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57100000005

第5章 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1)

电教媒体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经常大量使用投影媒体外,有时也要不同程度地使用其他电教媒体。对于电教媒体的选择,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所教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各电教设备的特点加以综合应用,优化配置。

一、电声媒体的运用

电声媒体指以音响为主的媒体集合,如收录机、扩音机、无线话筒、电唱机、激光唱盘(CD)、手提对讲机等。其中收录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对应的软件为录音带。在课堂教学中,电声媒体是辅助与声音和语言有关的教学内容,具有借助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性能,并能以声动人,以情感人。因而运用电声媒体可以促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声媒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初始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之谈。运用电声媒体,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2)以言叙事,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3)加强人物刻画,注重提高情感参与。

(4)反映真实声响,寄情抒怀。因此在使用电声媒体时,要做到声音逼真,语调准确,音量适中,音乐柔和。

二、电视媒体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电视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即以电视录像为主,对应的软件则为录像带。电视媒体的特点是高速、优质、高效地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它能将声音和图像信息如实地记录下来,随时播放并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实现重放、暂停、快慢速度放映等。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把多种教学资料有效地结合应用在电视教材中,从而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抓住电视媒体生动、连贯、逼真感人的特点,特别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电视媒体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未见过的景象或事物;反映祖国河山壮丽可爱的文章的教学;难于理解的诗歌和自然现象的教学;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

三、语言实验室的运用

语言实验室能强化语言的学习训练,为语言学习提供良好的标准学习环境。它的功能较多,能听、能讲、能呼叫、能双向多向通话、能集体统一学习,还可以根据需要个别选用教学材料进行自学,实现因材施教。语言实验室电教媒体的教学,能调动人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各个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还能使信息的传递密度和容量增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持久集中。此外,语言实验室系统有视听媒体与文字教材媒体配合、协调互补的特性,能对学生的记忆产生较强的刺激,加强学生对词汇信息的记忆;利用语言实验室电教播放系统,可以将磁带上的标准语音或教师的规范读音送到学生的语言机和耳机里,学生可以听或刻录在磁带上,利用语言机进行反复地倾听和练习,也可以把自己的跟读音刻录到磁带上,再与标准读音进行比较,以矫正自己的读音,同时加深记忆。总之,利用语言实验室的多维电教媒体,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是配合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有效手段。

四、电脑室的运用

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能通过教学软件,由浅入深地展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设计并建立丰富生动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技能;能建立试题库,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可通过对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总之,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是现代教学手段的标志。其功能十分强大,不但可以满足一般电化教学手段的需要,而且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电化教学过程的模式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电化教学设备的多种多样,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于电化教学的模式主要就是通过人机的互动来进行。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些模式:

1.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不注重学生的反应。

2.学生直接通过电教媒体学习,不管教师的反应。

3.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后作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分析并解答。

4.学生直接向电教媒体学习,媒体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如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通过程序教学机学习等。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程序设计,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5.学生向电教媒体学习,再通过教师作出反馈。

上述五种电化教学的模式,前两种属单向性教学模式。教师或电教媒体只是按照预定的程序模式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不管学生消化理解情况,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属于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的巩固。后三种是反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或电教媒体不仅按预定的计划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或电教媒体与学生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互动。知识信息的输出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的实际信息,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属于倡导推广的电化教学模式。

电化教学的构成要素

电化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过程。电化教学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现代电化教学媒体。电化教学要素与教学的构成要素实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其教学媒介是电化教学设施。

一、教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传递者。一堂电教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上好电化教学课,对教师的要求有这些: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掌握必要的电教基础理论,熟悉电教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的操作;

·通晓电教教材,特别是对所使用的电教教材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深入教学对象,听取教学意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知识情况并重视个体差异;

·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能努力克服电化教学中的各种困难。

二、学生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又是知识信息的积极处理者。学生要与教师充分的交流合作才能有效地与教师进行知识信息的融合互动。因此电化教学要求学生做到:

·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应电化教学方式,掌握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学习的方法;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做到视、听、想、记相结合;

·加强复习、练习或应用。

三、现代化教学媒体

现代化教学媒体是连接知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通道,其功能是传递和再现知识信息。它需要尽可能准确清楚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因此对于媒介本身要求具备以下标准:

·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具有科学性和良好的技术质量;

·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掌握的;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等。

电化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