惊:“既然你能从所有这些细微的观察中认出我来,那么你自己和福尔摩斯也不相上下了。”

“还有,”赶车人说,“还有一个小小的事实。”

“什么事实?”

“旅行包上写有你的名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柯南道尔的许多侦探小说中,都有许多运用毒理知识构思出的动人心魂的情节。这全是基于他在爱丁堡大学攻读过医学博士学位的深厚功底。

比如,他在小说中曾选择过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植物——箭毒作为投毒工具。他深知南美印第安人的巫师精于提炼这种剧毒胶,并用来涂在箭尖上狩猎。《吸血鬼》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婴儿被涂有箭毒的利箭刺伤了咽喉,他母亲(偏巧是继母)赶忙用嘴对着他的咽喉用力吮吸以期吸出毒液。这时他丈夫刚好赶来,看到她满口鲜血而误以为妻子是个吸血狂人,引起了一起悲剧。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柯南道尔知道印第安人几百年来大口吞嚼用毒箭射倒的猎物而安然无事这一事实,充分了解箭毒是不会经口而造成中毒的。

然而,在他的小说《血字的研究》中,他却忽略了这一事实。《血字的研究》的结尾是杀人者的供述,这位复仇者胁迫曾杀害了他妻子的仇人从两粒外表相同的药丸中挑选一粒吞服下去,他自己则无选择地吞下另一粒。这两粒药丸中有一粒掺有箭毒。结果他的仇敌中毒死亡。

柯南道尔的错误在于箭毒只有钻入血液才能致死,吞服后因不能吸收所以是无毒的,书中福尔摩斯却完全接受了那个事实上不可能的供词。

除此之外,在柯南道尔的另一些作品中,也有不符逻辑的笔误。如他曾写到福尔摩斯先生的助手华生医生,在一次战斗中负过枪伤。在《血字的研究》中,说华生的伤在肩膀上,而在小说《四签名》中,华生的伤却落到腿上去上。

我们两个人反对有什么用呢

大文豪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广大观众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声:“萧伯纳,你的剧本遭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衅。谁知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他向那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见一致。可我俩能禁止这场演出吗?”几句话,引起全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那个故意寻衅的家伙,在观众的掌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加起来的年龄

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贵妇人,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梳妆打扮。她常常对着镜子,顾影自盼,希望人家说她年龄,可是,很少有人赞美她。

有一次偶然的场合,她遇见了大文豪萧伯纳,寒暄之后,便问:萧伯纳先生,你看我有多大年纪?”

“尊敬的太太,看您皓洁的牙齿,像只有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看上去不会超过19岁;看您扭捏的腰身和那涂满胭脂的红红脸蛋,顶多14岁吧”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人一听真是喜出望外,她从来还没听到别人说她这么年轻。她一点也不识相,还一个劲儿地追问萧伯纳:

“那么,先生,看我到底像多大年龄?”

萧伯纳见她这么不知趣,便说:“几岁吗”很容易,只要把刚才说的三个数加起来,18加19,再加14,你应该是51岁!”

搞得那位贵妇人哭笑不得。

乐观与悲观

有一次,一名新闻记者问大文豪萧伯纳:“萧伯纳先生,请问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

萧伯纳抚摸着他引以自豪的胡须想了想,便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中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起来:‘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对着这瓶酒叹息:‘糟!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