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教海采珠
16370100000020

第20章 技能教学(1)

音乐教学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音乐感是对音乐正确的理解,并将所理解、感受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综合乐感是将音乐五个要素: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按十六个周期使音乐素质呈螺旋形上升、提高。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他们是在研究了世界各著名教育体系思想及方法的主要特点之后提出的。它取别国音乐教学法的优点,结合本国情况制定的适用于自己本国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它是一种从总体、从综合性出发的音乐教学法。它通过表演、指挥、听觉、分析、评论、创作与即兴等活动取得音乐经验。并重视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学习音乐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音乐的社会价值,锻炼了他们独立表达、理解、创造、判断、评价音乐的能力。

综合音乐感教法的五个教学环节是: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造、加强巩固概念。

教例

如培养学生创作探索能力。在教小学教材《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先不和学生说要教什么,而是画好一张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着这幅画,自己去自由发挥,思考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此幅画发表看法,然后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就这幅画请学生创作一首歌曲,学生可能五花八门怎么写的都有。这时教师规定学生用什么节奏、曲式、音高、力度、音色有计划地即兴创作,这时学生的创作已经引导到了此歌的意境之中。最后听录音或教师范唱,学会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作、表现、巩固。

“教学做合一”法

附音乐教例一则

这是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学说的方法论,也是他倡导推行的“创造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命题中包含着教、学、做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其核心是“做”、“教”与“学”都要以“做”为基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力与劳心相统一的原则,是培养“手脑双挥”的创造型人才的好途径。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的现场教学和技能技巧训练,尤其适用于劳动技术课教学。

教例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传授“琴法”,学生要掌握风琴弹奏的技能技巧,就必须进行现场的风琴弹奏(做)。教和学都必须在风琴弹奏(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风琴弹奏(做)中示范、指导、教“琴法”;学生在风琴弹奏(做)中练指、练耳、学“琴法”。教、学、做三者合一,手脑双挥。

达尔克洛兹教学法

此种方法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1865—1950)倡导的一种音乐教学法,亦称体态律动法。

达尔克洛兹主张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时值等变化。

身体的各部分如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声部一般。体态律动是通过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和谐一致,尽管节奏在艺术中占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但不能把它置于一般教育之上。而是心灵在指挥体态,节奏训练只是培养心灵的一条通道。所以人随着音乐的节奏、力度等不同要素作用下的体态也应是心灵的反映。体态律动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同时还能促进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并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教例

在学习一首歌曲时,当学生基本学会以后就按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进行体态训练。速度练习:用大幅度动作表示慢速度,小幅度动作表示快速度,根据各种速度渐快、渐慢的变化调整动作的幅度。力度练习:较强的力度用比较激烈的动作来表示;较弱的力度用比较平静些的动作来表示;渐强、渐弱、突强、突弱,通过对于动作力度及情感的控制来表现。装饰音练习:在学习回音时腕和手向外做轻快的旋转;听到波音时双脚轻快地一跳;颤音全身来个急转弯,如此等等。

情境教学法

早在卢梭《爱弥儿》一书中,已提到情境教学的形式。30年代我国就有人对此法进行过试验,但鲜克不果。近年江苏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她是根据“形”和“意”、“情”和“物”辩证统一的原理而倡导的。她通过再现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真实情况,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言、形、情融为一体,理念寓于其中,有效地训练学生口语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快地使学生进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这种教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来的。由于少年儿童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因之,运用情境感染法在培养、激发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中具有极为显著的功效。这种方法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比较常用。在语文课使用的具体步骤:第一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片断的语言训练;第二阶段,通过“观察情境教作文”,使学生加深体验,展开联想,构思陈述,促使他们情动而辞发;第三阶段,通过“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不同途径,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进行美感教育;第四阶段,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能唤起相应的情感,而情感又能加强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还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影响学生。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注意:情境要新颖;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特点选择情境类型;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教例

如音乐课,创设想象感受情境:在欣赏小学课本《渔舟唱晚》这支古筝独奏曲时,此曲第三部分快板的一连串下行模进音型:

听完这一段时,让学生谈各自的感受。有的会说:“这好像鱼儿在潜水,寻找美丽的水底世界。”有的会说:“是描写夕阳西下,湖面上夕阳和群山的倒影在微风中轻轻波动。”有的会说:“这是渔舟满载丰收的果实渐渐远去。”还有的会说:“好像表现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的一种动态美。”同样一首乐曲,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表象,对某一乐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有着不同的想象,感受到不同的情境。

现行中小学音乐课本大部分的歌曲和欣赏都描述具体的音乐形象,当学生掌握后,运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表演,还是舞蹈,既是想象和感受的过程,也是给学生创造模拟情境的有效途径。

我国历史上有一则“成连学琴”的故事,伯牙拜成连学琴,三年后,成连编成了一部《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演奏此曲,虽然音调很准,但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气魄,于是成连将伯牙带到东海的一个岛上,自己却划着船走了。伯牙一个人留在岛上,见到的是“海水汹涌”

“山林杳渺”;耳边只有大自然深邃美妙的音响,于是面对大海,鼓琴而歌。十天后,成连来了,再听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那真是“耸高而激荡,如江水奔腾无羁。”

柯达伊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倡导的幼儿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以儿歌、民歌和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为教材,采用首调视唱体系、节奏——时值音节和柯尔文手势等工具,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从小三度进而至于五声音阶中的各音,再到大小调式的整个音阶进行教学。这样的音乐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和动作技能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较好地发展音乐才能。当他们看到总谱时,就能想象出声音,并能像阅读和书写文字那样流利地识谱和记谱。

柯达伊教学法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熟悉自己民族音乐语言的有较全面音乐修养的一代新人。其教法既符合儿童自然发展的法则,有很强的序列性,又是一个交错综合的有机整体。

柯达伊教学法结合积极的音乐活动来进行。在唱游、律动、齐唱、轮唱、合唱及学习匈牙利民族和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沃土之中,他非常重视歌唱教学,认为孩子的歌唱和说话是同样自然,通过这样一个人人都能进行的切实可行、容易奏效的活动,使每个人的歌喉更臻于完美;唱歌可以使音乐知识更深入人心;合唱可以培养训练多声部听觉;有团结、教育作用。

柯达伊认为,儿童学习音乐不应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为普及全民的音乐教育设计了许多形象直观、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如首调唱、手势唱名。节奏时值字节读法、节奏及唱名简记法等。

教例

五声音阶教学。第一步,小三度(so-mi)。第二步,La及其与So和Mi形成的音程。第三步,大调式的主音Do及其Mi、So和La组成的音程。第四步,Re。第五步,高八度的Do。第六步,半音Fa和Si。

节奏教学。选择一个与法国视唱练耳中所用的体系相似的音乐系统,即四分音符为ta,八分音符为ti。这些音节不是音名,只代表时值。教学时只用符干,四分音符用|,|,八分音符用,。除二分音符和全音符外,在读出节奏时都无需符头。

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唱名法。在视唱教学中把音阶:doremifasolaxido分别用手不同的高度和手掌各种变化来表示。

这样形象直观眼看嘴唱,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反映能力。又如节奏与唱名简记法:不用五线谱就可以把音的高低、长短表示出来,学习时比较方便。

1.情境教学

上《小青蛙》一课时,我出示一幅由荷塘、荷叶、青蛙、柳树组成的夏日图景,在碧绿的荷叶上写出几种不同的节奏型:①XXXX;②XXXXX;③XX;④XXXXX;⑤XXXX。另外,我又设计了很多各种各样姿势的小青蛙的形象,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让学生帮助小青蛙随着琴声准确地跳进每一个特定的荷叶上。由于孩子们对青蛙特别感兴趣,有感情,所以在听老师弹奏的不同节奏时特别认真,生怕跳错了荷叶。学生把情感都投入到这个环境中,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项听音练习中。还可让学生学青蛙的声音准确地把老师重组的节奏型重复念一遍。

2.游戏教学

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可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自己编创各种劳动的动作,如擦窗、扫地、洗手绢、抹桌子等。又如按照《知了》歌曲的音乐,可编创表现动物形象的动作,像小鸡、小鸭、小鸟等。这些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力。

3.运用插图和挂图教学

教《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我先让学生细看插图,然后引出“星星睡了,月亮睡了,天上的白云不动了……”等歌词。学生通过有趣的画面很快掌握了歌曲内容,并为歌曲创设了美好的情境。等多种节奏型,可运用解放军操练时步伐、下雨天屋檐滴水、骏马奔跑等挂图,并配上音响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

4.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组织三种学过的节奏型写在自己画的小鸟卡片上,上课时,老师弹琴,谁的节奏型和老师弹的节奏型相同,就把小鸟卡片举起。通过老师和学生的音乐对话,学生对节奏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小学音乐新课导入法初探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探索,设计了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法。

(一)插图导入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以都比较差,插图导入,可以丰富想象,启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如教唱《呱呱呱》一歌时,教师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小动物你们见过吗?它们会干什么?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保护青蛙呢?”学生通过回答,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且明确了保护青蛙的意义。从而为学生唱好这支歌奠定了基础。

(二)游戏导入法

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根据这一特点,运用游戏导入,能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如教唱《火车开啦》一歌时,教师先让一名学生当司机,另外几名学生当乘客,随着歌曲《火车开啦》的录音,玩起了“看谁火车开得好”的游戏。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乘兴进行新的教学。

(三)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有很高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喜欢猜谜语,并在猜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思维和想象的机器。为此,我设计了谜语导入汉。如教唱《小袋鼠》一歌时,我先给学生猜了这样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叫怪,肚子上长着皮口袋。孩子住在口袋里,跑起路来真叫快。”学生很快地说出了谜底——小袋鼠,仿佛小袋鼠就在他们的眼前,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起小袋鼠的样子在位子上跳了起来。趁学生兴趣正浓,教师开始了新课的讲授。

(四)舞蹈导入法

舞蹈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而表演又是学生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根据这一特点,我常把一些歌曲所反映的内容编成简单、优美的舞蹈,在新课讲授时先将舞蹈展现在学生面前。

此法导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唱《喂得猪儿肥油油》一歌时,我让一个女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主人翁小三娃,她身背小筐,手拿镰刀,随着歌曲音乐翩翩起舞。小三娃勤奋劳、可爱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的脑海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并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

(五)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讲故事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故事导入法。如教唱《小青蛙找家》一歌时,我是这样将学生带入新课的:“有一天,一群小青蛙到很远的地方去玩。突然,一阵暴雨袭来,小青蛙都焦急地往家跑,跑着跑着迷路了……”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很想知道小青蛙们到底怎样了,从而对歌曲产生了兴趣,展开了联想,创造了一和谐愉悦、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六)电教导入法

电化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而小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有较强的认识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运用电教手段的方法导入新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如教唱《我们的田野》一歌时,首先用录音机播放出这首曲调优美亲切的歌曲,幻灯机上又出现歌曲所反映的内容,耳闻目睹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他们对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中,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