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为将之道——世界名将的成名之路和领导艺术
16411100000003

第3章 王者——南征北战 刀光剑影中开创千秋霸业(2)

曹操还提到政敌要求他放弃兵权的问题,曹操说的很实际,让他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曹操怕一旦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种傻事他是不会干的。除了兵权,曹操说他可以让出大部分皇帝给他的封地,但兵权死都不让。

这就是那个坦白率真的曹操,毫不避讳、毫不掩饰,你们可以攻击我,但我有我的道理,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不让位的原因,很实际、也很明确。

曹操的一生是在马背上过来的,他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统一了北方,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保证了北方人民的安定和富足,在政治旋涡中没有“白脸奸臣”,有的只是“治世之能臣”。

成吉思汗

黄金家族的缔造者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在位期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充满征战的一生,他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战功,而他这些功绩的取得,与他自身独特的个性和曲折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少年磨炼的坚强意志

铁木真出生的时候,蒙古草原正陷入一片混战之中,部落林立,互相攻伐。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在铁木真九岁时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的孙子泰赤乌部的塔儿忽台乘机兴风作浪,他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他们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仑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塔儿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

泰赤乌部落的首领塔儿忽台害怕铁木真长大后东山再起,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要捉拿铁木真,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听到消息后慌慌张张地逃进一座大森林里,在森林里躲了九天九夜,没吃没喝,由于过度的饥饿,他走出了森林被泰赤乌部抓住。仇人给他戴上手枷和头枷,从一个营地带到另一个营地,将铁木真游街示众,对他百般侮辱,这在少年铁木真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每到一个营地,铁木真都用那双愤怒的眼睛看着这些可恶的敌人,他想看清他们的欢乐与喜悦,只有这些胜利的脸可以让他知道失败的耻辱,让他铭记失败的教训,激发他的斗志。泰赤乌人为了庆祝胜利,整个部落在斡难河边举行盛大的宴会,铁木真的被俘让他们不必再顾及也速该的后人会来报仇,这样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只派了一个少年来看守铁木真。可是,连这个少年都喝醉了,铁木真乘机用枷锁打昏那个少年跑到树林边的水沟里藏身。泰赤乌人发现铁木真逃走后,慌忙从帐篷里跑出来四处搜捕,最终也没有找到铁木真,因为他早已让一个名叫锁儿罕失剌的人救走了(这个人是后来蒙古四杰之一赤老温的父亲)。

从虎口逃出以后,铁木真和母亲还有弟弟妹妹躲进了深山,靠捉土拨鼠、田鼠当饭吃,日子过得非常艰苦。艰苦的环境、母亲的教诲以及身上肩负的复兴大业使铁木真愈加的成熟,慢慢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少年时期的这段艰险而屈辱的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不屈的品质。他曾经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 。”正是凭借着这份坚强的意志,铁木真从弱到强,从依附别人到自立门户,经过千百次的战争,终于在公元1206年,斡难河源头举行的忽里勒台选汗大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大业。在这期间成吉思汗于1196年出兵助金,在斡里扎河(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了塔塔儿人,报了杀父之仇。消灭了泰赤乌部报了幼年受屈辱之仇。最终成为蒙古草原的最高统治者。

成功有效的帝国管理

成吉思汗建立的国家称为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俗称蒙古汗国。从此,蒙古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群雄林立、互相争伐的局面得以结束,近百个大小不一、各有名号的诸部都统一在大蒙古国的旌麾之下,按照统一的法律和军事行政机构组合起来。

成吉思汗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政权组织机构。其中,十进制军政管理体制,即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制,效用颇高。汗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札鲁花赤”(也写做札鲁忽赤,即大断事官),掌管民户分配和诉讼司法等,拥有至高权力。成吉思汗委任其义弟失吉忽秃忽为札鲁忽赤;委任忽必来为最高军事长官(军事那颜)。

在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尤其是他的诸子均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四个儿子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是汗国宫廷的四根栋梁。长子赤掌管狩猎(军事训练、青年将士的培养);次子察合台掌管《札撒》即法律,既管审判,又管对犯法者的惩处;三子窝阔台治理朝政;幼子拖雷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及兵马的装备。

在军事方面赤、拖雷除了领有自己直辖的万户之外,对于具体事务也是交给众将分理的。忽必来是蒙古大军参谋部会议的召集和主持者,博尔则是军事会议决议的草拟者。

成吉思汗将萨满教定为国教,委任兀孙老人为掌管宗教的别乞。别乞那颜兼管天文、挑选吉祥年月等事务,享有很高地位。他骑白马,着白衣,坐在众人上面,是巫师之王。

在成吉思汗建国初期,没有固定的都域。1220年确定喀拉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作为首都,但因战争爆发,没有兴建成功。成吉思汗的斡鲁朵(行宫)仍分居四处:第一斡鲁朵设在克鲁伦河之库迭额·阿剌勒,亦称大斡鲁朵,是汗国的政治中心;第二斡鲁朵设在撒阿里客额儿;第三斡鲁朵设在土拉河黑森林;第四斡鲁朵设在色楞格河支流伊德尔河。

在地方设置方面,新兴的帝国打乱原有的氏族或部落组织,按地域划分为左、右两个万户。左翼万户的管辖地直到大兴安岭的东部地区,以木华黎为万户长。右翼万户的管辖地直到阿尔泰山西麓,以博尔为万户长。万户之下,以十进制的组织,分千户、百户、十户。成吉思汗直接统治的地区共有95个千户,委派他的开国功臣为千户长。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之前,蒙古没有成文的法规,人们遵行的只是传统习惯法。汗国建立后,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条款,称为《大札撒》(汉译作《成吉思汗法典》)。

札撒,意即“军令、法度”。1202年征讨塔塔儿时,成吉思汗首次颁布《札撒》。次年,消灭克烈部后,成吉思汗召集忽里勒台(类似代表大会)又订立了比较完善的《札撒》,并在1206年召开的忽里勒台上通过。1211年和1219年召开的两次忽里勒台,分别通过了成吉思汗补充规定的《札撒》。据《世界征服者史》说,成吉思汗制定的《札撒》都用畏兀儿文字记录下来,保留在斡鲁朵里。诸宗王、大臣每当举行忽里勒台或处理重大问题时,均要首先查阅《札撒》。

成吉思汗制定的《大札撒》原文,今已失传。据《蒙古秘史》、《世界征服者史》及《史集》等记载,《大札撒》包括选举、财政、商业、赋税、外交、刑事诉讼、财产继承等基本条文。除《大札撒》外,还有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记录下来,称为必里克(箴言)。成吉思汗的训言,如同《大札撒》一样,诸宗王、那颜必须严格遵守,因为其中规定了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每年年初和年终前来聆听训言的制度。

1204年,成吉思汗在征服乃蛮过程中,俘虏了太阳汗的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后来大断事官失吉忽秃忽的师傅)。成吉思汗让塔塔统阿借用畏兀儿文(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文字。蒙古汗国建立后,畏兀儿蒙古文成为全蒙古(包括四大汗国)的通用文字。

成吉思汗还把蒙古帝国分为小的汗国给四个儿子,方便对广阔疆域的管理。成吉思汗把从海押立延伸到花剌子模的地区,赐予长子赤。察合台受封地起自维吾尔居住地,止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不花剌,其居地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窝阔台汗国的都城在也迷里城(今新疆伊敏县),他登基后,将领地赐给他的儿子贵由。拖雷的领地与之邻近,位于帝国的中心。成吉思汗再把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和阿尔泰山一带的所有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其长子赤汗管理,还颁降了一道务必遵命奉行的诏书,命令赤征服钦察草原诸地区附近的各国,并入其领地,斡鲁朵设在也儿的石河地区;把阿尔泰山到质浑河(阿姆河)地区赐给了察合台;叶密立和忽巴黑赐给窝阔台;幼子拖雷因在成吉思汗身边,协理大汗朝政,国务与军机莫不监管。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成吉思汗对蒙古汗国的管理得到了加强,蒙古民族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个稳定而先进的蒙古汗国在成吉思汗手中形成了。

先进的军事思想

马背上长大的成吉思汗身经百战,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他成功的战争指挥是分不开的。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打仗,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他对战争战法的领悟是一步一步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在统一漠北战争的前期,成吉思汗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杰出的指挥艺术。例如,十三翼之战,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和敌人一对一地硬打硬拼,结果失败在指挥的低劣上。到了伐金战争,成吉思汗已非吴下阿蒙,其战术思想接近成熟。1212年秋,成吉思汗率军围攻金西京(今山西大同),金朝元帅奥屯襄前来支援。成吉思汗派部队引诱奥屯襄到密谷口蒙古大军的埋伏圈里,将奥屯襄全军歼灭。又如智取居庸关,进攻中都围而不打,以消灭有生力量为目的,乃一大杰作。攻金时,针对金国的情况制订消耗战略,培养降将势力等方式,终于取得成功。西征花剌子模,战争艺术更臻成熟,以双钳形攻势,直捣敌都撒马尔罕,已经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典范。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蒙古帝国建立前后,成吉思汗就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札撒)和具体制度,对军队的编组、建制进行整顿,并且坚持以法治军,使蒙古军成为纪律严明、服从指挥、团结战斗的军队。

成吉思汗知人善任,选择有能力有威信的支持者担任各级军官,并通过军事扈从来保持他们的特权,使他们由于共同的思想、忠诚信义、相互利益以及共同的亲属关系而对大汗履行义务。蒙古军队的纪律性以及他们以十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通过严明军纪、爱护士卒,建立起一支勇猛之师。他们吃苦耐劳、知恩图报,在顺逆环境中服从其将官,既不指望俸禄和采邑,也不期待军饷和晋级,是坚韧不拔的军队。

成吉思汗特别重视军事训练,每年都要结合生产进行数次大规模围猎。这种大规模围猎也是严格军事训练。这种训练从儿童时期开始,终其一生。成吉思汗说:“就像我们的商人带来的织锦衣服和好东西,并坚信能从这些布匹、织物获得钱币那样,军队的将官们应当很好地教会儿子们射箭、骑马、一对一地格斗,并让他们练习这些事。通过这样的训练把他们练得勇敢无畏,使他们像坚毅的商人那样掌握他们的本领。”

后勤保障的完善与否是取得一场战争胜利的基础。成吉思汗很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建立了遍布全帝国境内的驿站,主要是为军队后勤保障服务的。

成吉思汗很重视研制武器和军事装备,使蒙古军由单一的骑兵部队发展为多兵种部队。蒙古军队后勤供给系统的简单有效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比如装备:骑兵穿很厚的锁子甲,头戴柱形尖顶盔,盾牌裹有金属,马匹披挂铁甲;甲胄与众不同,质量都很好;士兵使用短小的单刃弯月刀、长矛、弓弩,长枪上配有挠钩,可以把对方骑兵拉下马来;还配备斧子、锤子、皮囊。在军械方面:善于利用武器争夺城堡,骑兵每人都随身携带一根绳子,可以用来套人、制造投掷器。成吉思汗的很多物资和情报是由商人提供的,而商人们则将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看做他们的保护人。

成吉思汗每发动大的战争,都慎重对待、充分准备,决不轻举妄动。他并非是那种被胜利冲昏头脑、一意蛮干的人,而是能够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他进攻金国之前经过了充分准备。1213年在金国无力抵抗,其首都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竟停战议和北归。因为他明白,这么大的城市拿下来后,自己全民族住进去也住不满,将这5 000万人口的大国占领后怎么管理?相反,这个大国在女真人手里手里,可以收纳其进贡的财宝。

对金国的大规模作战,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他是一个具备着军队统帅所需的一切资格和经验的战术家,而且他在一个宽大的战场上用兵,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成吉思汗一贯采用的战略是,从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宽大地域进行大范围的外线作战,分进合击、战略包围、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力求全歼敌人主力。

成吉思汗的这种外线作战的战略包围方法,来源于蒙古人熟悉的狩猎活动。他有一个叫做“预力得格其”(实施战斗)的参谋部,传达命令和情报的“箭速传骑”——昼夜可急驰200公里。元朝盛期驿站多达1 383处,作为辅助手段每10公里设急递铺。蒙古军善于快速行军,急战时两三天时间不必下马安灶生火,以奶酪、肉松、肉粉充饥,没有笨重的辎车、军粮等包袱。

善于迂回攻击是成吉思汗战法的一大特点。如进攻西夏,每次都选择其防守较弱的西线进兵,因西夏向来以对金、宋作战为主,东线国防配置实力强大,而西线一直薄弱。又如伐金,先是避开黄河防线,假道西夏。其临终遗嘱安排灭金方略,核心也是避开潼关正面,绕道于宋迂回前进。成吉思汗在战争中遇到强敌时往往采取“四散迸走”战术,“其败则四散迸走,追之不及”。遇强敌四散远避时,去如电逝,片刻间无影无踪,使敌人无法追击。这是蒙古骑兵利用其机动、快速的优势,保存自身实力的有效战术。

“利而诱之”、“以逸待劳”更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用到的战术。1223年三万蒙古大军在迦勒迦河会战,速不台将军派出少量部队诱敌,连续退却九天九夜,其间遗弃一些财物诱敌,诱到迦勒迦河畔设下的拉瓦阵内,先击其前卫部队,后用“乱而取之”战术,尾追败逃之敌,势如破竹地全歼了八万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