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起对法国进攻的战争之前,龙德施泰特的参谋长曼施坦因提出了修改陆军总部原定的“黄色计划”的建议,提出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独特的见解,曼施坦因的想法充分展示了闪击战的思想以及其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这一计划的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上认为的装甲部队很难穿越阿登山区的说法,使德国不用正面硬碰坚如磐石的马其诺防线,可以出其不意地达到入侵法国的效果。而经过对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的请教,曼施坦因深信德国坦克有能力穿越阿登山区,完成这一计划。作为从普鲁士过来的传统军人,龙德施泰特很难接受曼施坦因的这一新奇战法,但作为对后辈的培养和对这一战法的兴趣,龙德施泰特给了曼施坦因强有力的支持。他亲自签名、批准,一再向陆军总部提供备忘录,企图改变他们的原定计划。龙德施泰特还亲自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写了一封信,以检讨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中,有关发动攻势时的“基本问题”的方式,表示对曼施坦因建议的赞成。他在信中一开头,就强调说明原计划不足以为一个全面胜利提供必要的基础。在秋冬两季实施,因气候的关系,会使战车及飞机遭遇到极大困难。警告不要在秋季过早发动攻势。当布劳希奇来部队视察时,他让曼施坦因直接说明自己的意见。
1940年2月17日,曼施坦因奉召前往柏林,以新任的第38军军长身份向希特勒报告。在此之前,龙德施泰特让其主持了有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参加的沙盘演习,并当着所有出席人员的面,向曼施坦因致谢,表扬其在参谋长任内的功绩,祝贺其荣任新职。在这种场合,讲了那么多真诚而富有情感的话,表现出了司令官和参谋长的友谊。
希特勒在自己的书房中,听取了曼施坦因关于西线攻势的见解,表示完全同意。2月20日,按照这个建议,希特勒命令颁发了新的作战计划,也就是“曼施坦因计划”。这个以“奇袭”为基础的计划后来受到布劳希奇的赞同,并被运用到整个西线战役指挥中。
驾驭大规模战役的能力
1941年3月龙德施泰特被调往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筹备对苏联的战争。他所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三十六个步兵师、五个装甲师的德国正规军以及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等多国部队联合组成的十六个混合步兵师。以乌克兰基辅为目标,在乌克兰负责防守工作的则是苏联的布琼尼元帅。
6月22日德国以100个师,3 580辆坦克,4 980架飞机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闪击战。一天之内苏联损失飞机1 200多架,到7月9日苏联红军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人员或武器损失过半。德国军队则在三个方向推进了300~600公里的纵深。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则攻占了日托米尔,逼近基辅。
7月11日龙德施泰特的第1坦克集群在基辅以西15~20公里处受阻于苏军防御工事。然而此后的日子里南方集团军群的基辅攻势进展缓慢,经过一个月的激战龙德施泰特的部队仅前进了8~10公里。
此前7月16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已经攻占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逼近。而龙德施泰特却认为要想攻占莫斯科必须解决基辅以东的布琼尼部队,而且越快越好。
8月21日龙德施泰特发出三十四号训令要求古德里安兵团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包围。这样的战略思路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遂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就地休整,借调其下辖第2、第3装甲兵团以及其他两个集团军群的部分步兵师协助南方集团军群开展基辅围攻战。
随后这个扩编后的南方集团军群以两个装甲集群(共581辆坦克)以及第4航空大队(轰炸机210架,其他机种200余架)的协助下正式开始对苏联七个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基辅攻坚战。
9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围歼战——基辅战役展开,直到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德军共俘虏苏联官兵66.5万人名,其中包括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而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以及参谋长、政委一并阵亡,德军缴获大量的苏军武器装备。在此次战役中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事力量几乎消耗殆尽,不得不在国内发动大规模征兵行动以及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征调部队,同时在纵深的区域建立防御工事。之后南方集团军群向东推进攻击哈尔科夫,占领后,龙德施泰特建议暂时不要进攻罗斯托夫,而应当进行整编、调整和给养补充,并建议将攻击计划推迟到来年春天,却未得到陆军总部的批准。
随后,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部分部队被调往中央集团军群与其他战区协助作战,此时的南方集团军群剩下大约四十个德国师(三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师)以及其他一些联合部队。龙德施泰特受命指挥重新整编后的南方集团军群进攻罗斯托夫,他的部队经顿涅茨盆地向高加索地区前进。10月中旬的连续暴雨导致部队的行进速度大为减慢。11月上旬龙德施泰特心脏病发作,但他拒绝入院并继续指挥部队推进,而气温已降至零下-20℃。
直到11月16日南方集团军群才展开对罗斯托夫城的攻击,在11月20日攻克罗斯托夫。随后遭到苏联红军的猛烈反击,起初龙德施泰特仍想请求陆军总部向罗斯托夫增援,后来鉴于恶劣的天气原因以及苏军高昂的士气遂要求后撤100公里,并得到陆军总部的批准,11月28日龙德施泰特的部队撤离罗斯托夫。11月30日希特勒下令停止撤退,龙德施泰特再次恳求撤退遭到拒绝。随后他以治疗心脏病为由申请辞职,得到批准,并由赖歇瑙元帅接替指挥工作。临行前龙德施泰特感叹道:“一个高贵的民族将败于一个不屈的民族。”
而他的继任者也未能守住阵地,希特勒不得不下令退兵,间接验证了龙德施泰特当初对战争局势判断的正确性。基辅围歼战是纳粹德国在苏联战场取得的最大意义上的胜利,驾驭百万人的大兵团作战,在德国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能力,而龙德施泰特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个。
山本五十六
太平洋上的赌徒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军军官,第26、27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战死时为海军大将军衔,死后被追封为元帅。
他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熏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山本五十六身高只有1.59米,与他崇拜的偶像——东乡平八郎正好一样高。他外表文质彬彬、神情忧郁,显得心事重重,内心却倔强刚健、胆大心细、深谋远虑,富有带兵才能,受到了部下和同僚的高度信任。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领军人物。
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山本五十六出生于一个日本武士家庭,在他身上有着浓重的武士道精神。把服从上级的命令作为自己的天职,这一特点从他在对美国开战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1940年7月,日本与德、意签订了轴心国条约。山本知道日本80%的战略物资都要从英、美控制区获得,所以认为该条约不利于日本,就坚决反对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并警告首相近卫文,若与英、美开战,前六个月还可以坚持,之后他毫无信心。这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山本五十六对与美英开战的基本态度。在山本五十六担任日本驻美国武官期间,对美国的工业进行过详尽的考察,对于跟美国开战的后果作过这样的论述:“仅看看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发达的汽车工业和一望无际的得克萨斯油田,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凭日本的国力,根本不能与美国为敌,与美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