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实用罗夏墨迹测验
16455600000026

第26章 罗夏墨迹测验与抑郁症诊断和同性恋诊断(2)

归因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而归因方式就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归因认知的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修正后的习得性无助理论从三个维度考虑人们对事件的归因:内部外部维度,稳定不稳定维度,全面-特殊维度。他们认为抑郁者的归因方式是将负性事件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全面的原因。内部归因导致自责,以及自尊的降低。稳定的归因预示着问题的持续就会对未来丧失信心。全面的归因会使问题扩展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使人对整个生活感到悲观。可见,归因的每个维度都对抑郁的产生起到特定的作用,抑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归因。斯威尼(Sweeney,1986)对104个有关归因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证明了对消极事件进行内部、稳定和整体的归因的确与抑郁有关。

1989年,阿布拉姆森等又一次修正了抑郁的归因理论,强调了无望感在抑郁形成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无望感是抑郁最接近而且充分的原因,而无望感和抑郁在个体将负性生活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原因时,最容易发生。因此,这个理论又被称为抑郁的无望感理论。无望感理论认为,当经历一个负性事件时,具有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比非抑郁性归因方式的人更易体验到无望感,从而产生抑郁。此后的研究不仅为这个理论提供了证据,而且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梅托斯(Metals)等(1993)整合了无望感理论和自尊理论,认为归因方式-低自尊-失败三者合并,通过无望感的中介,可预测抑郁的发生,而高自尊可以成为归因-失败导致抑郁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缓冲,同时,抑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消极的归因方式。

6.应对方式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应对方式是应激源与抑郁症之间的一个重要中间变量。应对方式(CopingStyle)是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较稳定的方法或策略。它包括行为的、情绪的或动机上的反应及想法。应对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问题指向的应对,即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直接的行动或解决问题行为来改变应激源或任何其他的关系,比如学习新的技术、解决问题等;另一种是以调节不良情绪为入口的,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但不去改变应激源,比如有意地分心、自我想象等。研究表明,对于可控的应激源,问题指向的应对更为奏效;对于不可控的应激源,情绪指向的应对更奏效。当个体的抑郁心境和具体的问题或事件无关时,关注心境的应对往往是合适的。亚当斯(Adams)等人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在那些早先就存在不适当的解决问题方式的青少年中容易导致抑郁,但具有积极的解决问题方式者,其适应情况就会好些。

7.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表示某人是被爱、被关心、被尊重的,他生活在一个彼此联系且相互帮助的社会网络中。除了这些情感支持的形式,还有有形支持(金钱、实物给予)和信息支持(建议、个人反馈)。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缓解压力带来的伤害方面有较大作用。而与适应良好的人相比,抑郁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差。

以上七类因素中,应激事件与抑郁的关系得到了广泛认可,因为在大部分抑郁发作前,一般都有应激事件的发生。由于认知治疗方法在抑郁治疗上的显著疗效,使得认知因素与抑郁的关系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取决于认知因素,还受个体心理调节能力的影响,因此,诸如应对方式等个体的心理调节方式也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抑郁症的理论

1.抑郁症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爱以及情感的丧失在抑郁形成中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当丧失性事件发生后,它会造成各种内部的心理变化,导致严厉的、不合理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惩罚,从而最终导致抑郁的形成。从弗洛伊德(Freud)的观点来看,反应性抑郁是由于把指向于失去了的事物的敌意转向自我而形成的。随着这一理论的演化,强调的重点也从外部自恋满足的丧失转移到了诸如自尊等内部安全感的丧失。如劳多(Rado,1928)强调了自尊的需要。他认为,反应性抑郁是在丧失了他人的赞同后为了恢复自尊而进行的自我惩罚。精神分析理论对抑郁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弗氏强调丧失对产生抑郁的重要作用,已找到了很多实验证据。但他认为抑郁是敌意、攻击受到禁止而转向内部自我的结果这一观点,尚需进一步验证。

2.抑郁症的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对抑郁主要有两种假说。消退假说认为抑郁是由于缺乏人际奖励,失去强化所致或恶化(法斯特(Ferster,1973);雅克布森,马特利,狄米珍(Jacobson,Martell,Dimidjian,2001))。另一种观点认为,抑郁是个体以不恰当的方式要求过多强化而引发的消极反应。例如,抑郁者过度地要求他人的“关心”,却得到的是大量“空洞”的安慰或者拒绝,这往往又加剧抑郁的恶化(乔伊娜,梅托斯盖,卡茨等(Join-er,Metalsky,Katz,etal.,1999))。在治疗上,行为主义疗法主要是提高强化和让患者学习社交或其他技能。

3.控制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当个体多次经历了不可控制的结果后,便形成了较低的预期,而这些低的预期会让个体产生动机、认知、情感上的缺乏,从而导致抑郁的形成。阿布拉姆森(Abramson,1978)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另一个无助感模型,这一模型强调对丧失的归因在抑郁形成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当不能产生一个非常合乎需要的结果或不能避免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结果时,个体便会对这一失控进行归因,这些归因会影响他对未来结果的控制的预期,这些预期又会影响其自尊、动机、情感和活动,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阿布拉姆森等人假设,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归因方式有较密切的关系。抑郁症病人常把生活中所发生的好事归因为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把坏事件归因为自身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很多研究都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支持的证据,如魏立莹等证实了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抑郁程度之间的高度相关。这一理论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较深刻地剖析了抑郁产生的外部条件和心理机制,为抑郁的社会心理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4.抑郁症的认知理论

认知观点关于抑郁也存在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源于习得性无助和无望感(劳伦,约翰,玛格丽特(Lauren,John,Margrate,2005))。这种观点认为抑郁与习得性无助一样,是人们对无法逃避的应激源作出的一种反应,表现为缺乏控制能力和信心,相信消极事件会一直持续下去或再次出现(乔伊娜,斯迪尔,阿布拉姆森等(Joiner,Steer,Abramson,etal.,2001))。第二种观点认为抑郁是个体关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消极图式引起的(贝克(Beck,1987))。这些图式很容易被应激事件激活,负性信息被优先注意和加工,进而又强化消极图式(英格拉姆和里特(Ingram&Ritter,2000))。治疗上,认知治疗者常常通过认知训练和再归因训练的方法,矫正患者的消极图式和归因风格。

5.抑郁症的素质--应激理论

很多研究者借用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素质压力相互作用理论”来解释抑郁的发生,即认为压力激发素质,把患病的潜在倾向转化为现实。在压力条件下,具有高抑郁素质的个体更易产生抑郁。门罗(Monroe)和西蒙(Simons)认为,在抑郁产生过程中,压力和素质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第一,素质和压力共同构成抑郁产生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在这组关系中,素质在两个不同水平上起作用,一方面,它提高了压力产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与压力相互作用,直接增加抑郁发作的可能性:这是抑郁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素质是抑郁产生的唯一必要条件。压力的影响很小,它只是素质或抑郁的一个结果。第三,压力是抑郁产生的唯一必要条件。特定的压力是引发抑郁的基本要素,素质在该理论模式中不是基本成分,没有素质的作用,抑郁也可以发生,素质的存在仅仅增加了压力产生的可能性。素质-压力理论为理解抑郁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认可。但这一理论并没有明确究竟哪些因素是抑郁发作的必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6.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学家们认为抑郁是近期某种丧失再次激活早期创伤,使个体重新体验到了婴儿时期的无能力感。还有学者把抑郁患者看做是“爱的瘾君子”,他们认为抑郁患者试图通过从他人那里寻求信心的恢复,补偿自身的低自尊感。由于他人关注有限,个体对他人的依赖可能转变为愤怒和罪疚。研究也发现抑郁与依赖、父母早亡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之间存在关联(哈里斯,布朗,比雷尔科(Harris,Brown,Bi-fulco,1990))。在治疗上,心理动力疗法倾向于探寻个体的早期创伤。

四、罗夏墨迹测验在抑郁症中的运用

1.抑郁的罗夏反应特征

用罗夏(Rorschach)墨迹测验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根据14名狂躁抑郁症患者的测查指标,可以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如下反应特征:多特征。具体描述为:①F+%高,是80%~100%;②M接近于0;③缺乏色彩反应;④W中,只有0~3;⑤把握型表示D+~D01+型;⑥A%高,是70%~100%;⑦稀有(独创)反应少,0~10%;⑧第一次反应时间很迟。另一方面,关于狂躁病的指标可具体描述为:①F+%低,是50%~60%;②M在3以上;③色彩反应多在CF优势位置;④W比较多,4~7;⑤出现W+~D~Dd的把握型;⑥A%与抑郁症相比较低,为50%~70%;⑦稀有(独创)反应比较多,在10%~30%,但形态崩溃(罗夏测验,1976)。

以上罗夏测验所指出的特征,需要今后的研究进行再次确认。但迄今为止,关于这些疾病患者相关的研究却很少。

Rapapor(t1946)把抑郁状态分为4种类型,并把这些特征做了如下的归纳。

(1)抑郁症(psychoticdepression)。

反应数少,反应否决(失败)多,F%高。体验型是极端的两贫型,W反应少,F+%一般较高,但也有非常低的。

(2)更年期抑郁症(involutionaldepression)。这类患者群不能看出抑郁症在罗夏反应中的共同特征。容易产生C以外的色彩反应,反应数也相当多,不会看到反应否决的情况。F+%非常高或非常低的情况都有,A%和P%都非常低。

(3)重度神经性抑郁症(severeneuroticdepression)。这种病在临床上处于神经病与抑郁症的交界线上。这类患者F+%、F%都很低的情况比较少,缺乏C,体验型表示为极度的两贫型,也有少数患者反应数有比较多的情况。

(4)神经性抑郁症(neuroticdepression)。这类临床患者的特征主要是F+%、A%、P%高,反应数减少,反应否决多,体验型没有表示出两向型的情况。

科尔曼(Kohlmann)与斯蒂芬(Stephan)(1954)用内因性抑郁症患者与反应性抑郁症患者各100名来比较,前者表现为两贫型的体验型,并且F+%很高,但却缺乏反应的变化。后者表现为色彩优势的体验型,并且产生色彩刺激。另外,巴萨利亚(Basaglia)和达拉巴巴(DallaBarba)(1957)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关于体验型、F+%也得出了与他们相类似的结论。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歌德罕(Guirdham,1936)关于抑郁症与焦虑性抑郁症(agitateddepression),Kendig与韦次内(Vernier,1948)关于抑郁症与妄想性更年期抑郁症,扬(Young,1951)与科伯勒、斯迪欧(Kobler、Stiel,1954)关于更年期抑郁症的报告。

另外,中江、石井(1982)比较了抑郁症与反应性抑郁症,认为在修正BRS上,前者与后者相比,与正常人群的差别明显大很多。修正BRS的值分别是:抑郁症患者15.7,反应性抑郁症患者8.0,正常人+2.5。罗夏测验在能够把握抑郁症特征的同时,启示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辨别它的第二型。除此以外,克洛弗(Klopfer)和凯利(Kelley,1942)也记述了大致与此相类似的结论。

根据考察以上各类研究的结果,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般情况下,反应数R减少,在平均以下。

②第一反应时间R1T迟缓。

③容易表现出反应否决(失败)。

④F%变高,但形态水平并不一定高。

⑤体验型表现为两贫型。

⑥H︰Hd的比值在与其他临床患者相比的情况下,Hd倾向于优势地位。

⑦A%增加。

⑧缺乏O反应,或者是反应非常少。

⑨卑微的说话方式,千篇一律,能看出患者思考内容贫乏以及言语贫乏等表现。

2.抑郁症的病例

(1)典型病例一:A患者,48岁,点心制造和外卖从业人员(小学毕业)诊断:抑郁症主要症状:病态的悲哀情绪,自卑感,怕人,有自杀念头。

治疗经历:这些症状曾经反复出现,每次使用电击疗法都有效果。健康的时候有很强的生活欲望,社交性强。特别是狂躁状态已经消失,但也有治疗后表现出轻微急躁状态的情况。

测查情况:在检查室里,经常没有力气,低着头把两手垂在膝盖两侧。动作明显缓慢,语言反应也有些迟缓。有时嘴里总在嘟哝着什么,却听不懂说话内容。但是他对于测查却还是始终保持尽量配合的状态。从罗夏墨迹测查的结果来看,虽然显示了由C‘所代表的抑郁的情绪,色彩反应与阴影反应的比值表示出来的谨慎抑制的态度,以及极端内向的体验型等等,但从历来典型抑郁症的交往习惯来看,这样的测查结果还是与以往对抑郁症的症状认识有一些差异的。特别是在第一反应时间,虽然有抑制,但还是有相当自由的观念流动以及丰富的反应内容,而且反应决定因素、反应内容的变化也非常丰富,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则病例通过2个月的森田疗法其情绪正变得好转,在那之后的治疗情况也很好。第二次的测查结果也认可了其明显的改善,性格检查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倾向。治疗前,诊断其患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基于这种治疗过程和测查结果,重新再一次检查了第一次的诊断,还是不得不认为这是抑郁症。

同性恋诊断与罗夏墨迹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