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16369900000026

第26章 读书与藏书(2)

写图书史,往往上溯到中世纪教会办的藏书机构。但中世纪的“图书馆”的功能与今天大家使用的图书馆大不一样。如果中国图书馆史也仿照西方的写法,可以回溯到中国的秦汉时期。刘邦带兵入咸阳,先抢出秦国宫中的图书。秦国以前,老子为周守藏史。如果由此再上溯安阳殷墟中的甲骨文,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集中的地方,不过那是储存占卜的记录,也可以勉强叫做图书吧。秦汉以下,历代皇室都没有宫廷藏书机构。由于书籍数量历代在增加,为了管理方便,进行了图书分类。北京图书馆的藏书,直接继承历代的宫廷藏书,也是按经、史、子、集分类的。古书可用四部分类法,处理近代新书,四部分类就不够了,于是采用了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

古人读书靠背诵、记忆。现代人读书不可能皓首穷经。现代人利用图书,主要是备咨询,检索,而且有了电子信息,用不着死记硬背,而且检索的数据,记录比人脑记忆又准又快,死记硬背的读书范围越来越缩小。

由于知识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与古代不同。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势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现代学术分类趋向细密,今后图书馆也将由综合型向专业型分工。

只有这样,才便于专业读者的使用。

面临知识更新加快的21世纪,学校教育受年龄和时间的限制,社会成员参加工作后,各专业都面临知识老化问题,都有知识更新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在校学习的知识,过三五年,有的学科甚至一二年,即需更新。受教育是人人的权利,为了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人人也有更新知识的责任。除了专业培育机构外,图书负担着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的任务。整个社会是个大学校,各类图书馆在社会中是一所不受年龄限制,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任何一所学校所无法代替的。

记得在小学五、六年级时,班上有个小图书馆,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有几个书柜,有几种杂志和图书,杂志是班上同学凑钱订阅的,书籍是历届同学自动捐赠的,其中有不少名著,如《镜花缘》、《老残游记》、《封神演义》、《安徒生童话》等书是小学时在班上这个图书馆第一次阅读的。小学课文中选有《老残游记》明湖居白妞说书一段,引起我看全书的兴趣。看了全书,发现课本上选的是书中的精华部分,全书并不像选的那么精彩。我当这个小图书馆理员,每天下课后晚走一小时,留下来为同学办理借书、还书,自己也可以看书或做功课。有时,时间到了,看书的同学还未看完,舍不得离开,我就打破常规,允许他们把书带回家,第二天带来归还。这种通融办法偶尔为之。我能为大家办事,有一种感情上的欣慰。记得我的前任主管同学叫陈运畴,我是从他手中接过书柜的钥匙。我的老同学陈运畴如健在,也该有八十多岁了。

几十年来,我作为读者,受益于图书馆者甚多。九年前,我开始到北京图书馆工作。现在有机会为读者服务,也算是报答图书馆的一片诚心吧。

图书馆:“大学的心脏”

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最早的大学,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捐赠图书的增加,慢慢建立起了大学图书馆。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早已成了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师资、图书馆、实验室),成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用“大学的心脏”来强调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丰富而有特色的藏书,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合理的馆舍布局使大学图书馆成为大学师生学习、教学和科研中心,国际国内间学术交流中心,知识传播和人才造就中心。不管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图书馆,还是后起之秀的发展中国家大学图书馆,都把藏书建设放在图书馆发展的首位。世界高校最大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上千万册,超过一些国家的国家图书馆;我国高校最大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现有藏书430多万册,1998年新馆建成后额定藏书量将超过700万册,成为亚洲高校第一馆。可以说,藏书是图书馆生存的资本,藏书的充分利用是图书馆这个大学的心脏能健康跳动的保证。进入二十世纪后,大学图书馆纷纷将现代化技术(电脑、缩微制品、视听资料、联机网络、复制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非印刷型资料的收藏扩展了图书馆藏书范围和空间;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的计算机化,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拓展了服务范围。所有这一切,都使大学图书馆成为吸引优秀教师投身高教事业、众多莘莘学子选择大学深造的重要因素。

没有高质量的图书馆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一点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和图书馆学界的共识。

为此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大学图书馆的设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藏书建设、馆际协作、经费预算、自动化应用、读者服务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这就保证了大学图书馆在法律的轨道上顺利发展。我国也制订了《教育法》、《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但受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而建设高质量的大学图书馆,推动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发展,是我们高等教育界和大学图书馆界面临的共同任务。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我们国内图书馆普遍采用1975年出版公布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把图书资料分为5大部类,22个类(如下)。

这22个大类又分成若干二级类目,二级类目又分为若干三级类目,等等。《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下级小类。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些载体既有图书、报刊,又有视听资料(声像资料)、缩微复制品,它们都是图书馆的馆藏对象。

马列主义著作哲学书籍社会科学书籍自然科学书籍-特种文献-科技报告(研究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产品样本-供使用的书(工具书)-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年鉴、手册目录(书目)、索引图谱、地图文摘图书馆的藏书-报刊-杂志报纸-缩微图书资料-缩微胶卷缩微卡片缩微印刷片缩微胶片-视听资料(非文字记录)-影片唱片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照片-计算机阅读型资料-磁带磁盘磁鼓工具书类别看书读报,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字、词;编撰文章,时常会碰到一些典故、名句需查找一下出处。这就需要借助工具书。这里提供一些常用的工具书,供大家参考。

△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的工具。

△索引——是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序或分类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是检寻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

△字典——是汇集单词的工具书,它按某种查字方法排列,并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

△词典——是汇集语言里的词语的工具书。它按某种次序排列,并一一加以解释,供人查阅用。普通词典(辞典)汇集通用的调整语,专科调整典(辞典)汇集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专科的词语。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重要时事文集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年谱——是探讨历史人物生平资料的工具书,一般均以年月记载人物生平事迹。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而成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包括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一些基本的公式、数据、规则、条例等。

△政书——是汇编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资料的工具书。

△类书——是辑录古代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如何使用学习工具书学习中,经常需要查找一些字、词、句、事件、典故、人物等,这就要借助于工具书。每种工具书,都有它侧重的服务对象。

查找常用字,可用《新华字典》、《同音字典》。

查找冷辟字,可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

查找现代词语,可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

查找文言虚词,可用《文言虚字》、《词诠》等。

查找古代词语,可用《辞源》、《古代汉语常用字典》、《辞通》。

查找人名,可用《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查找成语典故,可用《汉语成语词典》、《常用成语典故选释》等。

查找历史事件,可用《辞海》、《简明中外历史辞典》等。

查找马列著作篇名、文句以及诗歌文句出处,可分别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辞海》、《古代诗词曲名句选》等。

查找官职名,可用《辞海》、《辞源》等。

查找地名,可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世界地名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