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基层干部读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18800000010

第10章 农村党支部制度建设(2)

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要紧密结合本乡本村的实际,抓紧研究落实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任务,使农村党支部建设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升广大农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和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二﹑以加强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农村党支部要提高领导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这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当前任务相适应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农村党支部要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支持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民主,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农村党支部要提高领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这是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农村党支部要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科学分析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善于协调农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特别是要在执政实践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应急机制,增强共产党执政的效率,把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聚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我们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农村党支部要勇于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实现集体领导、维护党员权利、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和现代化建设在农村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我们党在组织建设上的强大优势。

四﹑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农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执政权的实际把握者,是党在农村的形象和代表。因此,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拓宽用人渠道,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配备上,一定要选拔那些能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有一定党组织生活经历、有较高组织领导能力、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来担任。在选拔任用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的程序上,既要坚持组织考察、党委讨论,又要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实行党员民主选举,同时要坚持选举过程中的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禁在党支部书记选举中出现各种违反选举规定的不正当行为,不能采用公开招标、风险抵押的办法竞选党支部书记,也不能用“书记组阁”的办法由党支部书记一个人配备其他成员。

五﹑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农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党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群众基础能否扩大,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农民群众对党的态度。由此可见,农村党支部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的重要性。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环境、对象和组织依托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农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密切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在生产和生活中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做榜样,把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要坚持以农村党支部建设带动农村各种组织的建设,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农民队伍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党支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不增强农村党组织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农”问题与农村党支部

一﹑为什么说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三农”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直至今日,人多地少是中国基本国情之一,吃饭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穷是中国最大的难题之一。但是,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下,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我国“三农”工作从总体上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生产量不到250千克;改革开放前,我国有23亿人口处于不得温饱的穷困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我国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从而使吃饭这样一个几千年古代中国、100多年近代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由此推动我国社会从总体上进入小康阶段,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在就业观念上不断更新,在经营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方面日益增强。相当一部分农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劳动力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移。

3.农民收入增长渠道进一步拓宽。当前,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唯一的来源,甚至不是主要来源。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已经由过去的农业为主转向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并举的态势。即使在农业收入中,也已经由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转化,由单纯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向增产、提质和增效并举转化。

4.农村对城市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依赖性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政策的实施,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更为突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而农村的发展照样离不开城市。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得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对城市、工业的依赖性进一步提高。

5.我国农业与世界的关联程度更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也必然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各国在农业发展中,必须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出发,参与世界农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既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引进资金、技术和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使我国农业更加直接地面对来自国际市场、国外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农业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种挑战显得更加突出。

6.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要求更高。今天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产量、保障供给的问题,而是增加产量同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增加效益、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国农村的发展不只是发展农村经济,而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天我国农民的发展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在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中,不仅有一些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有因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面临的增加就业和全面发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益和保障民主权利问题,等等。更需要强调的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即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还受到多方面的困扰。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三农”形势,牢牢抓住和充分利用“三农”发展的有利机遇,成功地应对“三农”发展中的各种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三农”发展,特别是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课题。

三﹑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更是农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更是农村党支部工作的重点。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我国农业的现状决定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中国的全面小康。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四﹑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推进“三农”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用以指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坚持以高效益作为发展的前提。必须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坚持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必须以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为最终目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政治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