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05800000008

第8章 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操作(1)

课堂管理行为的六种类型

在对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同的风格形成不同管理类型,不同类型的管理对课堂行为有不同的效应。

一、放任型

放任型的教师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只顾讲课、不顾效果、放任自流,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也没有积极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表面上乐得自在,实际上求知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产生对教师的不尊重。在放任管理的课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很差。

二、独断型

独断型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但这种要求往往只根据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确定,忽视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在独断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发表,且学生往往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容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效果一般。

三、民主型

民主型的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积极、认真、态度宽严适度,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课堂管理的各种具体措施,都考虑到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这样的教师既亲又敬。在民主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愉快,课堂教学效率高。

四、情感型

情感型的教师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魅力,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可达到不管而管的效应。他(她)一走进课堂,目光中就闪烁着从内心流溢出的对学生的喜爱,教学时语音和表情是那么亲切,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常常从内心发出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受到激发。也许在离下课不久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而搞起小动作,教师也许只是微微地“嗯”了一声,当这位学生注意到教师后,教师还是带着那种甜蜜的微笑,向那位学生眯了眯眼睛,这位学生红了脸又专心上课了,直到下课。如果从教学的各种技术方面去分析,也许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然而,谁都会深深感到这节课还是存在着一种显著的特征,就是师生之间自始至终洋溢着那种温暖、亲切、喜爱、融洽的感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谁还会在课堂上有意去违反纪律呢?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都具有浓厚的感情,不仅促进了课堂管理,而且对教育教学具有强烈的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

五、理智型

理智型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能充分把握课堂节奏和气氛,运用这一管理方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具体,对每一教学过程都安排得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并能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在什么时候讲述、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时候练习等都安排得非常妥帖,一环紧扣一环。同时,善于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反馈(表情、态度、问答、练习等)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掌握好教学进程。总之,这种管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把握之中,认真专注地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并敬佩自己的老师,课堂气氛显得较为庄重、严肃,课堂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六、兴趣型

兴趣型的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注重对兴趣的运用,善于运用高超的艺术化教学,以激发学生高涨的兴趣和进行美感陶冶来进行课堂管理。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表现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精美的板书和多变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教学内容鲜明、生动、有趣地表述出来,并能从审美角度对教学进行处理,使之具有美感,学生能在课堂上有美的享受。当教师开始上课时,往往采用新颖、别致而富有吸引力的“导语”“故事”“例子”等来展开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且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上以及节奏感上,从而完全把学生吸引住,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兴趣型的课堂管理体现出氛围活跃、学生积极的特点,往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课堂管理行为的三条基本原则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正确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及管理技巧,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遵守三条基本原则。

一、目标原则

任何行为都有目标,课堂管理更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明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性和求知热情,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作为课堂管理者,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的依据。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划一的行为等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却可能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比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些“出格”行为表现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而且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只有在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创造出真正优化的课堂管理。

二、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指的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做管理能力强的表现。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中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反馈原则

在信息反馈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发现在一般的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设计是普遍忽视的,致使作为必须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管理缺乏明确的意识导向,甚至影响教学进程或削弱教学效果。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课堂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及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同学,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而不应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案。

课堂管理行为的六种因素

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需要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相结合,而且还会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课堂管理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一、课堂的管理跨度

班级学生人数影响课堂的管理跨度。有的地方,班级学生数额爆满,有的甚至一个班多达七八十人,教师一堂课下来,有精疲力竭之感,原因之一是课堂管理跨度过大,不易进行管理。据说前苏联中学规定30人一个班,我们国家对班级学生人数也有规定,一般为50人左右。适当的班级学生数额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督促每个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学习,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上课进行课堂管理。如果教室临近马路,嘈杂之声不时传来,何谈良好的课堂管理?目前,人们已利用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对教室的色彩、学生的座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益于搞好课堂的管理。

三、学生的上课风采

学生的上课风采会影响教师的上课效率。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比较差的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非常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比较好的班,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比较容易进行良好的课堂管理。班级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态度和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少数学生能左右的,它是班集体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群体规范和风气。

四、教师的管理机智

管理机智要求教师具有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教师刚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画着自己的漫画头像,这个教师没有发怒,也没有冒失地查问或简单地擦去,而是说这幅漫画画得很像,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但这个同学的画画才能不应当表现在今天的课堂的黑板上,而应当表现在学校的墙报上。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请同学们能抓住人物特征,写好自己的作文。然后,教师把画擦去。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破坏课堂纪律的错误,又较好地引起学生对作文的注意和兴趣。如果缺乏机智,就会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上束手无策,甚至由于自己简单化处理而事与愿违。因此教师的管理机智能够使课堂的突发事件被处理得恰当、有分寸,也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的教学威信

威信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必备的。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教师,可以轻轻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而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赫尔巴特认为:“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加强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等,都是一个教师树立威信所必需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印象。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堂课,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然后让这良好的第一印象持续下去。如果第一印象欠佳,会给以后的课堂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有了威望,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事半功倍。可见,教师的威信不是简单就可以达成的,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有力体现和要求。

六、师生的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会影响课堂管理的运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阻碍。如果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教师所喜爱的各种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培养,达到促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课堂管理行为的五种操作方法

在遵循课堂管理原则基础上,课堂管理行为中有五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直接指令

课堂管理中,起效最快的操作方法就是直接命令,教师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控制。这是常用而又易行的一种课堂管理方法,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请注意黑板”“不要随便讲话”等。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适时、管用,否定的指令不宜过多,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过多的指令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二、间接暗示

间接暗示是教师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法,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境中,自动遵守课堂管理要求。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运用课堂策略的有效方法。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说:“好,现在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有的还动笔圈点,已经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那些本来认真看书的更加认真,一些不怎么认真的也自动端正了态度。运用间接暗示必须洞察课堂情境,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过程中要力求准确而巧妙,淡化管理“痕迹”。

三、恰当评价

教师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及时做出恰当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激起学生内在的进取热情。对学生的注意程度、守纪状况、作业优劣等都可以恰到好处点评,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无论对全班、对组织还是对学生个体,都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的否定评价更要慎重,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而发生课堂管理的僵局。因此,恰当的课堂评价也体现了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效果。

四、体语控制

管理课堂还需要老师体语方面的协助,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以控制课堂。比如:适当走近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用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发言,用饱满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们的情绪等,都是管理课堂的有效方法。运用体语的过程中,动作、表情、姿态等体语要适度,恰当。

五、培养助手

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利用助手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这样做,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请学生骨干组织小组讨论,请小组长检查全组作业情况等。在农村复式教学中,这种方法运用得较多。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一方法应当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学生干部和骨干可以实行轮作制,这样既能使优秀学生得到锻炼,也能使差生产生上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