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30300000013

第13章 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典型(3)

2.实行废污利用,大兴农村沼气。针对农村养殖专业户不断涌现,畜禽粪便已成为严重污染环境的社会问题,该市大力推行以粪便无氧化杀菌处理为特征的农村沼气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办点示范、政府补贴等措施,全市已建好6个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全市农村已有3300多家农户用沼气烧水做饭、照明取暖;2/3的沼气用户还形成了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猪沼花、猪沼鱼等综合利用生产格局,不但每年节约生活用能100多万元,解除了环境污染的烦恼,还增加综合利用收入300多万元。

3.确保天敌生存,禁控剧毒农药。在农作物的植保工作中,醴陵逐步禁用复农丹、1095、1605等剧毒农药。对农田虫害的防治,严格控制甲胺磷、三唑灵等高毒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捕捉青蛙、蛇等灭虫能手,严禁工业污水损害农作物。通过加大对农资、农贸市场的清理整顿,加速对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较好地改善了农作物天敌的生存环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植保效果。

铜梁农民建成循环生态农业园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4年上半年,重庆市铜梁县蒲吕镇沙心村农民汪心平投资500万元建起了一个循环生态农业园区。这一园区模式能变废为宝,让各项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共赢局面。

该园区占地152亩,地上部分主要由挂面厂、饲料加工厂、养猪场、鱼塘、果园组成,地下则由沼气池、净化池两部分构成。在这个园区里,各种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相互依托,形成了一条涵盖整个园区的生产链条。

链条的终端是占地85亩的鱼塘。去年,这个鱼塘共生产了3万公斤鲢鱼和鲫鱼,但汪心平从未买过鱼饲料,因为从附近那40亩果园流下的沼液催生了大量微生物,为鲜鱼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由此每年所节约下来的饲料费在6万元以上。

沼液是由一个容量为2800立方米的巨大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液在流进鱼塘之前,先经过净化池进行净化处理,然后用电泵抽进一个占地40亩的果园,并在果园内进行大循环流动。沼液进行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不仅将氨气等有害气体“暴氧”挥发,还为果园里的佛手、花椒等植物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沼气池的发酵物主要由猪场粪便、挂面厂废水两部分构成。园区内养猪场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去年共出栏肉猪1万余头,养猪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猪粪便由地下管道直接排进沼气池进行发酵。挂面厂去年生产的挂面达4000吨,其产生的大量高营养含量废水也通过管道排进沼气池发酵。

养猪场是整个生产链条最重要的部分,为园区提供大部分赢利来源。去年,该养猪场共实现销售金额800余万元。而养猪场所需的大部分饲料原料又主要由生产链条的始端挂面厂提供。去年,该厂总共产生1000多吨麦麸等副产品,用它们作主要原料生产的饲料,不仅能能满足养猪场的需求,还能对外出售一部分。

沼气池在解决万头生猪粪便污染和工厂废水污染难题的同时,反过来又为挂面厂提供了大部分工业能源。目前,沼气池每天能产生300~500立方米沼气,园区用它们来燃烧锅炉,然后用锅炉产生的蒸汽烘烤挂面。仅此一项,挂面厂每年就能节约近10万元燃煤费。

园区建成虽不久,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得到充分显现。由于对资源实行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等难题,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安吉生态农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境内丘陵、河谷、平原纵横交错,是著名的“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2000年,该县被国家农业部、原国家计委、财政部、科技部等7部(委、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县”,从此,全县进入了农业经济生态化的全新发展时期。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安吉从全省25个欠发达县中脱颖而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见成效。全县重点培育了笋竹、白茶、畜禽、种苗4大主导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0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0多个,年农产品销售收入40多亿元。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顶新、旺旺、养生堂等知名企业落户安吉,农产品出口值达91亿元。安吉白茶、“黄浦源”冬笋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2002年,安吉县还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称号。

2.以环境优美为特征的生态农业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3%,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0%,全县空气质量山区农村始终保持为一级,城镇也在二级以内。西苕溪干流水质从原来的Ⅴ类、劣Ⅴ类提高到目前的Ⅲ类以上,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

3.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监督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抽检和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完善了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防控机制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称号。

4.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格局的农村生态体系初步显现。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竹制品和转椅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和40%,发展以“中国大竹海”、“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等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旅游收入达5亿元。城市化建设进程加速,城市化水平从5年前的296%提高到395%。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成生态示范村173个,受益人口25万。2002年,该县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15亿元、财政总收入701亿元、农业总产值1366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收了1684亿元、529亿元和59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2元,比1999年增164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均翻了一番多。据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的评价,安吉在全国的排名从第一届(2000年)的234名上升到第三届(2002年)的178名,县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排名居全省第19名。

兴安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围绕“农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建设方向,近几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做到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全县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

兴安县是全国闻名的毛竹、银杏基地县,2000年,该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50个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之一。为解决地力衰竭、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污染加重问题,该县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实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无公害葡萄生产示范基地、沼气池综合利用试验示范、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业小康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等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年来,该县又规划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三大生态经济功能区”,将各乡镇分区划片,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林、果、菜种植。

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无公害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溶江镇2万多亩葡萄去年注册“漓江”牌商标,正式申办无公害葡萄标志。利用农业废弃物生物沤制有机肥试验示范也取得成果,试验示范面积超3000亩。葡萄、优质水稻、蔬菜、柑橘、猕猴桃等作物使用生物有机肥后,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产量增加、品质提高。种养方面,该县近来推广了“猪—沼—果(冬菜)—灯—鱼”、“稻—鱼—灯”两种生态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县在黄茅坝、大凸、月光洞、莲塘等地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小康示范村。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兴安县发展生态农业的主攻方向。该县坚持每年重点扶持一二个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桥梁。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已涌现出一批以粮食、葡萄、白果、毛竹、柑橘、生猪、木材等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与此同时,该县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重点建设县农科所高科技生态示范园和大凸、黄茅坝、上下月光洞、黄茅岭等生态旅游新村、帮助农民增收。

生态农业为小叶苦丁茶之乡发展提速

余庆地处贵州省遵义南端,是全国小叶苦丁茶生产基地。作为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余庆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而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走生态农业之路。

有人问你,“女贞子”是什么?你大概会联想到美女的贞节。在余庆县,人们会一脸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他们当地出产的小叶苦丁茶!余庆县境内,乌江及其支流小乌江沿岸,大片大片的茶园蔚为壮观。2003年9月,余庆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确定为“小叶苦丁茶生产示范基地”,2004年4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余庆县“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称号,为此,“余庆”引起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余庆小叶苦丁茶这一甜蜜的事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除了依靠当地独特的气候等自然优势之外,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技术以及营销等方方面面的扶持。现在,余庆县已建成集中连片的小叶苦丁茶基地98个,有2万多农户从事小叶苦丁茶种植,种植面积已达37万亩,产量达800吨,产值近3300万元。为了扩大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影响,余庆县在去年4月18日举办了首届小叶苦丁茶节,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茶叶客商参与运销,“雨贞”、“狮达”、“山绿丹”、“春夏秋冬”品牌开始声名远扬,产品已遍及贵州各地和重庆、上海、广东、广西、海南、山东、江苏等地市场,并远销中国香港及日本、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