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6414200000018

第18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3)

四是主体内心内隐性与外在行动外显性结合的完整性。

五是社会规范与个体操作自动化需要结合的行为重复的习惯性。

二、规范行为的养成过程的阶段

规范行为的养成过程大体分为七个阶段:

一是模仿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起步阶段。这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好奇性、游玩性、相似性、无控性、表面性、短暂性等。此时,未规范的行为是最大量的。

二是依从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外表接受阶段。这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敬畏性、从他性、被动性、情境性。此时也有大量的未规范行为。

三是遵从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内心初步接受阶段。这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主动性、从众性、初步的控制性、初步的稳定性、初步的迁移性等。此时仍有一定量的未规范的行为。

四是服从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心接受的基本阶段。这个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自愿性、顺从性、外在压力刻板性、初步的控制性、广泛的迁移性等。此时仍有少量的未规范行为。

五是自控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心自觉接受阶段。这个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自觉性、自控性、灵活性、内心压力。但此时还须有强力意志加以控制,避免缺乏足够的坚持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六是习惯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心自动化需要阶段。这个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随意性、自动性、坚持性、重复性、动力性、愉悦性。

七是乐为阶段:这是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心自觉、需要自动化、行为熟练化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规范行为表现的心理主要特点是高度自觉性、自控性、自评性、信念性、内心审美愉悦性。此时不仅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且实现了“外得于人”,“内得于己”的价值追求,即主动寻找好事做,做完好事后保密,不求外界报偿,只求内心喜悦的德美境界。

校园“大欺小”暴力蔓延

在成都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成都市团市委副书记的“中小学生中的暴力倾向应引起重视”的发言,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校园内的“大欺小”现象有很多表现。如,对小同学进行侮辱、打骂;抢走贵重物品及现金;强索食品、玩具、学习用品;强迫请吃、请看电影、请玩电子游戏,等等。专家分析,施暴者的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大多是学校的流失生、受过处分的差生,对学校存在一种报复心理,过去往往也是被欺侮者。他们认为,自己过去受欺侮是因为年龄小,一旦长大,读高年级时,往往以“弥补损失”的心态,对低年级学生实行新一轮的“大欺小”。

“大欺小”暴力的蔓延,其危害性不可低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中小学生钱物的占有和人身的伤害,而其根本的危害是对未成年人身心的深度摧残。学校被欺的学生大多慑于淫威,忍气吞声,这使孩子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伤痕和阴影。

由此,成都市教育界16名政协委员联名向有关部门疾呼:应尽快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蔓延!

不良家教的产物

小玉是个有名的爱说谎的孩子,老师、同学都不喜欢她。小学时曾因此被开除了少先队队籍,中学又因考试作弊而受了处分。可她说瞎话的毛病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老师、同学都说,小玉简直就不会说真话。后来经过老师做工作,小玉讲出了下面的一段话:“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同学恨我,老师不喜欢我,我都知道,因为我没有真话,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记得我从懂事的时候起,就总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们吵起来很厉害,吓得我浑身哆嗦。如果爸爸跟我说了话,妈妈就会把我叫过去问:你爸刚才和你说什么了?如果妈妈和我说过话,爸爸又会把我叫过去问:你妈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如果我把实话说出来,他们就会大吵大闹一通,我每天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一次妈妈跟我说:‘以后你爸再给你买东西,不许要!’爸爸问我,我如实说了。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是‘天翻地覆’的吵闹:爸爸摔了暖壶,妈妈掀翻了桌子,爸爸还揪下妈妈一绺头发,妈妈又拿鞋打爸爸几个耳光,我吓得又喊又叫。以后,他们再问我什么,我都不敢说了,就编瞎话对付他们,没想到瞎话还真灵,他们吵架少多了,于是我就用说谎来维持着这个家。老师,我真的想改,我多么想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诚实的孩子,可改起来为什么这么难?”

从小玉的经历可以看到,她的说谎完全是被父母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

“我是差生”

我作为差生的历史已有七年了。因为是差生,所有的人都可以羞辱我、斥责我,在外人眼里,我是“朽木不可雕也”。然而有一天,当我看见父亲吐出一圈圈扩大的烟圈和母亲那哀愁的目光时,我决心改变自己已有七年传统的差生形象。

一次化学考试,我改掉了以往考前看电视的习惯,花了几倍的时间去准备这次考试,在答题时,我认真仔细,还破天荒地检查了卷子。几天后,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布成绩,我屏住呼吸,等待着神圣的一刻:“××,86分,第一名。”全班哄然,老师不冷不热地又加了一句:“成绩要真实呀!”不知这话是对我说的,还是对大家说的。我上去拿试卷时,一道道目光向我射来,那是鄙夷和不屑的目光。第一名的兴奋被一种莫名的感觉代替了,我心里不由愤愤的。

学校又说要吸收新团员,名额不少。我第一次绞尽脑汁认真地写了申请书,要求进步,可班主任老师没等上交团支部就把我的申请书给“毙”了。团员名单一公布,不少同学都神气活现地拿到了团证,而我只因为以前坐在“差生的宝座”上而得不到。看来,这回我又输了。我写了篇《我是差生》的作文,投给了校报编辑室。这是我第一次写稿,出乎意料居然刊登了。想想也该扬眉吐气了,却不料班主任说我没药治了。这么说,我原来有药治,现在反倒没药治了,莫名其妙。

继续当我的差生吧,因为我没法改变这一切。我是差生,差生中依旧有我……掌握规范行为的知识一、操练目的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讲授学生关于规范行为的知识,从而为规范行为的最终实现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具体步骤

第一,通过课堂教学讲授规范行为的知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辅导材料编印成册连同教育部出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发给教师,由教师向学生逐条宣讲。并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学生校内外规范细则,使各项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第二,发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根据《规范》的有关内容和某些学生的不良表现,发动学生写以下小论文:“中华自古是礼仪之邦”、“向粗野告别”、“闪光的凡人小事”、“出口成‘脏’还是出口成‘章’”……第三,在学校醒目的地方或教室里,张贴宣传《规范》的挂图、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幻灯、电视,以此加深学生对《规范》的理解。

第四,编写宣传养成规范行为的歌词,组织教唱。

第五,召开“养成规范行为”主题班会。如,根据《规范》第二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的要求,在班上举行一次“中学生服装观摩会”,让学生们自己去鉴别,那些衣服是美的,哪些衣服适合中学生穿。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对学生是一次《规范》教育,而且还是一次审美教育。

改变不良的品行习惯

一、操练目的

运用意志控制、改变不良的品行习惯。

二、具体步骤

第一,检查自己是否染上了下述一些坏习惯:

与别人约会,总是迟到。

借用别人东西不归还或随意损坏。

经常同别人开过分的玩笑或恶作剧。

喜欢在学校的桌子上随意刻划。

经常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将别人要求保密的事情随便泄露出去。

第二,仔细分析自己的坏习惯,找出它使人讨厌的地方。然后让这个习惯再存在至少一个星期,并保持你的观察。因为改变不良习惯的先决条件是你必须意识到改变它的必要性,认识得越充分、越深刻,采取的行动就越坚决,效果就越好。

第三,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一步观察你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些坏习惯;它大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时,你通常和哪些人在一起;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等等。你对自己的坏习惯了解得愈多,就愈容易革除它。

第四,革除不良习惯。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中途可能犹豫、退缩,你可以把要改掉这些坏习惯的打算告诉你的朋友、家人,让他们支持你,协助你完成。

第五,当你感到某不良习惯有所冲动时,不妨承认它,并试着描绘出那一刻的情境和心境。如果你觉得旧习惯的冲动非常强烈,可以考虑一下:

我为什么想再重复这个不好的习惯?

放弃这个习惯,我会失去什么?

戒除这个习惯,可能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情?

别人会怎样评论我?

第六,即使你的行为有了反复,也不必过于惊慌。你最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这种坏习惯的新人,“只是一时疏忽,可以吸取教训,今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然后提醒自已,不应再重蹈覆辙,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断然排除任何为保持旧习惯而寻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