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组织观众。观众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全体学生才能对表演产生体验,下一步的分析才有可能深刻。沙夫特研究小组建议教师给观众布置任务,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些任务如评价角色扮演的真实性,评论扮演者表演的效果,确定角色的情感及思考方式。观众有权决定扮演者应当往哪个方向努力,扮演者的表演哪些有用,哪些无用,还有哪些内容应当被表现出来,或者让观众观察一个特定的角色然后去确认他的情感。应当让观众明白:大多数情况下,角色扮演有多种方法。如果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的话,他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
在我们的例子中,教师是这样组织观众的:
教师:根据你们的观察,现在考虑一下你们所设想的故事结尾是否会真的出现?人们有什么看法?你们还可以思考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也许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等结束之后,我们讨论一下,再来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第五阶段,表演。扮演者进入角色,相互之间的反应如同在真实情境中一样。角色扮演活动并不要求整个过程完美无缺,也不希望每个角色扮演者都总是知道该如何应对现实。这种不确定性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也是角色情感的一部分。一个人可能会对自己该说什么、做什么有个笼统的概念,但若身临其境,却不一定能扮演好。故事情节取决于儿童,取决于他们的现场发挥。这就是准备阶段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
沙夫特研究小组建议表演要简短。只有等到大家都清楚了自己在剧中所表演的行为,形成了人物的性格,行为技能操练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设计的情节能够表现原定的思想的时候,表演才应该开始。如果在随之进行的讨论中,学生表现出对角色或事件缺乏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新表演。
第一次表演的目的是简单地把事件和角色组合一下,这些事件和角色在以后的表演中可以探究、分析、再表演。在我们介绍的实例中,扮演汤米的男孩选择了不告诉顾客多付给他钱的做法。在刚开始的表演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学生可以轮换,以便表现角色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可以为讨论提供更多的素材。
第六阶段,讨论和评价表演。如果问题重要,扮演者和观众又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比较投入,讨论可能就会自发地开始。首先,讨论可集中于对剧中角色的不同理解,对应当如何表演提出不同意见。但更重要的是情节的合理性和扮演者的表演动机。为了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点讨论这些问题。
为了帮助观众对角色扮演者的表演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题:“当约翰说出这些话之后,你们认为他会怎么想?”讨论可能会在角色和整个情节之间轮换进行。随着讨论的深入,已经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好准备,在下次表演中,角色扮演者可改变他们的观点,用不同的方法扮演同样的角色。
在我们的实例中,对第一次表演的讨论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杰瑞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们认为怎么样?
学生:这个方法不行。
杰瑞:为什么不行?
学生:那个顾客会记住给汤米多少钱,他会给店主打电话说这件事的。
杰瑞:那又怎么样?他没有任何证据,我就说他没多给我钱。
学生:你会失业的。
杰瑞: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搞清楚这件事?
学生:他们搞不清楚也会这么做。
教师:约翰。你这么想吗?
学生:我认为店主会站在顾客立场上说话。他宁愿解雇汤米再雇用另外的人,也不想让顾客不高兴。
学生:如果汤米将钱留下来的话,他心里会不安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如果知道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就会心神不宁的。
教师:那么,你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有。汤米应该敲门告诉顾客多找他钱了,也许这个人会把这钱给汤米的。
教师:好吧!迪克,我们来试一下你的做法。
第七阶段,重新表演。可以进行多次表演。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研究角色,进行新的理解,并决定是否更换扮演者。师生之间的这种活动可以在讨论和表演两者之间交替进行。进行新的表演应当尽可能地探究原因和结果的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改变一个角色,以便大家能注意到这种改变如何引起另一个角色扮演者行为的变化。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扮演者可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表演一个角色并注意观察结果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角色扮演成为一个戏剧性的概念性活动。
在我们的实例中,第二次表演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汤米提醒顾客多付给了他钱。由于他的诚实,汤米获得了这5元钱。
第八阶段,讨论和评价表演。在第二次表演结束后进行的讨论中,学生普遍愿意接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教师通过询问学生们是否认为这样的结果真的会出现,而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入现实的生活之中。一个学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别人只多给了125元,而且让他保留了这125元。教师让全班学生思考5元与125元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汤米咨询一下他的妈妈。下面是关于对汤米的爸爸、家庭的概念和父母的角色的讨论。教师建议再用第三个方案表演一下。下面是第三轮表演中的对白:
汤米:妈妈,我遇到麻烦了。
妈妈:汤米,怎么回事?
汤米:(告诉了妈妈整个情形)
妈妈:哎呀,汤米,你应该早点儿告诉我。给,赶快把钱还掉(打开钱包取钱)。等你爸爸回来后,咱们和他说一下。
在表演结束后的讨论中,教师问学生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有些人认为汤米会挨一顿打,但有人认为虽然汤米受到惩罚,但会减轻他的内疚感。
第九阶段,总结。我们不能期待学生马上就能对这种情境中所发生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因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这正是学生所缺乏的。但是,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努力,以便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而积累大量的经验,开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这些方法所可能产生的结果。讨论的形式越多,总结的结果就越多,学生就越能将这些角色扮演中的行为规则运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然而,角色扮演的基本目的是用一种不伤害学生的方法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有人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汤米和钱的问题的实例中,教师问班上是否有人曾经历过与汤米同样的情境。一个学生讲了他和父亲的这种经历。接着,教师又问了他父母对此事的态度和他们在这个情景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这些讨论,全体学生都能说出并使用从中得出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也可被学生用来作为探究其他问题的模板。这样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问题出现,无论在组里或从他们研究过的内容中。学生都能通过角色扮演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可以自动地用角色扮演来提高班级的民主水平。
2组织结构
在这个模式里,存在着合理的内部结构。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至少在刚开始时是这样。但是,大部分讨论和表演的具体内容由学生来决定。
教师的提问及其对表演的评论应该鼓励学生自由、真诚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教师应当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与信任的关系。教师能够通过接受所有学生的合理建议,不做价值性判断的方式来建立这种关系。因为儿童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以这种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
尽管教师是主要的反应者与支持者,但同时他们也是指导者。他们需要挑选研究的问题,引导讨论的发展,选择角色的扮演者,决定表演的时间,帮助设计表演等等。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决定对什么进行探究,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实质上,教师通过所提问题的类别,通过提问本身引导学生对行为进行探究。
3.教师作用的原则
对于这个模式,我们认为有五种作用原则较为重要:第一,教师应以一种非评价的方式接受学生的反应及建议,特别是与他们的观点及情感有关的反应或建议,教师更应如此;第二,教师的反应应以帮助学生探究问题情境的不同侧面,接受或比较不同观点的方式出现;第三,通过反应、解释和总结,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意识;第四,教师应强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演同样的角色,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五,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没有一种方法总是正确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结果来评价某种方法,并将其与其他的方法进行比较。
4.支持系统
对于角色扮演活动来说,虽然所需的东西不多,但都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一种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有时也有助于勾画各种角色的基本造型。它可以描述角色的情感。有时,我们也为观众设计一些表格,告诉他们将要表演什么,并让他们做些笔记。
电影、小说及短篇小说可以给问题情境提供素材。问题小说或问题情境梗概也很有用。正如问题小说的名字那样,它们是对一种情境的背景、气氛、情节的简短叙述和对话。一个或几个角色都处于两难境地而又必须进行选择。故事的结尾是开放性的。
现在许多可以买到的小说或问题小说的结尾都被省略或改编了。沙夫特、切思勒和福克斯的许多书里都包含一系列的问题小说。
三、角色扮演模式的运用
角色扮演的模式非常丰富,适用于许多重要的教育领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提高他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中对困难情境的处理,他们能获得新的行为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许多作用之外。角色扮演模式还附带有一系列的活动。由于学生对情节和表演都感兴趣,就很容易忘记它是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模式的不同阶段不是以自身作为结束,但是它们显示出了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正是教师所努力研究和探索的。
1角色扮演和课程
有两个基本的原因决定着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第一,角色扮演可以将众多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开始了系统化的社会教育程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当选择一些特定种类的问题小说;第二,教授儿童学会处理发生在眼前的人类关系问题。角色扮演能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领域,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使用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下列的几种社会问题:
(1)人际关系的矛盾。角色扮演的主要用途在于揭示人们之间的矛盾,以便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2)群体内的关系。角色扮演能够解决由宗教、种族或信仰等问题引起的矛盾。这些问题引起的冲突也可能表面上并不明显。这种类型的角色扮演情境可以揭露刻板印象和偏见,鼓励学生接受不同的事物。
(3)个人困境。当一个人道到不同的道德冲突或在他自己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两难境地。这样的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极难处理,因为他们的判断相对来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一些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并帮助学生懂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探究的个人困境可以出现在群体与儿童的父母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群体压力和个人爱好之间。
(4)历史及现实问题。这些包括过去或现在的紧急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制定人、法官、政治家或人民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做出决定。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社会问题的特定种类,使学生将注意力自然地放到似乎对他们更重要的某些方面。通过扮演者的语言和剧中的情节,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为引起的结果,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表演和讨论中,教师可以突出强调这些领域的某一方面。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情感
②研究态度、道德和看法
③培养对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解决的技巧
④研究主题
角色表演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讨论可以向多种方向发展——分析情感、结果、角色及表现他们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等等。多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经验使我们相信:教师只有努力探究角色扮演中的某一特定的方面,才能可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中做出成绩。因为角色扮演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很容易从表面来考虑他们,不易深入。我们所需的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这需要时间。特别是当学生逐渐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开始探究他们的行为和情感的时候,我们认为选择一至两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当然,在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考虑其他方面,但他们处于次要地位。例如,在教师让学生重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应当讨论角色的情感,但是对角色情感的讨论和评价密切相联。
通过选择一两个重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问和解答,总结前一阶段的观点,教师就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阶段。这样每个阶段所选择的重点就可以实现。这是我们所讲的发展重点的含义。
2.选择问题情境
合适的主题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学生的年龄、文化背景、问题的复杂性、主题的敏感性和学生扮演角色的经验等等。总而言之,当学生具有角色扮演的一定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凝聚力,彼此之间相互接受,师生关系和睦,主题就容易表现出来。最初的一些问题情境应当与学生有关,但不能是过于敏感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一系列的主题,然后教师创设能够表现这些主题的具体的问题情境。
根据切思勒和福克斯的研究,学生的性别和他们的种族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影响他们对主题的选择和渴望扮演的角色。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关注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数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能够始终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种族、年龄、性别或社会经济问题可以成为问题情境的基本来源。
问题情境还可以来源于:(1)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诸如个体和社会所关心之事;(2)道德(伦理),诸如诚实、责任感;(3)问题行为,诸如攻击、逃避;(4)有点麻烦的情境,诸如对商店表示不满,会见陌生人;(5)社会问题,诸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工人罢工。
选择问题情境还要考虑它的复杂性,因为它涉及角色的数目和事件的抽象程度。虽然问题情境难度水平的确定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大体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一个主要角色;(2)两个重要人物和可选择的解决问题方法;(3)复杂的情节和许多人物;(4)道德主题、社会问题和社区事件。
四、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有以下教育效果:(1)对个人价值观和行为的分析;(2)培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3)形成对他人的移情。角色扮演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对有关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的知识的获得,能够轻松地表达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