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16369900000023

第23章 “书在手头总要拿来翻一下”——鲁迅读书方法

鲁迅知识渊博,著作丰富,他的16本杂文集,共有650余篇,内容包罗万象,被誉为“百科全书”。他为什么有这样丰富的知识呢?

1934年,鲁迅曾向青年读者介绍过一种博览读书的方法。他说,从童年时代起,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

鲁迅的博览读书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其一: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长。例如,鲁迅从小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七八岁时就读了诸家的名著。成年以后,更是广泛涉猎。所以,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名家名作他几乎无所不读,无所不评。光是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他所研读的作家就有: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宋玉、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杨雄、蔡邕、孔融、曹丕、曹植、嵇康、向子期、陶渊明、刘义庆、鲍明远、陆机、刘勰、昭明太子、杨苩之等,其中有好些作家是他重点研究的对象,并作过精辟的评价。

其二:不专看本专业的书,他涉猎专业以外的书。他不仅是文学家,而且也研究艺术、历史、哲学;他不仅对社会科学有高深的造诣,而且对自然科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如果分析鲁迅的知识结构,会发现他的知识是如此的广博。他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方面,文学集中地表现为“果”,而他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则主要表现为“因”。如他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其创作。不仅《狂人日记》等小说依仗了医学上的知识,他的杂文更是广泛地利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故其作品,成了活的“百科全书”,人类知识的“万宝山”。

其三:不只看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书,而且也看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书,特别是论战对手的书,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鲁迅在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的斗争,以及对“论语派”的批判时,之所以能向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投去一把把锐利的匕首、投枪,撕去他们的种种假面具,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来,就在于他翻阅了他们种种“吞吐曲折的文字”,所以“更明白所谓故人者是怎么样的东西”,知道他们的一切“阴面的战法”,这样猛然一击,易致论战对手的要害。

其四:不专看本国书,多看看外国有关的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鲁迅十分注意“多看外国书”,他说,他的小说创作是因为看了外国的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国的作品受到启示而写的。鲁迅也“常看外国的批评文章”,外国的文艺理论书籍。他曾反复研读过日本厨川百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同时,十分努力地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向国内介绍。他还把翻译作为“博览外国的作品”,故他一生的著述,翻译与创作各占半数。

泰山不辞握土泥丸而能巍峨屹立,长江不弃涓滴细流才成浩瀚汪洋。鲁迅正是广泛阅览,多方汲收,方才臻于精深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