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16418900000008

第8章 农民收入与消费(4)

由于地理位置沿海,加之改革开放之初的倾斜政策,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起相当的社会财富,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因此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在饮食状况改善的同时,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较低,在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及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水平较高。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低,但绝对值增长快。通过对2003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的考察,2004年,东部地区恩格系数为4083%,比全国平均水平4559%低476个百分点。由此说明了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即将步入富裕阶段。

在食品消费中,营养结构比较合理。东部地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档次较高,动物性食品所占比重高。2004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家禽428公斤,蛋类及其制品634公斤,分别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13公斤和459公斤。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则为949公斤,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9公斤。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东部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从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转向动植物食物消费并举,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比重上升,食品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第二,在衣着消费支出中,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所占比重较为稳定。2004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衣着支出人均17714元,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603%。

而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1027元,所占比重为548%。这说明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服装类的消费比较稳定,不会有大起大落,不同收入水平和地区的居民,其衣着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第三,居住消费比重明显提高。2004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消费的16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家庭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用于家庭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相应上升。2004年,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5603台、电冰箱4278台、彩色电视机9959台,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东部的农村居民开始着力追求较高层次的物质及精神享受。

医疗保健支出是属于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东部地区广大居民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后,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此把医疗保健纳入到消费支出的重要项目中。2004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人均21742元,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7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仅为13056元,其比重为60%,这反映了东部的农村居民在收入提高后,注重生活质量和自身的保健及素质的提高。

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得也比较快。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来说,由于其收入水平较高,相当一部分家庭已具备消费摩托车、电话、手机等交通通讯工具的能力,而且东部地区由于交通状况较好,市场经济发达,商业氛围浓,也迫使一部分家庭必须加强同外部的联系,这也为汽车、摩托车、手机、电话等交通通讯产品在农村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这些交通通讯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五,娱乐、教育和文化服务类支出比重较高。这一方面的支出属于享受发展资料的消费,它的支出状况直接体现了农村文化事业及社会服务的发展状况。2004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用于文教娱乐及服务的支出人均39892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235%,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因此,用于文教娱乐和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进一步上升。这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2.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西部地区从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程度较低,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东部不同,并且由于广大中西部地区集中了我国农村总人口的80%左右,对于其消费结构的研究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居民消费结构从总体上来看:生活质量相对较低,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支出比重较高,但绝对数额小;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较低。

第一,虽然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东部地区还是偏高,但是恩格尔系数基本已降至50%左右。2004年,通过对中部8省和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的考察发现,中部地区恩格尔系数为49%,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为51%。这说明总体上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虽然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营养结构还不尽合理。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由于其收入水平低,已经把接近一半的支出用于食品消费,而在食品消费支出中,植物性食物所占比重较高,动物性食物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如2004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家禽252公斤、蛋类及其制品246公斤、水产品125公斤,这些同东部地区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第二,在衣着消费支出中,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所占比重与东部相差不大,但绝对数额较低。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为11714元和10022元,所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0%和584%,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轻工业的发展,服装鞋帽等生产成本的下降,价格趋于稳定,人们花在衣着上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趋于稳定。但由于东西中部收入水平的差异,虽然衣着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三个经济带之间大致相同,但绝对支出额中西部则要低于东部。又由于中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如西藏、青海、新疆等高寒地区),对不同衣着的消费量也不同于东部,但总体表现为衣着消费的层次较低,驱寒、蔽体的消费动机有相当程度的体现,衣着的美观化、生态化需求动机较弱。

第三,中西部地区农村居住消费支出相对较少,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5%以下。2004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居住支出不足东部的一半(东部为54752元、中部为26943元、西部为23478元)。

第四,家庭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类消费支出增幅较大,但绝对水平较低。2004年西部12省家庭设备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交通通讯支出分别为6489元、1078元、1345元。这主要是由于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在支付了必要的食物消费和住房消费后,人们开始追求家庭用品的更新换代,表现为组合家具、沙发、洗衣机等现代家庭用品在农村占据相当大的市场。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后,开始注重自身医疗保健,一些以前只在城市具有市场的保健用品也开始在农村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及农村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广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和交通便利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因此也愿意在交通通讯方面投资。

第五,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增加,但绝对数较低。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分别为22397元和17617元,远低于东部地区。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比重和绝对数较低,是与其教育状况相适应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中的文盲比例还比较高,导致其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但所占比重较低而且许多消费属于黄色和黑色消费。消费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差。因此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应大力提高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正确引导在文教娱乐及服务方面的支出。

四、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

“内需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内需不足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断层,并不是所谓的“供给过剩”或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按照经济学家霍布森的观点,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至于造成富人过度储蓄,而穷人消费不足。收入分配的不均等造成消费结构断层,从而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严重失衡。因此,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因此居民消费结构的城乡、地区差异越明显,社会消费结构出现断层的可能性也越大。以城乡居民消费为例,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城乡消费结构断层问题也越发严重。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处于小康型,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仍停留在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水平上,由于受现期收入、医疗保险、教育等多种政策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趋同性需求结构弱化,造成城乡统一市场启动困难。

关于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前文已作了详细论述,通过恩格尔系数变化衡量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是: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这种优化存在城乡和地区性差异,总体而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优化的速度要快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优化的速度要快于中西部地区。但是,恩格尔系数还只是一个宏观的、总体水平指标,它度量了食物开支在总开支中的比重,对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具体开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缺乏解释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取向更加多元,消费的内容更加丰富,但是不同的消费取向和内容所对应的消费结构层次是不同的。例如,假定两个人生活总支出和用在食物上的开支一样,但是,两人在衣着、居住、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支出,那么,两个人的恩格尔系数是相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人消费结构层次相同。因此要更好地解释这种差异,仅仅依靠恩格尔系数是不够的。恩格尔系数虽然能够较好衡量消费结构总体情况及变化,但它往往容易掩盖实际上存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