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30300000014

第14章 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典型(4)

近年来,余庆县在实施生态农业县建设和结构调整中,又将小叶苦丁茶生产确定为生态农业县建设的主要内容,使小叶苦丁茶成为余庆县种植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根据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积极推广无公害种植,实施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管理、施肥用药,并对低质茶园、成年老树进行更新改造。今年,余庆县将新植小叶苦丁茶100万株,更新改造1万株,力争使小叶苦丁茶产量达到1000吨。余庆县还制定实施了“小叶苦丁茶综合标准体系”5个地方标准,该标准已于2004年5月升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建立了小叶苦丁茶产销协会。今年还将提高产品包装、加工技术,建立大型小叶苦丁茶交易批发市场——世纪阳光茶城,消除无序竞争,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满山葱郁,茶园飘香,得益于余庆县生态农业建设。余庆县自2001年被贵州省批准为生态农业示范县以来,以恢复、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绝对前提,生态农业成了余庆县域经济的主体特色。目前,余庆县正在实施5项生态农业工程。

1.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从2001年起,余庆县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农村沼气。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4450个,2006年计划完成2500口,建成沼气化精品村11个,配套率达98%以上,使用率达99%。随着农村沼气池的普遍建立和配套使用,初步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推进了庭院经济和种养业、林果业的发展。

2.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工程。4年里,全县累计完成工程造林59万亩,成活率达85%以上。退耕还林53万亩,完成封山育林486万亩。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原则,余庆把发展八角生产列为重点,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干部群众集资投劳,八角业的培植取得实质性进展。

3.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工程。余庆县充分发挥山区面积大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大牲畜和市场前景好的草食畜和特禽养殖。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引进优良种畜,建立良种基地,扶持养殖大户;结合陡坡地退耕,发展种草养畜。4年来,全县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畜牧业上实现增收40元以上。去年全县达到存栏生猪3298万头,大牲畜7015万头,羊69万只,出栏肉猪313万头,肉牛162万头,肉羊638万只,家禽2305万羽。

4.实施水利水保生态建设工程。全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进行水土流失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初步遏制了水土流失继续恶化的势头。截止2004年底,余庆已建成小水窖3800口。这些小水窖的建成,不仅能解决山区数千亩粮、烟育苗移栽的浇灌问题,还可解决数以万计的人和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5.农业环境监测工程。余庆县加大了对粮食、油菜、小叶苦丁茶、红金橘、蔬菜5大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动物免疫标志制度和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改化学措施为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减轻污染,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并制定了奖励政策,对取得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

曲靖师宗10村寨成为生态农业示范村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为加大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沼气池建设,使曲靖师宗、罗平、富源等县、区的退耕还林和扶贫攻坚创出佳绩,建成新型沼气池1500多个,使4000多亩森林得到成功保护,10多个村寨成为全省生态农业示范村。

在师宗县丹凤镇孟家村、下法雨、马路桥等10多个村寨可以看到,林业站工作人员深入村寨为群众推广实施猪厩、厕所、沼气池、节能灶为一体的配套工程。由于实行政府补贴与农民出资相结合,工程进展较快。据村干部介绍,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促使农户养猪5头,每头猪按500元的纯利算,可增加收入2500元,沼液、沼渣可供4亩无公害蔬菜作肥料,年产蔬菜3季,可为菜农创收3000多元,同时还可节约大量燃料,改变了以柴为燃料的传统生活方式,有效地保护森林免遭砍伐。仅山龙和小阿堵大寨的334户农民,建沼气池的就有332户,覆盖率达99%,已家家用上了沼气灯、沼气灶,村寨的脏、乱现象得到治理,村寨容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发展沼气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有效地遏制了毁林案件的发生。按每口沼气池每年节约薪柴2000公斤计算,仅丹凤镇的1000个沼气池,一年就可节约燃料开支40多万元,相当于保护住了4000亩森林免遭砍伐,使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

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他们又找到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到了1981年,农场已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

领先世界的瑞典生态农业

瑞典的生态农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做法有使用天然肥料(牛、羊、猪粪便)、人工除草等。为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瑞典还采用了4年轮作的种植方法,即轮种小麦、豆类、牧草、燕麦等。瑞典生态饲养禽畜主要采用室外放养、喂养生态饲料等方法。对禽畜传染病以预防为主,一般不用药,用过抗菌类药的禽畜要满1年后才能出售,以保证禽畜体内不残留对人不利的成分。在瑞典,生态农作物产量比普通农作物产量稍低一些,但其售价要比普通农作物高出1倍。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瑞典政府也作出了相关规定,要把国内10%的耕地转为生态农业种植。为了生产高质量食品,保持土地持久肥力,限制对非可更新自然资源的使用,瑞典政府还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确保经营生态农业农民的合理收入。

严谨的德国生态农业

德国生态农业的要求比较严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而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欧盟于1991年6月21日颁发了《关于生态农业及相应农产品生产的规定》,该规定(以下简称《生态规定》)明确指出,作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如产品如何生产,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物质不可使用等。在生产过程中,生态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必须是生态的。所采用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产品,但不得高于25%。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就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的标准高于欧盟的“生态规定”。如一企业欲加入AGOEL,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方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1次。此外,也可不定期进行抽查。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期。

所有符合欧盟“生态规定”的产品,允许标以生态标识。由于产品类型不同,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生态标识,仅德国就有100多个生态标识。统一的生态印章提高了德国生态食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给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经营者提供了机遇。

生态企业的收益。1999~2000年度对于150家生态企业的收益状况调查表明,由于生态企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产品产量有所下降,但生态产品的价格远高于传统农业产品,故企业总利润及人均收入仍高于传统农业企业。生态农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一直施用有机肥,并且采用轮作、间作种植方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而且从长远利益看,生态农业产品产量会逐渐高于传统农业。

发展迅速的阿根廷生态农业

生产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和一切化学物质的农牧产品叫做有机产品,这种产品在世界上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阿根廷是有机产品出口大国,目前,全国有300万公顷土地用于生产这种产品。其产品90%出口,主要输往欧洲和美国,年出口额达到4000万美元。有机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50%以上,利润较高。世界市场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现在世界市场需求每年为200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06年将扩大到现在的3倍。因此,阿根廷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农户迅速增加,产量增长很快,2001年增长66%,今年遇到经济危机仍然增长20%。阿根廷农业专家和生产者认为,阿根廷地处南半球,可以反季节向北半球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供应产品,这是一个有利条件。但其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对农户的培训也不足,使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发展良好的捷克生态农业

捷克生态农业发展良好,用于生态农业的土地面积在235万公顷左右,占全国农业土地面积的55%,而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7%。捷克生态农业的主要产品是生物食品,其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1/3或更多。目前,捷克共有720家生态农场,100家生产生物食品的企业和170家销售这种食品的厂商。据统计,捷克的生态农业,自1998年起开始稳步发展,当年国家为其投资4800万克朗(约27克朗合1美元),近几年的补贴已达到21亿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