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57100000006

第6章 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2)

1.电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现代化教学媒体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媒介主要是现代化教学媒体,而传统教学过程不包括现代化教学媒体这一要素,这就是它们的主要差别。

2.电化教学过程是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直观信息和有效手段去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而传统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信息抽象出来的文字或符号去获取知识。

3.电化教学过程注重实现知识的情感色彩与学生理性感受的统一,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方法和单一接受知识的方法中解脱出来,从而多通道、有效、和谐地进行学习。

4.电化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电教媒体进行的,含有较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成分。而传统教学几乎全部是以手工作业方式来进行,其效率相对较为低下。

电化教学课设计

一、电教课设计定义

电化教学课设计属于课堂教学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电化教学是规划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它需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怎样充分发挥其优势,怎样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怎样达到最佳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学设计。

二、电教课设计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

其次是确定教学策略。即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原则上是由教材内容的顺序决定的。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对于如何导入新课、电教媒体什么时候采用、如何运用、运用电教媒体要解决什么问题、电教媒体怎样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等,都应该有明确而周密的安排。使用电教媒体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当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演播方法。

三、电教课设计的步骤

电化教学课的设计,由分析阶段、计划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阶段构成,每一阶段又都有各自的不同任务和内容。

(一)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明确教学目的,分析学生的特征,然后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系统在设计时,其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系统的环境。

(二)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它包括选择教学内容、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教学的步骤等,也就是确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就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计划怎样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

(三)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检查学习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程度的掌握情况、困难在哪里,以便随时校正和调整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

传统教学的学习评价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着眼点是看谁的成绩靠前,谁应该升级或留级。而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是,测验的目的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测验的结果是学生的成绩很糟糕,但作为本次测验本身,或许是成功的。因为通过这次测验,发现了问题,可以修正教学系统中的一些环节。

四、电教课教案的编写

电教课教案和平常的学科教学教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主要项目还是包括学科名称、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后记等。有时电化教学是掺杂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时也是单独列出来的。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

(1)十九世纪上半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政治十分腐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对象。

(2)十九世纪前期,偷运鸦片是英国掠夺中国财富的主要手段。后来,美国也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3)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祖国主权的正义行动。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的爱国壮举。

学生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难点: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电教手段】

1.幻灯片选自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其作用是创造“历史回顾”的开头气氛。

2.电视录像片(两部分)根据《近代春秋》《林则徐》《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片剪辑。其作用是加大历史资料的信息量,便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论分析。

3.幻灯片“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选自《初中历史教学投影片》第三册。其作用是利用投影把归纳的知识要点进行集中的讲解,便于解决本课重点鸦片走私的危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片并提出问题:这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一幅浮雕,它表明了什么?归纳:由中国百姓销毁鸦片的壮举,将我们带到了1840年前后的中国——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2.导入新课: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清王朝统治下,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整个经济中封建的剥削关系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萌芽虽有所增长,但极其微弱。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使阶级矛盾、社会危机达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清王朝已腐败不堪,临近全面崩溃的前夜。

(二)新课内容

(板书)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嘉庆帝时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军备废弛。

说明(1):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循着中国历代王朝的旧轨道,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

……

布置看录像1并提问:(1)什么是鸦片?(2)鸦片输入有哪些危害?

归纳:鸦片是一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毒品,它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出示影片:《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结合幻灯片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①鸦片的大量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战争前20年里外流白银达1亿两,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10,这引起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②腐蚀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机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正如录像中所说的:当官的吸鸦片,吏治更腐败;当兵的抽大烟,浑身无力打仗难。

④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国人长期蒙受“东亚病夫”的耻辱。正如录像中所展示的:人一旦吸上鸦片便不能自拔,直到吸得骨瘦如柴,倾家荡产把活人变成鬼。

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真可谓谋财害命。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

布置看录像2,并提问:林则徐为什么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采取了那些禁烟措施?

归纳: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主张严禁鸦片。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措施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派人翻译外国书报,下令停止中英贸易直到虎门销烟。

林则徐对于禁烟运动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