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教学艺术
16417600000001

第1章 课堂组织艺术(1)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原理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和评价。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课堂组织管理实质上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从而保证教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管理效能,调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各种管理方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活动。

课堂组织艺术的意义

强化和改善课堂管理,讲究课堂组织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代中学生心理特征与行为倾向来看,只有加强课堂组织管理艺术,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热情进取,他们的思维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独立性,但又停留在浅层次上。他们敏感好奇,却容易滑向非理性的崇尚;他们课堂民主意识增强,但自制自控能力薄弱;他们自我意识浓厚,可集体组织观念淡化。面对这批心理尚不健全,行为还未成熟的莘莘学子,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讲究组织管理的艺术,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的。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模式的陈旧、教学方法的贫乏,更使我们有必要强调加强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课堂组织艺术的原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中心环节。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的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便会如行云似流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之默契配合,意趣昂然地在知识海洋的起伏跌宕中,驾舟驶向胜利的彼岸。因此,我们每个教师不能不讲究课堂组织的艺术。

一、课堂组织艺术的教育学原理依据

教育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模仿有着本质的区别。

1.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有目的知识构建过程。

2.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经过思维和创新来完成的。

3.人类学习的知识构成,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4.人类学习是人们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而动物则是消极的适应客观环境。

总之,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积极的创新思维,主动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经验,并进而能动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课堂组织艺术的心理学原理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类学习的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或称之为社会动机)。内在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为学习自身,内在动机满足和醉心于学习的过程,如对学习的内容深感兴趣而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外来动机所推动的学习,其目标在于学习的结果与意义,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比如,认真和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获得好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或报效国家,报答父母等。

我们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而促使学生去努力学习。为此我们就一定要讲究课堂组织艺术。

课堂组织艺术的作用

现代科学要求,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课堂教学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新时代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注意因人施教。

1.讲究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一般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顺利组织教学过程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

2.讲究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去行动的心理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自身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对于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动机就没有自觉的行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通过课堂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社会对他的要求,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使他转化为学习动机,这样就会始终维持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

3.讲究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这是一种个性意识倾向,属于个性心理范畴。同时,它与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有关,是带有情感的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某一对象产生学习动机,并不一定发展为学习兴趣;但一旦成为兴趣,必然产生与之相伴随的学习动机。凡是使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势必着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讲究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一个人之所以形成某些习惯,是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的动作在其大脑皮层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他在受到这一类情景刺激作用时,就会自动地去进行这些有关的动作。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越多,就越能用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多为社会作贡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课堂组织的阶段及划分

根据教育学理论,课堂组织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决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阶段、课堂教学的了解和准备阶段、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阶段、对课堂组织和教学进行评价的阶段(狭义的课堂组织仅指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阶段)。四个阶段互为前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一、决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阶段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大方面。明确而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组织的基本条件。教学目标在课堂组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它是教师选择教学材料和教法的依据。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就已决定了课堂组织中教学材料、手段、形式、方法和学习组织活动顺序的安排。

2.课堂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好坏与成败的依据。

3.课堂教学目标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助于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的激发和强化,从而去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到课堂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过高的教学目标则会挫伤学生的锐气。

二、课堂教学的了解和准备阶段

课堂教学的了解和准备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备课,它是课堂组织的起点。备好课是搞好课堂组织、上好课的前提。其具体要求如下:

1.备新课标和教材。明确课堂教学在知识、能力和觉悟三方面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材的重要、难点、双基内容等。

2.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生理机能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趣的发展、学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等。只有备好学生的情况和水平,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成功地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坚持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定时间、定内容、定重点、定发言人,要在教学目的、进度、重点、难点、双基内容、练习作业等方面达成共识,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反应出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课堂教学过程采用何种组织和如何实施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教学手段、课堂练习和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具。教案要系统、简明、实用。

三、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阶段(即狭义的课堂组织)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阶段,根据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又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注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期待:学生对将学到什么的期待。

3.回忆:激活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已知的信息。

4.对新信息的认知和选择。

5.将新知识加工组织,使之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形成知识系统。

6.检索、反馈:学生对学到新知识进行理解和表达。

7.强化:提供、反馈信息,例如提供新材料或参与活动等使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强化。

8.反应与保持:即课堂上为了保持新知识而进行的测验与评价。

9.保持与迁移: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巩固学生所获得的新知识,并使之能运用新知识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培养和提高其能力与觉悟。

前三个环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开讲与导入,中间的四个环节是知识的获得与能力觉悟的培养,后两个环节为练习与作业和复习,九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四、对课堂组织和教学进行评价的阶段

正确的评价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更加有效地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促使其去努力达到评价所规定的目标。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的一般作用主要有以下内容:

1.明确目标,确定方向。科学的评价过程要求具体而明确地阐述教学目标,通过评价来检查这些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从而一方面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评价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调整和选择课堂的组织方法、形式、教材的教法与手段等,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会促使学生依据评价主动地围绕教学目标去调整自己在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行为,去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2.激发动机的作用。科学的及时的评价具有激发动机的效果,肯定的评价会使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成功,并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增强自信心,产生积极的情绪。适度的否定的评价则激发人的斗志,使教师和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去促进教学与学习。依据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价又可分为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由于绝对评价不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易于产生成功感,所以它更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3.深化和提高的作用。科学的及时的评价可以使教学双方深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使教学双方学会独立地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评价的能力,并进而提高教学双方的决策能力。

对课堂组织和教学进行评价的阶段完成后,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便进入新的周期。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达到更高的认识境界。

课堂组织艺术的原则

讲究课堂组织艺术,不能为艺术而艺术,片面地追求场面效应而不择手段。讲究课堂组织艺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要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让课堂组织和教学仅仅围绕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来进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国家和社会规定和要求的合格标准,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二、全面性原则

课堂组织和教学不能一切围绕升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而要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统一。既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要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主体性原则

由于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去体现。因此,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课堂的组织和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去学习、去思维、去创新、去发展。

四、民主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