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16417000000024

第24章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6)

这个提出“研究性学习”前就设计的教学片段既展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问题—探究—获知”的一般过程,又展示了阅读的个性化特征。阅读过程具有形象再创造特点,采取探究的方式教学有利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个教学片段还展示在研究性学习状态下,学生需要获得主动探究的条件,即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的认识,采取尊重而非“裁判”的态度。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有人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总结为“三不原则”,即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命令。

研究性学习不论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都大体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路线进行。

在新课程之前和课程改革实验中,许多教师对实施研究性学习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实施研究性学习“三步骤”、“五步骤”、“七步骤”等不同模式。

“三步骤”说认为,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可分为“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

“五步骤”说认为,这个实施过程可分为“确定研究的问题(即探究点)→指导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结果→提升探究的质量→延伸探究的时空”五个阶段。

“七步骤”说则将这个过程细分为“确定探究范围、激发探究动机→选定探究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制定探究计划、建立探究组织(合作小组)→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处理结果、汇总成文→表达交流→评价反馈、提升完善”七个阶段。

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确实十分重要。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可探究性,即问题的指向不是为了巩固学生已有知识,而是指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已有知识的应用探究和知识延伸扩展的探究。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既要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又要有助于全员的参与。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一般应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一方面,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应服务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所以,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不仅不排斥教师提出问题,而且教师应认真研究怎样提出问题,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学生发现能力的形成,以老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让位于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老师处于指导点拔的位置。

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多做研究。

1.就教学内容创设研究问题。如教学《田忌赛马》,探究“不同的出场顺序为何导致不同的比赛结果”;教学《赤壁之战》,探究“曹操兵多将广为何打了败仗”;教学《中国石》,探究重点句“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两个“祖国”的含义;教学《不懂就问》,探究私塾与今天的教育有何不同。

2.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研究问题。如习作教学《我的妈妈》,探究“妈妈是怎样的人”,“怎样报答妈妈的关爱”;教学《秋天里》,收集小动物在秋天里的表现、植物在秋天里的形态;教学《赵洲桥》,收集中外各桥的图像、文字资料,为赵洲桥设计一幅广告画,配以诱人的广告语。

3.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延伸性的研究问题。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之后,学生提出了“痛苦是什么”“学习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等等问题,让学生写出探究性作文;结合识字教学,组织学生调查广告牌匾用字,撰写“广告牌匾错别字的害处”;针对课外阅读,激励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和高玉宝比童年”、“李白诗佳句汇编”等等;参照课文扩展题材、转换角色,做研究性作文,如学了《镜子小史》,组织学生扩展题材,写“计算机小史”、“灶具的演变”、“电视机小史”、“自行车小史”、“文具盒小史”等。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政治课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增加了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规定该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30%。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指导行为。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有个突出特点,就是教学活动化,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恰恰最能体现教学活动化和生活化这两个特点。因为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只有具备这些体验才能有助于理解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才能从内心体验中真正感悟到最基本的是非界限。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方式上以探究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为主,即学习的活动化。

案例1:《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浙教版)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描述了一个情景: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扒手正将手伸进女乘客的背包里,意欲行窃。男青年小林发现了,上前拽住扒手,大叫“抓贼”。那扒手缩回了手,狠狠地打了小林两个耳光。

师:如果你是小林,会这样做吗?

生1:我会的。我会像小林那样制止坏人干坏事。

生2:我也会的,宁愿挨两个耳光,也要见义勇为。

(教师满含微笑。这时,几个学生朝发言学生指指点点,偷偷发笑。)师:(走上前去)有什么想法,能告诉大家吗?

生1:这样会吃眼前亏的,难说还会丢掉性命。

生2:还是少管闲事好。

(一部分学生听了点头附和,教师不由皱眉,但仍态度平和)师:既然大家有不同想法,那就让我们回家再好好想一想吧。

第二天,教师在课堂讲述了发生在杭州街头的真实事件,即两勇士勇斗数倍于己的持刀歹徒,周围数十位“看客”无一人施以援助,引导学生就“何时不让勇士再流泪”的话题开展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动情地说:“目前,社会上确实存着这样的一种现实,在突发事件面前,袖手旁观的人不少。如果我们人人都‘见义不为’,人人都‘见危不为’,那我们真的还能安居乐业吗?这世界上还有温暖的阳光吗?”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个案例的突出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讨论中的不同看法不急于追求共识,而是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化的探索实践中,研究性学习大体有三种类型。

1.实体性活动。

注重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实际环境中去感受、学习。实体性活动主要形式有参观、访问、实验、操作、比赛等。

例如,教学《我爱上学校》一年级第一课,教师按教材的提示,带领学生到校门口看一看、记一记学校的名称;到传达室、食堂看一看、认一认工人师傅,听他们介绍每天为学生做什么;到校长室和教师办公室看一看,认一认校长和老师;到高年级教室看一看,看哥哥姐姐们怎么上课;到图书室看一看,知道我们要学的知识是无限的,到校园看一看,感受校园的整洁和美丽;到荣誉室看一看,听听介绍这些奖品、奖状是怎么得来的等。

2.体验性活动。

强调从情感体验入手,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体验,学习其中的知识,领悟其中的道理。体验性活动主要形式有讲故事、做游戏、表演、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如教学《爱护课桌椅》一课,教师首先并不讲任何事理,而是请同学离开座位,用手托着几页薄纸写字。学生有的愁眉苦脸,有的以膝盖代桌,有的干脆趴在墙上或地上写,结果有的纸破了无法书写,有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苦不堪言。这时,教师再请学生坐回自己的座位写字,学生一片笑脸,体验到课桌椅真是自己学习中离不开的“伙伴”,产生了爱护的愿望。

3.思辨性活动。

思辨性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活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思辨性活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活动往往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争论的碰撞中产生灵感,受到教育与熏陶,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思辨性活动的方式主要有讨论、辩论会、演讲等。

例如学习《人要有毅力》(浙教版),教师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文中李慰萓自学成材的事迹,然后把学生带到残疾青年李一强的家庭文化室里,结合教材内容,先让学生回顾李慰萓为什么能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一个大学教授,体会毅力的作用;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听一听李一强现身说法,看一看李一强当场书画演示,问一问李一强在握笔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靠什么练就书画本领,从中明白不怕困难和挫折、有顽强意志和毅力是他们取得成绩的关键。最后教师小结,对学生提出实践要求。

现在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学生记住教师思辨的结果,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自己思辨去理解、内化他们所需要的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辨是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书的综合语言技能”。小学英语教学处于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否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必须首先明确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非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采取主动探究的态度,教师以探究的思路组织教学,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实践中获得体验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做”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并在标准中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新课程英语教材普遍突出了标准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采取“教学做”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定交际环境,在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以探究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思想的特点,感受英语言民族文化,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营造英语交际环境主要要解决教师的认识和修养问题。营造英语交际环境是受物质条件限制的,只要认识到其实际意义,克服学为了考的思想,工作不难开展。教师营造英语教育环境的修养,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做起。大体可注意以下方面:

(一)学会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