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57100000003

第3章 电化教学的运用(1)

电化教学概念

电化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地运用现代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学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量迅猛增长,这就要求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在教育结构和组织形式上进行改革,而且特别需要教育本身也要科学化、现代化。电化教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为电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近几十年以来,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影碟等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被大量的用于教学之中,使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归纳起来,电化教学其实就是使用电器化的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完成教学任务或改进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电化教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技术问题。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技术涉及所有学习资源,它不仅仅与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现代教育媒体相关联,而且涉及教育过程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如教学人员、教学媒体、教育设施、教学活动等。教育技术的核心是用系统的方法设计、组织和评价教学的过程。因此,电化教学与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学最优化。两者都是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开发新的资源,并采取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去控制教育过程。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表现在:电化教学研究主要是利用新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声、像教学媒体,并将这些媒体恰当地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而教育技术研究的是所有的学习资源,包括与教育有关的一切可操作的各种要求。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划分得更加细致和宽广,它包括教材的显示器械与训练机器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包括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的研究。而电化教学只对电化教学理论、设备、教材、教学法等进行研究。教育技术涵盖范围广,它着眼于整个教育的大系统。电化教学的重点是在电教媒体选择组合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运用的小系统。

电化教学的目的即在一定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创造、设计和应用各种电化教学的手段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电化教学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工具;二是电教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电化教学。电教工具又包括两个方面:硬件与软件。硬件是指各种电教设备仪器;软件是指各种电教教材,如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激光视盘等。电化教学是由教师、工具、受教育者三者构建的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体系。教师是电化教学的主导,电教工具是完成教学的手段,学生是教学的承受者。电化教学不仅是一个手段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制作电教教材的复杂性,它涉及文学、工作技术学、教育心理学、光学、美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运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电化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

上面说到了电化教学的运用,电化教育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手段。那么,我们肯定要深思是什么样的功能和表现使电化教育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中如此重要。教育教学分析电化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其优劣。

一、表现力的强弱

各类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在各类媒体中,电影、电视表现力极强。它能将语言文字、挂图、标本、幻灯、音乐、戏剧等一切教材和方法统一于自身并加以运用。幻灯、投影媒体,能以静止的方式表现事物瞬间的特性,能够让学生详细地、有分析地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无线电广播、录音属于以时间因素组织信息,它的表现力受到时间先后顺序的影响,它借助于语言、音乐及实际音响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来表现事物现象的特征。

二、接触面的广度

所谓接触面就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它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两类。电影、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的接触面是有限的,只限在教室范围之内,而且接触面还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属有限接触面这种类型。广播电视和无线电广播这两种媒体在各类媒体中接触面最广,它能跨越空间的限制,因此,它属无限接触面这种类型。

三、重现力强弱

重现力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存储、记录的内容可以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录像机、录音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即时重现,而且不受时间、空间和次数的限制。电影、照片等媒体必须经过冲洗程序才能重现,其重现力要稍弱一些,但它也能做到反复重现。

四、受控性高低

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录像机、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能比较方便容易地使用。电影放映机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正确操作。无线电和广播电视,使用者无法控制其播放时间和内容。

五、互动参与性

参与性是指媒体实施运用时,学生有同时参加活动的机会。它分为感情参与和行为参与两类。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以利用具体的场面和音响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幻灯、投影可以使学生既观察图像,又能与老师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媒体的活动,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电化教学的原则

电化教学的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有着相同的基础。一般教学原则是教学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样,电化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并利用系统方法控制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电化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一样,都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电化教学原则对电化教学工作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应用,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均有指导意义。它指导电化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正确地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目的性原则

电化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预期的变化,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对象,依照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使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要明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个方面或者哪个环节的问题。在运用电教手段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确定进行电化教学的具体目标。例如: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或难点问题;是为了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还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是为了扩大教学范围和规模等等。制定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尤其要考虑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克服形式主义。

二、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原则

电化教学过程同一般教学过程一样,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过程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具备了两者的积极性,才能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增强教学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编制电教软件、精心设计教案和选择电教媒体,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搞好电化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双边关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电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即是对电教媒体和其他教学媒体进行有效的搭配选择,最优化是对媒体选择与组合要做到最有效的配置。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因此,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的具体条件,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媒体,尽可能地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教学媒体,要充分考虑教学需要和各种媒体的功能及特点。

(2)要考虑现实条件,即现有设备和经济条件。

(3)选择媒体组合要合理。要把各种媒体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各种媒体的长处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电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种教师发送视听信息,学生接收视听信息的互动关系。因此,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不但要感知和理解,而且其思维活动离不开词语。只有坚持视听、思考、词语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贯彻这个原则,教学中教师必须周密地组织学生听与看,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用语言作恰如其分的讲解,加深认识,形成概念,做到图像与词语的统一,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运用这个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精心指导学生视听。

(2)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和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进行启发诱导,揭示方法,开拓思路。

(3)要注意发挥词语的作用,特别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参与认识活动过程。

五、反馈原则

教学反馈就是指从教学对象处获得信息,以作为调控教学过程依据的活动。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反馈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样在电化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及时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控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在贯彻这个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常常留意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做到教其所学、解其所惑、有的放矢。

(2)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利用反馈实现调控的优势。用电教手段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表现出来,这样对于教与学的调节非常有帮助。

(3)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反馈联系渠道。如当堂提问、测验、课后的辅导、答题、作业、阶段性的考试以及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甚至师生双方的表情、眼神、动作等等。

电化教学的作用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促进教学方式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电化教育的深入发展,电化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和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这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记忆、应用五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对提供感性知识和启发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把丰富的感性知识丰富地搬进课堂,强调感知对象,突出事物的本质,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形成科学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使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事物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2)对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十分有帮助。电化教学形象直观,可以把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语言的描绘,直观教具的演示,电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学生通过这些大量具体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综合,就有利于对比较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为掌握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电教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把教学内容用各种富有情趣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促使学生不断观察、探索和思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帮助。电化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